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91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包括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一侧均贯穿开设有通口,两组所述通口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升降板,两组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均插接有延伸板,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所述一号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外螺纹盘,所述二号连接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外螺纹盘,所述一号外螺纹盘的外侧面套设有内螺纹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用于不同形式的木结构连接,具有便捷的辅助装配功能,适用性强,且方便不同角度的木结构连接,具有很好的节点连接方式,降低了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难度。降低了连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木结构建筑因其绿色环保的生态性能和丰富的建筑表现力,成为了当今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开发生产规范、安装工艺简单的木结构装配式连接节点,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关于木结构中交接处的节点形式无法适应角度的变化,由此降低了工程机构及设备的适应能力,造成了诸多不便。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号为CN201910285500.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连接节点,有利于提高结构整体的承载力和刚度,避免了木构件被横纹拉裂,适用于各类空间及平面结构节点连接,然而却不能够用于不同形式的木结构连接,不具备便捷的辅助装配功能,适用性差,且不方便不同角度的木结构连接,没有很好的节点连接方式,连接难度仍然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及连接节点,包括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一侧均贯穿开设有通口,两组所述通口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升降板,两组所述升降板的两端均插接有延伸板。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所述一号连接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外螺纹盘,所述二号连接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外螺纹盘,所述一号外螺纹盘的外侧面套设有内螺纹环,所述转轴固定安装在一号外螺纹盘的下表面,所述内螺纹环分别与一号外螺纹盘和二号外螺纹盘螺纹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背对端均贯穿设置有长螺杆,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一号螺孔,两组所述升降板的两侧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两组所述通口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两侧面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圆孔,所述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一号螺栓,且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挡板,四组所述活动挡板分别与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之间连接有铰链,四组所述活动挡板远离铰链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杆,两组所述升降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卡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长螺杆分别穿过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配合一号螺孔与两组升降板螺纹连接,四组所述限位滑块分别位于四组限位滑槽的内部,且
两组升降板分别通过两组限位滑块配合两组限位滑槽滑动安装在两组通口的内部,两组升降板相互平行设置。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若干组所述圆孔分别等距离分布在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的两侧面,四组所述一号螺栓分别穿过圆孔与四组限位滑块螺纹连接,四组所述活动挡板分别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的两侧,四组所述卡杆分别滑动连接在四组卡槽的内部。
[0011]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的连接节点,包括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二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与二号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环和两组连接盘,所述连接环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组二号螺孔,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中间位置贯穿设置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上贯穿设置有卡栓,所述一号连接杆靠近卡栓处贯穿设置有二号螺栓,两组所述连接盘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壳,且两组连接盘上贯穿开设有若干组三号螺孔,所述连接盘的远离连接壳的一侧贯穿设置有三号螺栓。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环固定安装在延伸板上,若干组所述二号螺孔等距离分布在连接环上,所述转动管固定安装在延伸板的外端,所述一号连接杆通过转动管活动安装在延伸板的外侧,所述二号螺栓穿过一号连接杆配合二号螺孔与连接环螺纹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组所述连接盘与连接壳均套设在一号连接杆的外侧,若干组所述三号螺孔分别等距离分布在两组连接盘上,所述二号连接杆的外侧面靠近一号连接杆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三号螺栓分别通过三号螺孔和螺纹孔与两组连接盘和二号连接杆螺纹连接。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先分别旋转一号连接柱和二号连接柱上的长螺杆,通过一号螺孔配合两组限位滑块和两组限位滑槽带动两组升降板分别在两组通口的内部上下移动,然后将四组一号螺栓分别穿过圆孔与四组限位滑块螺纹连接,使得两组升降板的相对位置固定,接着通过转轴带动一号连接柱在二号连接柱的上侧旋转,并通过一号外螺纹盘和二号外螺纹盘配合内螺纹环使得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相卡接,能够用于不同形式的木结构连接,具有便捷的辅助装配功能,适用性强。
[0017]2、先拉出升降板一端的延伸板,再通过转动管配合卡栓使得一号连接杆在延伸板的外端旋转,并通过二号螺栓配合二号螺孔使得一号连接杆经由连接环卡接在延伸板的一端,接着将二号连接杆的一端贴放在连接壳的外侧,再通过三号螺栓配合三号螺孔和螺纹孔使得二号连接杆经由连接盘与一号连接杆相卡接,方便不同角度的木结构连接,具有很好的节点连接方式,降低了连接难度。
附图说明
[00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号连接柱与二号连接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升降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延伸板与一号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一号连接杆与二号连接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一号连接柱;2、二号连接柱;3、一号外螺纹盘;4、二号外螺纹盘;5、转轴;6、内螺纹环;7、升降板;8、限位滑块;9、通口;10、限位滑槽;11、长螺杆;12、一号螺孔;13、圆孔;14、一号螺栓;15、活动挡板;16、铰链;17、卡杆;18、卡槽;19、连接环;20、二号螺孔;21、延伸板;22、一号连接杆;23、转动管;24、卡栓;25、二号螺栓;26、二号连接杆;27、连接盘;28、连接壳;29、三号螺孔;30、三号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连接柱(1)和二号连接柱(2),所述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的一侧均贯穿开设有通口(9),两组所述通口(9)的内部均贯穿设置有升降板(7),两组所述升降板(7)的两端均插接有延伸板(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转轴(5),所述一号连接柱(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外螺纹盘(3),所述二号连接柱(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外螺纹盘(4),所述一号外螺纹盘(3)的外侧面套设有内螺纹环(6),所述转轴(5)固定安装在一号外螺纹盘(3)的下表面,所述内螺纹环(6)分别与一号外螺纹盘(3)和二号外螺纹盘(4)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的背对端均贯穿设置有长螺杆(11),所述升降板(7)的上表面中间位置贯穿开设有一号螺孔(12),两组所述升降板(7)的两侧中间位置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滑块(8),两组所述通口(9)的两内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滑槽(10),所述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的两侧面均贯穿开设有若干组圆孔(13),所述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的两侧面均贯穿设置有一号螺栓(14),且一号连接柱(1)与二号连接柱(2)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挡板(15),四组所述活动挡板(15)分别与一号连接柱(1)和二号连接柱(2)之间连接有铰链(16),四组所述活动挡板(15)远离铰链(16)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杆(17),两组所述升降板(7)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卡槽(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强刚度的装配式木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长螺杆(11)分别穿过一号连接柱(1)和二号连接柱(2)配合一号螺孔(12)与两组升降板(7)螺纹连接,四组所述限位滑块(8)分别位于四组限位滑槽(10)的内部,且两组升降板(7)分别通过两组限位滑块(8)配合两组限位滑槽(10)滑动安装在两组通口(9)的内部,两组升降板(7)相互平行设置。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正德乾低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