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679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包括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和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连接设于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内,所述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台、万向轮、存储柜、显示面板、按键控制区和防护罩板,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包括支撑立柱、竖直滑轨、升降柱、打印台、横梁、竖直滑块、方型框架、移动线轨、安装轨、移动滑块、打印头、料箱、输料管、气泵、输气管、喷气环和喷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备现在完备打印功能的同时可以自动对打印完成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后期简单处理的、不伤害零部件本身结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目前使用的3D打印设备已经具备复杂完整的打印功能,能够根据设计者的需求进行规范打印,但是在打印完毕后还不能立即使用,虽然现在已经存在各种高精度的打印设备,但是在打印完成后仍然需要对已经打印完成的零部件进行处理,包括冷却、去毛刺等,这就使打印的工作变得繁琐,不能完全做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现在完备打印功能的同时可以自动对打印完成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后期简单处理的、不伤害零部件本身结构的、使用方便快捷的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
[0004]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包括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和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连接设于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内,所述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台、万向轮、存储柜、显示面板、按键控制区和防护罩板,所述万向轮连接设于安装台底部,所述存储柜内置设于安装台内底部,所述显示面板镶嵌设于安装台表面上部,所述按键控制区连接设于安装台表面且设于显示面板旁,所述防护罩板连接设于安装台顶部,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包括支撑立柱、竖直滑轨、升降柱、打印台、横梁、竖直滑块、方型框架、移动线轨、安装轨、移动滑块、打印头、料箱、输料管、气泵、输气管、喷气环和喷气口,所述支撑立柱连接设于安装台上且设于防护罩板内,所述竖直滑轨连接设于支撑立柱内侧,所述升降柱连接设于安装台上且设于两支撑立柱之间,所述打印台连接设于升降柱上,所述横梁连接设于支撑立柱顶部之间,所述竖直滑块分两组可移动设于竖直滑轨上,所述方型框架连接设于上方一组竖直滑块之间,所述移动线轨水平连接设于方型框架上方两侧,所述安装轨横置连接设于两移动线轨之间,所述移动滑块水平设于安装轨前面,所述打印头竖直设于移动滑块上,所述料箱连接设于横梁上方,所述输料管连接设于料箱与打印头之间,所述气泵悬挂设于安装台侧面,所述喷气环连接设于下组竖直滑块之间,所述输气管贯穿防护罩板连接设于气泵与喷气环之间,所述喷气口均匀连接设于喷气环内侧。
[0005]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控制区连接设有警报灯与急停按钮。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板材质为透明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滑块对应组移动时水平高度为相同设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输气管与输料管长度为各自满足喷气环与打印头移动范围设置。
[0009]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在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打印的零部件资料通过按键控制区输入至装置内,显示面板可显示输入情况,随后打印头根据输入的零部件开始在打印台上进行打印,此时升降柱可配合打印头高度进行移动,从而更高效的完成打印工作,通过透明的防护罩板可以观察打印进度,当出现问题后警报灯亮起,可通过急停按钮进行急停,在打印工作完成后,方型框架升至最高处,由气泵对喷气环进行供气,由喷气口射出高速气流,对零部件进行冷却并去除毛刺,随后即可从打印台上直接取出成品,方便快捷,无需在后续对打印的零部件进行额外处理。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2]其中,1、辅助防护控制组件,2、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3、安装台,4、万向轮,5、存储柜,6、显示面板,7、按键控制区,8、防护罩板,9、支撑立柱,10、竖直滑轨,11、升降柱,12、打印台,13、横梁,14、竖直滑块, 15、方型框架,16、移动线轨,17、安装轨,18、移动滑块,19、打印头, 20、料箱,21、输料管,22、气泵,23、输气管,24、喷气环,25、喷气口, 26、警报灯,27、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包括辅助防护控制组件1和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2,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2连接设于辅助防护控制组件1内,所述辅助防护控制组件1包括安装台3、万向轮4、存储柜5、显示面板6、按键控制区7和防护罩板8,所述万向轮4连接设于安装台3底部,所述存储柜5内置设于安装台3内底部,所述显示面板6镶嵌设于安装台3表面上部,所述按键控制区7连接设于安装台3表面且设于显示面板6旁,所述防护罩板8连接设于安装台3顶部,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2 包括支撑立柱9、竖直滑轨10、升降柱11、打印台12、横梁13、竖直滑块 14、方型框架15、移动线轨16、安装轨17、移动滑块18、打印头19、料箱 20、输料管21、气泵22、输气管23、喷气环24和喷气口25,所述支撑立柱 9连接设于安装台3上且设于防护罩板8内,所述竖直滑轨10连接设于支撑立柱9内侧,所述升降柱11连接设于安装台3上且设于两支撑立柱9之间,所述打印台12连接设于升降柱11上,所述横梁13连接设于支撑立柱9顶部之间,所述竖直滑块14分两组可移动设于
竖直滑轨10上,所述方型框架15连接设于上方一组竖直滑块14之间,所述移动线轨16水平连接设于方型框架15 上方两侧,所述安装轨17横置连接设于两移动线轨16之间,所述移动滑块18 水平设于安装轨17前面,所述打印头19竖直设于移动滑块18上,所述料箱 20连接设于横梁13上方,所述输料管21连接设于料箱20与打印头19之间,所述气泵22悬挂设于安装台3侧面,所述喷气环24连接设于下组竖直滑块14 之间,所述输气管23贯穿防护罩板8连接设于气泵22与喷气环24之间,所述喷气口25均匀连接设于喷气环24内侧。
[0015]其中,所述按键控制区7连接设有警报灯26与急停按钮27;所述防护罩板8材质为透明设置;所述竖直滑块14对应组移动时水平高度为相同设置;所述输气管23与输料管21长度为各自满足喷气环24与打印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模型成型自动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和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连接设于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内,所述辅助防护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台、万向轮、存储柜、显示面板、按键控制区和防护罩板,所述万向轮连接设于安装台底部,所述存储柜内置设于安装台内底部,所述显示面板镶嵌设于安装台表面上部,所述按键控制区连接设于安装台表面且设于显示面板旁,所述防护罩板连接设于安装台顶部,所述自动化打印处理组件包括支撑立柱、竖直滑轨、升降柱、打印台、横梁、竖直滑块、方型框架、移动线轨、安装轨、移动滑块、打印头、料箱、输料管、气泵、输气管、喷气环和喷气口,所述支撑立柱连接设于安装台上且设于防护罩板内,所述竖直滑轨连接设于支撑立柱内侧,所述升降柱连接设于安装台上且设于两支撑立柱之间,所述打印台连接设于升降柱上,所述横梁连接设于支撑立柱顶部之间,所述竖直滑块分两组可移动设于竖直滑轨上,所述方型框架连接设于上方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真真曹菲悦符政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