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电加热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915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及其电加热座椅,电加热座椅包括:座椅支架、支撑板、自控温发热层、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填充物层和外套层;支撑板与座椅支架固定连接,自控温发热层设置于支撑板上,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自控温发热层连接,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自控温发热层连接,填充物层包覆于座椅支架、支撑板和自控温发热层的外侧,外套层包覆于填充物层的外侧。通过自控温发热层的达到居里温度后阻值趋近于无穷大这一特性,能够有效控制汽车的电加热座椅的加热,避免座椅的温度过高,并且使得温度控制更为及时、准确,避免了座椅的温度的大幅度波动。度的大幅度波动。度的大幅度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及其电加热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其电加热座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上的各项舒适功能不断完善,汽车上的各项配置的增加,也是的驾驶员驾驶过程更为舒适。比如,汽车座椅上设置加热功能,使得用户在寒冷的天气中,能够坐在靠在加热后的座椅上,使得用户乘坐更为舒适。
[0003]传统的汽车电加热座椅采用电热管加热。加热过程中,为了控制温度,需要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电热管的温度,当电热管的加热温度达到上限阈值时,通过断路器或者控制器控制电热管从电路中断开,以避免温度过高,当温度低于下限阈值时,则再次导通电热管。这种加热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温度波动,并且断路器或者控制器根据温度的反馈控制较为不及时,存在滞后,导致温度控制不精准,导致用户的乘坐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及其电加热座椅。
[0005]一种电加热座椅,包括:座椅支架、支撑板、自控温发热层、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填充物层和外套层;
[0006]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填充物层包覆于所述座椅支架、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自控温发热层的外侧,所述外套层包覆于所述填充物层的外侧。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支架和靠背支架,所述支撑板包括坐垫支撑板和所述靠背支撑板,所述坐垫支撑板与所述坐垫支架连接,所述靠背支撑板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坐垫支架转动连接。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控温发热层包括坐垫发热层和靠背发热层,所述坐垫发热层与所述坐垫支撑板连接,所述靠背发热层与所述靠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体包括第一子导体和第二子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导体包括第三子导体和第四子导体;
[0009]所述第一子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一子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子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三子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0010]所述第二子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靠背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二子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子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靠背发热层连接,所述第四子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金属。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铜。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层具有一乘坐面,所述填充物层包覆于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乘坐面的一面,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背向所述乘坐面的一面。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控温发热层包括聚乙烯层,所述聚乙烯层内设置有若干导电颗粒。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颗粒为镍包石墨颗粒。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颗粒为铝颗粒、铜颗粒以及镀银玻璃微珠颗粒中的一种。
[0017]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加热座椅。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自控温发热层进行通电加热,当自控温发热层加热至居里温度时,自控温发热层的阻值趋近于无穷大,使得第一连接导体和第二连接导体之间断开,使得自控温发热层停止发热,当自控温发热层温度下降至小于居里温度后,自控温发热层再次导通第一连接导体和第二连接导体,并且自控温发热层再次发热。通过自控温发热层的达到居里温度后阻值趋近于无穷大这一特性,能够有效控制汽车的电加热座椅的加热,避免座椅的温度过高,并且使得温度控制更为及时、准确,避免了座椅的温度的大幅度波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座椅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座椅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加热座椅10,包括:座椅支架100、支撑板200、自控温发热层300、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填充物层500和外套层600;所述支撑板200与所述座椅支架100固定连接,所述自控温发热层30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3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3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填充物层500包覆于所述座椅支架100、所述支撑板200和所述自控温发热层300的外侧,所述外套层600包覆于所述填充物层500的外侧。
[0024]本实施例中,座椅支架100用于支撑该支撑板200,支撑板200用于支撑自控温发热层300,。支撑板200可以通过螺钉或者铆接的方式与座椅支架100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的
方式与座椅支架100连接。具体地,座椅支架100包括外框设置于外框内的支撑筋,支撑筋与外框连接,且各支撑筋条之间交叉设置,或者各支撑筋条之间交错设置,支撑板200的边缘与外框连接,各支撑筋条与支撑板200的一面连接,从而使得座椅支架100更好地支撑该支撑板200,避免支撑板200由于用户的乘坐或者倚靠而变形。
[0025]该自控温发热层300也可以称为自控温加热片,用于通电后发热,并且在发热达到其居里温度时,电阻趋近于无穷大,使得第一连接导体和第二连接导体断开,从而使得该自控温发热层300停止发热。自控温发热层300采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材料制成,其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居里温度以下时,其具有较小电阻,当自控温发热层300达到居里温度时,其阻值阶跃性增加数万倍至数百万倍。该自控温发热层300可采用现有的PTC材料制成,比如,该自控温发热层300的材质为陶瓷PTC。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自控温发热层300可以采用PP或者PE制成。
[0026]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导体和第二连接导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支架、支撑板、自控温发热层、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填充物层和外套层;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座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导体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填充物层包覆于所述座椅支架、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自控温发热层的外侧,所述外套层包覆于所述填充物层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包括相互连接的坐垫支架和靠背支架,所述支撑板包括坐垫支撑板和靠背支撑板,所述坐垫支撑板与所述坐垫支架连接,所述靠背支撑板与所述靠背支架连接,所述靠背支架与所述坐垫支架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加热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温发热层包括坐垫发热层和靠背发热层,所述坐垫发热层与所述坐垫支撑板连接,所述靠背发热层与所述靠背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导体包括第一子导体和第二子导体,所述第二连接导体包括第三子导体和第四子导体;所述第一子导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坐垫发热层连接,所述第一子导体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强张秋兵杨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王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