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涉及PLC显示屏领域,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背面上侧的左右两部均固定有第一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滑动嵌套有限位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显示屏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显示屏本体与安装机构之间安装简单方便,同时便于拆卸,当显示屏本体损坏时,能够快速将显示屏本体从安装机构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来进行维修。来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LC显示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编带机可以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两大类,是把散料元器件产品,通过检测、换向、测试等工位后,放入载带中。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细化与高度集成,电子元件也从过去的插件式转化成贴片式来节省电路板的安装空间,扩展产品的功能。编带包装机电和气接好后,如果是热封装的话,让刀升到合适的温度,调节好载带和气源气压。用人工或自动上料设备把SMD元件放入载带中,马达转动把盖带拉到封装位置,这个位置盖带在上,载带在下,经过升温的两个刀片压在盖带和载带上,使盖带把载带上面的SMD元件口封住,这样就达到了SMD元件封装的目的。然后收料盘把封装过的载带卷好。智能全自动编带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搭配PLC显示屏进行显示操作。
[0003]目前,现有的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的显示屏固定安装在智能全自动编带机上,安装拆卸均十分的不便,损坏时难以快速拆卸下来进行维修。
[0004]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通过在显示屏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时,先将安装机构固定在智能全自动编带机上,再将显示屏本体安装在安装机构上,显示屏本体与安装机构之间安装简单方便,同时便于拆卸,当显示屏本体损坏时,能够快速将显示屏本体从安装机构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包括防护外壳和显示屏主体,所述显示屏主体嵌套在防护外壳内,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背面上侧的左右两部均固定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背面下侧的左右两部均固定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槽相互远离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绕线盘,所述固定盘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定位板,所述固定盘的下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滑动嵌套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容纳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限位块与绕线盘之间连接有钢丝绳,所述显示屏主体的后侧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显示屏主体的前侧设置有防护膜组。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结构相同,且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结构相同,且第二定位板与第一定位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竖直板与第一定位座上的定位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板的竖直板与第二
定位座上的定位槽相匹配,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匹配。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板和第一定位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纳线槽,所述容纳槽的内壁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纳线槽相贯通,所述圆形槽的内壁对应纳线槽端口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纳线槽相连通,所述钢丝绳嵌套在纳线槽内,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贯穿穿线孔和支撑弹簧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绕线盘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绕线盘的外侧开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绕线槽等间距分布在绕线盘的外侧,四个所述钢丝绳分别缠绕在四个所述绕线槽内,所述绕线盘的后侧固定有把手。
[0010]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共同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1]优选的,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散热机构嵌套在空腔内,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绝缘导热片,所述绝缘导热片远离显示屏主体的一侧固定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边缘固定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远离散热板的一侧与防护外壳的后侧内壁连接,所述防护外壳的后侧壁对应矩形框的位置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板上等间距固定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嵌套在矩形框内。
[0012]优选的,所述矩形框的内部安装有散热风扇,上下两个所述矩形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贯穿防护外壳的外侧壁,所述进风管的内腔与矩形框的内腔相贯通。
[0013]优选的,所述防护膜组包括PET膜,所述PET膜粘贴在显示屏主体上,所述PET膜远离显示屏主体的一侧设置有石墨散热层,所述石墨散热层的外侧设置有钢化膜。
[0014]优选的,所述钢化膜与石墨散热层之间设置有PMMA膜,所述PMMA膜与钢化膜之间设置有防炫目膜。
[0015]优选的,所述钢化膜的外侧设置有防静电膜层。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在显示屏本体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安装时,先将安装机构固定在智能全自动编带机上,再将显示屏本体安装在安装机构上,显示屏本体与安装机构之间安装简单方便,同时便于拆卸,当显示屏本体损坏时,能够快速将显示屏本体从安装机构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2、通过在显示屏主体的后侧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散热机构,能够提高显示屏主体的散热效果,避免显示屏主体因热量过高而损坏;3、通过在散热板的边缘固定有矩形框,矩形框内安装有散热风扇,矩形框上连接有进风管,且进风管的另一端贯穿防护外壳的外侧壁,使得外界的冷空气能够通过进风管进入矩形框内,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避免外界灰尘进入防护外壳内的空腔内,避免灰尘堆积对显示屏主体的性能造成影响;4、通过在显示屏主体的前侧设置有防护膜组,防护膜组上的石墨散热层能够有效地传导显示屏主体上的热量,实现散热,提高了显示屏主体的散热效果,同时防护膜组上的防静电膜层,能够防止因静电而产生的灰尘吸附,减少防护膜组表面的灰尘积累;5、通过防护膜组上的防炫目膜,利用光学特性吸收光,促使其不反光,避免炫光现象的产生,且PMMA膜和防炫目膜配合钢化膜使用使得显示屏主体表面的强度得到提高,能
够有效地对显示屏主体进行防护。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定位座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绕线盘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机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的A部结构放大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2的剖视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俯剖视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膜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1),所述显示屏本体(1)包括防护外壳(2)和显示屏主体(3),所述显示屏主体(3)嵌套在防护外壳(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安装机构(4),所述显示屏本体(1)的背面上侧的左右两部均固定有第一定位座(5),所述显示屏本体(1)的背面下侧的左右两部均固定有第二定位座(6),所述第一定位座(5)和第二定位座(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定位槽(7),上下两个所述定位槽(7)相互远离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所述安装机构(4)包括固定盘(9),所述固定盘(9)的中部开设有圆形槽(10),所述圆形槽(10)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绕线盘(11),所述固定盘(9)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一定位板(13),所述固定盘(9)的下部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定位板(14),所述第二定位板(14)与第一定位板(13)相互远离的一端开设有容纳槽(15),所述容纳槽(15)的内部滑动嵌套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与容纳槽(15)的内壁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7),所述限位块(16)与绕线盘(11)之间连接有钢丝绳(21),所述显示屏主体(3)的后侧上下两部均设置有散热机构(26),所述显示屏主体(3)的前侧设置有防护膜组(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5)与第二定位座(6)结构相同,且第一定位座(5)与第二定位座(6)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板(14)与第一定位板(13)结构相同,且第二定位板(14)与第一定位板(1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板(13)的竖直板与第一定位座(5)上的定位槽(7)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板(14)的竖直板与第二定位座(6)上的定位槽(7)相匹配,所述限位块(16)与限位槽(8)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全自动编带机用PLC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板(14)和第一定位板(13)的内部均开设有纳线槽(18),所述容纳槽(15)的内壁开设有穿线孔(19),所述穿线孔(19)与纳线槽(18)相贯通,所述圆形槽(10)的内壁对应纳线槽(18)端口位置开设有通孔(20),所述通孔(20)与纳线槽(18)相连通,所述钢丝绳(21)嵌套在纳线槽(18)内,所述钢丝绳(21)的一端贯穿穿线孔(19)和支撑弹簧(17)与限位块(16)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21)的另一端贯穿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钰鑫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