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发专利>正文

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58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由封闭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正、负电极组和硫酸电液构成。正电极组包括多片正极板,各正极板均由多个内装正极铅粉的方形玻璃丝管和插入铅粉中的铅芯构成,各铅芯互相并联并引出壳体外。负电极组包括多片并联负极板并引出壳体外,各负极板上均涂有负极铅膏。正、负极板交替紧密叠装,之间夹有吸附硫酸电液的玻璃纤维隔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除了正极板脱粉现象,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可由150次提高到350次。(*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封闭型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在各个领域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型式有开口型和封闭型两种。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并具有不泄漏酸雾酸液、自放电小和无需加液维修的优点,因而其应用越来越普遍。现有技术中的封闭型铅酸蓄电池主要由封闭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的正负电极组以及硫酸电液构成,正电极组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正极板并引出壳体外,正极板是由铅铸成的板栅,板栅上涂有正极铅膏。负电极组也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负极板并引出壳体外,负极板也是由铅铸成的板栅,但板栅上涂的是负极铅膏。正负极板交替紧密叠装在壳体内,之间夹有吸附硫酸电液的超细玻璃纤维隔膜,硫酸电液正是依靠隔膜的毛细作用而均匀分布地壳体内。充电时,正极板所产生的氧可顺利到达负极板并被负极吸收变成水,从而消除了蓄电池的内压,蓄电池才得以可能封闭。与开口型铅酸蓄电池相比,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循环寿命较短,一般只有150次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涂在正极板上的正极铅膏脱落造成正极板损坏所致。本技术的目的即在于对封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板的构造加以适当的改进,以消除正极板的“脱粉”现象,从而提高正极板和整个蓄电池的循环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利用多个装有正极铅粉的玻璃丝管和插入玻璃丝管内正极铅粉中的棒状铅芯构成正极板。由于硫酸电液可通过玻璃丝管壁网眼进入管内,而管内的正极铅粉则不可能漏出管外,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正极板的“脱粉”现象,从而提高其循环寿命。为了保证正、负极板之间的隔膜毛细作用得以正常发挥,玻璃丝管应作成方形并排列成平板状,插入正极铅粉中的各铅芯可通过集流条互相并联并引出蓄电池壳体外。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正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附图1,本技术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板是由多个玻璃丝管和铅芯构成,玻璃丝管1为方形并排列成平板状,每个玻璃丝管中均装有正极铅粉2。铅芯3为棒形,顶部稍大,分别插入各玻璃丝管内的正极铅粉中,各铅芯顶部通过集流条4互相并联并引出蓄电池壳体外。本技术结构巧妙,消除了正极板脱粉现象,循环寿命可由150次提高到350次以上。因此,本技术可广泛用作矿灯蓄电池,铁路讯号灯蓄电池、电瓶车蓄电池、应急灯蓄电池等各种中小倍率电流放电的场合。权利要求1.一种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由封闭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正电极组、负电极组和硫酸电液构成,正电极组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正极板并引出壳体外,负电极组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负极板并引出壳体外,每片负极板上都涂有负极铅膏,正负极板交替紧密叠装,之间夹有用于吸附硫酸电液的超细玻璃纤维隔膜,本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由多个玻璃丝管和铅芯构成,玻璃丝管为方形并排列成平板状,每个玻璃丝管中均填有正极铅粉,铅芯为棒形、顶部稍大,插入各玻璃丝管内的正极铅粉中,各铅芯顶部通过集流条互相并联并引出壳体外。专利摘要长寿命封闭型铅酸蓄电池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由封闭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正、负电极组和硫酸电液构成。正电极组包括多片正极板,各正极板均由多个内装正极铅粉的方形玻璃丝管和插入铅粉中的铅芯构成,各铅芯互相并联并引出壳体外。负电极组包括多片并联负极板并引出壳体外,各负极板上均涂有负极铅膏。正、负极板交替紧密叠装,之间夹有吸附硫酸电液的玻璃纤维隔膜。本技术消除了正极板脱粉现象,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可由150次提高到350次。文档编号H01M4/68GK2181757SQ9324686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欧阳发 申请人:欧阳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封闭型铅酸蓄电池,由封闭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正电极组、负电极组和硫酸电液构成,正电极组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正极板并引出壳体外,负电极组包括多片互相并联的负极板并引出壳体外,每片负极板上都涂有负极铅膏,正负极板交替紧密叠装,之间夹有用于吸附硫酸电液的超细玻璃纤维隔膜,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由多个玻璃丝管和铅芯构成,玻璃丝管为方形并排列成平板状,每个玻璃丝管中均填有正极铅粉,铅芯为棒形、顶部稍大,插入各玻璃丝管内的正极铅粉中,各铅芯顶部通过集流条互相并联并引出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发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