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板、屋面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76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41
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沿第一方向,背板本体包括背离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有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第二端对应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第一插接槽与第一插接部适配,第二插接槽与第二插接部适配,其中一个背板的第一插接部插入另一个背板的第一插接槽,一个背板的第二插接部插入另一个背板的第二插接槽。使得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在沿预设夹角的两个方向上,均得到了稳固连接。由此,实现了多个背板之间的稳固连接,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且无需机器操作,不用预留机器工作区域,保证了发电单元面积,不影响发电率,同时兼顾了背板的连接稳固性和产品发电率。产品发电率。产品发电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板、屋面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板、屋面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性限制、取之不竭等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成为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主要方向。其中,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BIPV)是将光伏组件与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光伏新型应用方式,用光伏材料部分地代替传统建筑材料,运用到屋顶、玻璃天窗以及墙面等建筑外层上,这样既可用做建材也可用以发电,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3]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的BIPV产品通常采用机械固定或者胶粘接的方式,将光伏组件产品与建筑物单元结合起来;或是有多个背板组件,相邻的背板组件之间通过背板锁边连接,从而使多个背板组件形成一个整体,便于与建筑物相结合。
[0004]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上述现有技术的过程中发现,若采用机械固定容易脱落;若采用胶粘接则受环境条件限制且无法保证胶粘性能一致。若在背板上进行人工锁边,则无法保证背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若在背板上进行机器锁边,则需要预留机器工作区域,严重降低整个产品中的发电单元面积,影响发电率。因此,无法同时兼顾背板的连接稳固性和产品发电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背板、屋面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建筑。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沿第一方向,所述背板本体包括背离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7]所述第一端设有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
[0008]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
[0009]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适配,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适配;其中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槽,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槽。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0011]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接槽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
[0013]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
述第一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0015]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间形成第二间隙。
[0016]可选地,沿第二方向,所述背板包括背离设置的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其中,
[0017]所述第三端设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第四端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第二搭接部适配;
[0018]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其中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搭接部搭接于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搭接部。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设有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搭接部设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第二微结构适配;
[0020]在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微结构和所述第二微结构相互嵌合。
[0021]可选地,所述背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绝缘层、弹性层;其中,
[0022]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聚烯烃弹性体。
[0023]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屋面光伏组件,包括:封装材料层、发电单元、前板材料层以及所述背板;
[0024]其中,所述封装材料层、所述发电单元、所述前板材料层依次连接于所述背板上。
[0025]可选地,所述背板本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绝缘层、弹性层;其中,所述弹性层的材质为聚烯烃弹性体;所述弹性层与所述封装材料层连接。
[0026]第三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所述光伏建筑包括:所述屋面光伏组件。
[0027]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通过本技术的背板,包括背板本体;沿第一方向,所述背板本体包括背离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适配,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适配;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其中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槽,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槽。由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沿预设夹角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将其中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一插接槽,同时,将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第二插接槽,使得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在沿预设夹角的两个方向上,均得到了稳固的连接。由此,实现了多个背板之间的稳固连接,增强了连接的可靠性,并且无需机器操作,不用预留机器工作区域,保证了整个产品中的发电单元面积,不影响发电率,同时兼顾了背板的连接稳固性和产品发电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沿第一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沿第一方向的连接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沿第二方向的连接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的层状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背板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4]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种背板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10

背板本体;11

第一端;12

第二端;111

第一插接部;112

第二插接部;121

第一插接槽;122

第二插接槽;1221

第一通孔;1211

第二通孔;13

第三端;14

第四端;131

第一搭接部;141

第二搭接部;20

基材层;30

绝缘层;40

弹性层;
[0036]A

A:第一方向;B

B: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本体;沿第一方向,所述背板本体包括背离设置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端对应设置有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在相邻的两个背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一插接部适配,所述第二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部适配;其中一个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插接槽,一个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另一个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二插接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插接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槽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的设置位置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插接槽,在所述第一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插接槽之间形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插接槽,在所述第二插接部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槽之间形成第二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背板包括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
申请(专利权)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