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及工作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992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及工作台,所述置物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置物组件、安装架、照明部和充电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所述置物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安装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照明部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所述桌板和所述置物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及工作台,通过合理划分置物装置的空间,满足了对置物、取电和照明一体化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置物空间不足、取电不便和照明条件不良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空间。好的办公空间。好的办公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及工作台


[0001]本技术涉及置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及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众多设备,现有工程师工作台表面置物空间严重不足,造成工程师桌面凌乱,容易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引发工作失误,且工作台表面缺少取电装置或不足以满足现有的取电要求,另外,工程师需要较好的照明环境,在一般办公场所难以满足其照明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台表面置物空间严重不足,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工作台表面缺少取电装置或不足以满足现有的取电要求,以及缺乏较好的照明环境的缺陷,通过合理划分置物装置的空间,满足了对置物、取电和照明一体化的需求,解决了现有置物空间不足、取电不便和照明条件不良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空间。
[000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工作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作台表面置物空间严重不足,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失误,工作台表面缺少取电装置或不足以满足现有的取电要求,以及缺乏较好的照明环境的缺陷,通过合理划分工作台上额度置物空间,满足了工作台对置物、取电和照明一体化的需求,解决了现有工作台置物空间不足、取电不便和照明条件不良的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办公空间。
[000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结构,所述工作台包括桌板,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置物组件、安装架、照明部和充电部;
[0006]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
[0007]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
[0008]所述置物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
[0009]所述安装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
[0010]所述照明部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0011]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所述桌板和所述置物组件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置物组件包括:第一置物柱、第二置物柱和第一置物板;
[0013]两个所述第一置物柱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
[0014]所述第二置物柱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置物柱连接;
[0015]所述第一置物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柱连接。
[0016]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物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置物柱、第二
置物柱和第一置物板形成了第二置物层,桌板则形成了工作台上的第一置物层,其中,第一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柱包围形成置物框架结构,第一置物板设置于第一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柱包围形成的置物框架结构内,进而形成第二置物层。
[001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柱的长度大于第二支撑柱的长度。
[0018]在可能的实施方式汇总,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桌体的表面,且第一支撑柱靠近桌体的一侧边缘设置。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第三置物柱、第四置物柱、第五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板;
[0020]两个所述第三置物柱间隔设置,并沿竖直方向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置物柱连接;
[0021]两个所述第四置物柱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置物柱连接;
[0022]所述第五置物柱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置物柱连接;
[0023]所述第二置物板分别与所述第四置物柱和第五置物柱连接。
[0024]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置物组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三置物柱、第四置物柱、第五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板形成了第三置物层,与第一置物层和第二置物层相互配合,形成立体的置物结构,优化了工作台上的空间。
[0025]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置物柱和第五置物柱包围形成置物框架结构,第二置物板设置于第四置物柱和第五置物柱包围形成的置物框架结构内,进而形成第三置物层。
[0026]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置物层和第三置物层内,第一置物柱和第四置物柱均与第一支撑柱之间进行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柱形成了与桌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002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第三安装柱;
[0028]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柱交错依次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0029]所述第三安装柱在所述框架结构内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连接;
[0030]其中,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柱或者所述第二安装柱实现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连接;
[0031]所述照明部设置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柱一侧的所述第二安装柱。
[0032]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架的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连接形成安装框架结构,第三安装柱则为安装框架结构进行了补强,增加了安装框架结构的强度。
[0033]进一步地,照明部通过与远离第一支撑柱一侧的第二安装柱连接,实现了对工作台和置物组件的照明。
[0034]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磁吸单元和第二磁吸单元;
[0035]所述第一磁吸单元设置于所述照明部;
[0036]所述第二磁吸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和所述第三安装柱;
[0037]所述照明部通过所述第一磁吸单元和所述第二磁吸单元的磁吸作用,实现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安装架的可拆卸连接。
[0038]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照明部的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第一磁吸单元和第
二磁吸单元,实现了照明部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照明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安装架之间的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对照明部的位置进行调整。
[0039]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吸单元可以是预设在照明部内的永磁铁,第二磁吸单元可以是预埋在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安装架上的永磁铁,也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安装架自身材料的性质,形成与第一磁吸单元之间的磁性吸附。
[004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照明部为照明亮度可调的照明器件。
[0041]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照明部的实施方式,通过将照明部设置为可调节光亮强度的照明器件,实现了根据不同光线条件,调节不同的照明强度,满足在了多种工作场景的需求。
[004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板体;
[0043]所述板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
[0044]所述充电部与所述板体连接。
[0045]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体的实施方式,板体的设置,为充电部在桌体和置物组件之间的设置提供了安装位置。
[004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滑轨;
[0047]所述滑轨与所述板体连接,且设置于所述桌板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结构,所述工作台包括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置物组件、安装架、照明部和充电部;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所述桌板连接;所述置物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安装架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照明部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充电部设置于所述桌板和所述置物组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组件包括:第一置物柱、第二置物柱和第一置物板;两个所述第一置物柱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置物柱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置物柱连接;所述第一置物板分别与所述第一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组件还包括:第三置物柱、第四置物柱、第五置物柱和第二置物板;两个所述第三置物柱间隔设置,并沿竖直方向与同侧的所述第一置物柱连接;两个所述第四置物柱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三置物柱连接;所述第五置物柱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置物柱连接;所述第二置物板分别与所述第四置物柱和第五置物柱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作台的置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柱、第二安装柱和第三安装柱;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柱和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柱交错依次连接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鹏肖骁
申请(专利权)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