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包括注水流程组件,所述注水流程组件的上表面的左侧与两个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温差发电组件,所述温差发电组件位于两个支架之间,温压变送器和流量计,所述温压变送器和流量计均设置在注水流程组件的上表面,且依次连接在支架右侧,运动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组件,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固定,且位于注水流程组件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发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季节变化、昼夜轮换限制,全天候发电,且该装置通过支架与注水流程组件连接,不影响正常注水工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油田信息化建设
,具体为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已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设,油水井井口通过示功仪、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等将采集到的载荷、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上传至生产指挥中心,生产指挥中心通过人工判断或自动决策判断油水井工作状态,并进行调控。油田信息化建设大大减轻了采油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3]目前,油水井测控仪表供电主要采用电池或交直流转换,电池在野外环境下寿命短,检换工作量大;交直流转换需要安装转换设备。油田注入水多为热水,温度在40~60℃之间,可以利用注入水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供给测控仪表使用。
[0004]针对油水井测控仪表供电问题,考虑注水流程特点、注入水温度,设计了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并根据季节变化、昼夜更迭设计了热源自动转换方法,提高发电效率,满足油水井地面温度、压力传感器等智能测控仪表用电需求。
[0005]申请号201811297714.8涉及一种温差式井下发电装置。包括外筒、内筒、发电机构、充电电路、蓄能机构,所述外筒同心式套装在内筒外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发电环空,所述发电机构、充电电路、蓄能机构依次连接,全部设置在发电环空内部。利用地层与注入水之间的温度差进行发电,为注水井井下智能配水器及测试仪器供电,实现井下仪器的长期可靠运行;该装置位于井下,与本专利技术不同。
[0006]专利号ZL200920053836.2涉及一种适用于陶瓷窑炉的高温烟气环境的一种温差发电器件以及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组件、外部环境体系和水路体系。将温差发电片设置在传热管外,传热管的管腔用以流通与传热管外具有一定温差的水介质,解决了温差发电中温差发电芯片冷热两面难以形成比较高、比较稳定压差的问题;该专利技术热源固定,与本专利技术不同。
[0007]申请号201821373251.4涉及到一种车用温差发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器热端面和冷端面,通过所述热端面与车身壳体接触,通过车身壳体的温度加热所述热端面,通过冷端面与车内的冷却回路接触。用电器与温差发电器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温差发电器产生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该专利技术热源固定,与本专利技术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及其转换方法,解决了充分利用注水井注入水与环境之间温差发电,并自动转换热源的技术问题。
[0009]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包括:
[0010]注水流程组件,所述注水流程组件的上表面的左侧与两个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
接,
[0011]温差发电组件,所述温差发电组件位于两个支架之间,
[0012]温压变送器和流量计,所述温压变送器和流量计均设置在注水流程组件的上表面,且依次连接在支架右侧,
[0013]运动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组件,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和电源管理组件之间通过连接杆相固定,且位于注水流程组件的另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的支架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注水流程组件的上表面相固定,两个支架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位于左侧凹槽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凹槽内壁的下表面铰接。
[0015]所述的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右侧面与第二驱动组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轴与温差发电组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的温差发电组件包括温差发电板,所述温差发电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粘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差发电板的左侧面与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7]所述的温差发电板的右侧面卡接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右侧面与滑动组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的旋转组件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卡接在温差发电板的右侧面,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右端与滑动组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的滑动组件包括滑杆,所述滑杆的顶端与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底端与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
[0020]所述的滑杆和滑套的形状均为矩形设计,所述注水流程组件为L形设计且设置为圆管。
[0021]所述的电源管理组件包括电源管理系统,所述电源管理系统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和蓄电池的顶部均与注水流程组件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源管理系统和蓄电池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散热底座。
[0022]所述的运动控制模块、电源管理系统与温差发电板通过线缆电性连接,所述流量计、温压变送器与电源管理系统或蓄电池通过电缆电性连接。
[0023]所述的温差发电板上下两面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差发电板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发动给运动控制模块。
[0024]所述的运动控制模块根据温度传感器数据判断出高温面,并驱动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工作/停止工作。
[0025]所述的电源管理系统对温差发电板所发的电能进行升降压处理,并传递给温压变送器、流量计或蓄电池。
[0026]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技术通过形成一种适合注水井地面流程特点的温差发电装置,采用自动转换热源设计,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差发电板两面的温度,并且自动翻转,保证温差发电板高温面与热源接触,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0028](2)本技术中发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受季节变化、昼夜轮换限制,全天候发电,且该装置通过支架与注水流程组件连接,不影响正常注水工况;
[0029](3)本技术中电源管理系统与蓄电池集成化设计,安装方便,同时可以设定季节轮换和昼夜转换模式,采用定时制或全自动模式,充分利用温差来进行发电,十分适用。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支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支架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
[0034]1—注水流程组件
ꢀꢀꢀꢀꢀꢀꢀ
2—支架
[0035]3—温差发电组件
[0036]31—温差发电板
ꢀꢀꢀꢀꢀꢀꢀꢀ
32—温度传感器
[0037]4—第一驱动组件
ꢀꢀꢀꢀꢀꢀꢀ
5—螺纹杆
[0038]6—凹槽
ꢀꢀꢀꢀꢀꢀꢀꢀꢀꢀꢀꢀꢀꢀꢀ
7—螺纹帽
[0039]8—第二驱动组件
[0040]9—旋转组件
[0041]91—连接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流程组件(1),所述注水流程组件(1)的上表面的左侧与两个支架(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温差发电组件(3),所述温差发电组件(3)位于两个支架(2)之间,温压变送器(11)和流量计(12),所述温压变送器(11)和流量计(12)均设置在注水流程组件(1)的上表面,且依次连接在支架(2)右侧,运动控制模块(13)和电源管理组件(14),所述运动控制模块(13)和电源管理组件(14)之间通过连接杆(16)相固定,且位于注水流程组件(1)的另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下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注水流程组件(1)的上表面相固定,两个支架(2)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6),位于左侧凹槽(6)内壁的上表面与第一驱动组件(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的输出轴与螺纹杆(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5)的底端与凹槽(6)内壁的下表面铰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5)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7),所述螺纹帽(7)的右侧面与第二驱动组件(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的输出轴与温差发电组件(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组件(3)包括温差发电板(31),所述温差发电板(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粘接有温度传感器(32),所述温差发电板(31)的左侧面与第二驱动组件(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板(31)的右侧面卡接有旋转组件(9),所述旋转组件(9)的右侧面与滑动组件(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组件(10)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凹槽(6)内壁的上表面和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转换热源式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9)包括轴承(92),所述轴承(92)卡接在温差发电板(31)的右侧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王聪,郭慧,王鹏飞,王鹏,谭云贤,张紫檀,张小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