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正昌专利>正文

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46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它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内的热双金属片3、静片6和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1,其特点是引线与热双金属片、静片的连接端均用环氧树脂全封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地防上引线连接端在使用过程中的断线及短路现象,且两引线端间不需再加防护套,用户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爆保护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的防爆保护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其引线与热双金属片、静片的连接端均以裸露的形式出现,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很不方便,它将容易使引线在连接端处断裂,并且须加防护套管加以绝缘,以防造成短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它能有效地防止引线连接端在使用过程中的断线及短路现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热双金属片、静片和设备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其特点是引线与热双金属片、静片的连接端均用绝缘材料全封闭。与现有的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相比,本技术由于将引线与热双金属片、静片的连接端用绝缘材料全封闭,因此具有如下优点1、引线在连接端处不易断裂。2、连接端处不易生锈,造成断路现象。3、两引线端间不会短路,有绝缘作用。4、两引线端间不需再加防护套,用户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一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5内的热双金属片3、静片6、热双金属片与静片间的隔套4,以及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1,在壳体5端口内外2mm范围内为引线1与热双金属片3、静片6的连接端位置,并将其全部用绝缘材料环氧树脂2灌封(包括引线的连接端)。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内的热双金属片(3)、静片(6)和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1),其特征在于引线(1)与热双金属片(3)、静片(6)的连接端均用绝缘材料(2)全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热双金属片(3)、静片(6)的端部离壳体(5)端口的距离e为±2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其特征在于绝缘材料(2)为环氧树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它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内的热双金属片3、静片6和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1,其特点是引线与热双金属片、静片的连接端均用环氧树脂全封闭。本技术能有效地防上引线连接端在使用过程中的断线及短路现象,且两引线端间不需再加防护套,用户安装方便。文档编号H01M10/44GK2264420SQ9623232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许正昌, 沈立中 申请人:许正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充电防爆保护器,包括壳体(5)、设置在壳体内的热双金属片(3)、静片(6)和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分别与热双金属片、静片连接的引线(1),其特征在于引线(1)与热双金属片(3)、静片(6)的连接端均用绝缘材料(2)全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正昌沈立中
申请(专利权)人:许正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