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771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20
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包括外罩壳体、入风接口和摆风件,其特征在于,入风接口包括一个对接吹风机的尾端和一个送风至外罩壳体的前端,在入风接口前端之外设有外罩壳体,该外罩壳体包括补风空隙和出风口,在外罩壳体内部中央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风件。采用以上结构的出风组件,可以达到即使是一直拿着吹风机的手部不移动,也可以实现出风角度自动摆动的效果,避免局部受到了过度热量而损伤到皮肤,同时结构简单无需施加其他动力驱动,仅仅利用出风即可实现该摆风功能,而由于摆风件沿着轴线规律地往复摆动,也能让出风效果如同脉冲轻柔拍打式吹拂头发,提升消费者使用舒适度。提升消费者使用舒适度。提升消费者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美发造型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时适配在电吹风出风口处使用的出风/送风组件。
[0002]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头发的保养及要求不断提升,对美发工具也变得更为讲究,因此各式各样的美发相关工具也相继出现,尤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吹风机,各种不同结构、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吹风机都有,以满足不同发质、发型和造型需求的人使用。
[0003]用于美容美发的配件也随着造型需求提升,对美发器具或者配套吹风机的造型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功能需求,所以市面上出现各种不同结构、功能、造型方式的吹风美发配件产品。
[0004]用户在选用不同的吹风、美发仪器和产品的时候,除了会考虑提升吹发效率之外,对使用产品时的感受和舒适度也是一个会影响选择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吹风机如果一时疏忽没有随时调整挪动手部来移动吹风机,会导致头皮一下子就有过热而灼烫到的感受,不论是自用还是有人帮忙吹发,都存在使用时,稍微不注意疏忽导致的因为动作停留而导致热风吹拂过热而皮肤明显感觉热烫到的场景。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从改进设备本身的结构来克服由于没有注意,风机没有移动而皮肤过热的情况,设计了一种出风口自带摆风功能,避免热量堆积而热烫到皮肤,导致皮肤受损的出风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包括外罩壳体、入风接口和摆风件,其特征在于,入风接口包括一个对接吹风机的尾端和一个送风至外罩壳体的前端,在入风接口前端之外设有外罩壳体,该外罩壳体包括补风空隙和出风口,在外罩壳体内部中央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风件。
[0007]该入风接口的尾端是对接吹风机出风口,前端插入设置在外罩壳体内部,该前端为扁嘴结构,而尾端为扁嘴或者圆口径结构。
[0008]该外罩壳体整体为近似圆筒形,在圆筒的圆周面上由镂空结构构成补风空隙和出风口,出风口位置对应设置在入风接口相对于圆筒轴线的对侧,而补风空隙设置在入风接口的两侧。
[0009]该外罩壳体包括两端面和圆周面,其中两端面的中央位置设置了摆风件,该摆风件在外罩壳体端面所在的平面内具有以自轴转动的自由度。
[0010]该摆风件包括与外罩壳体同轴的柱体结构和柱体结构上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夹锐角。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可以达到即使是一直拿着吹风机的手部不移动,也可以实现出风角度自动摆动的效果,避免局部受到了过度热量而损伤到皮肤,同时结构简单无需施加其他动力驱动,仅仅利用出风即可实现该摆风功能,而由于摆风件沿
着轴线规律地往复摆动,也能让出风效果如同脉冲轻柔拍打式吹拂头发,带来轻柔按摩效果的体验感受,提升消费者使用舒适度。
[0012]【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出风情况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摆风情况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电吹风的出风组件适配到电吹风的示意图;其中:100、电吹风;10、外罩壳体;11、端面;13、补风空隙;14、出风口;12、圆周面;20、入风接口;21、尾端;22、前端;30、摆风件;31、柱体结构;32、第一挡板;33、第二挡板。
[00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5]请参考附图1和附图2,其中示出了电吹风的出风组件,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该出风组件是配套用在具有直接出风口的吹风机出口上的,也就是说该组件是承接吹风机出来的风,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优化后再送出,改进了整体效果,改善了使用体验的一种配件,那么可以集成在风机壳体上,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可以活动适配的配件。
[0016]该电风吹的出风组件,包括外罩壳体10、入风接口20和摆风件30,入风接口20包括一个对接吹风机的尾端21和一个送风至外罩壳体10的前端22,在入风接口前端22之外设有外罩壳体10,该外罩壳体10包括补风空隙13和出风口14,在外罩壳体10内部中央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风件30。
[0017]请参考附图4,该入风接口20的尾端21是对接吹风机出风口,前端22插入设置在外罩壳体10内部,该前端22为扁嘴结构,而尾端21为扁嘴或者圆口径结构。主要是考虑到适配吹风机,有些吹风机的出风口为圆口型,也有些吹风机的出口为扁嘴型,为了适配效果可以定制地设计入风接口20的尾端形状。以便适应不同形式的吹风机。
[0018]请参考附图3,该外罩壳体10整体为近似圆筒形,在圆筒的圆周面12上由镂空结构构成补风空隙13和出风口14,出风口14位置对应设置在入风接口20相对于圆筒轴线的对侧,而补风空隙13设置在入风接口20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组件的核心功能在于承接吹风机吹出的风,并调节好再出风,所以出风口14还是沿着风的大致方向设置,而补风空隙13则是利用入风接口20的前端22吹出高压气流,导致外罩壳体10内,该前端22两侧边会因此而形成低压区域,从而带动外壳罩体10外部从补风空隙13处流动到外壳罩体10内,形成一部分补充气流。
[0019]请参考附图2和附图3,该外罩壳体10包括两端面11和圆周面12,其中两端面11的中央位置设置了摆风件30,该摆风件30在外罩壳体10端面11所在的平面内具有以自轴转动
的自由度。该摆风件30具备以自身轴为转动中心的转动自由度,理论上可以任意角度转动,这是具备了转动的结构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出风气流吹击挡板,提供了风势能而让其转动。
[0020]该摆风件30包括与外罩壳体10同轴的柱体结构31和柱体结构31上设置的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该第一挡板32和第二挡板33之间夹锐角。
[0021]从附图2和附图3示意,我们可以看出入风方向顺着入风接口20的尾端21经过压缩后通过前端22进入到外罩壳体10内,顺着外罩壳体10外壁包围,朝向出风口14方向流动,直接冲击到第一挡板32,于是摆风件30整体逆时针转动,而当第二挡板33转动到更加靠近入风接口20前端22的位置时,第二挡板也会受到出风的冲击,于是带动摆风件30整体反转,顺时针转动,于是会造成循环往复,左右摆动的结果。所以该摆风件30设置在外罩壳体10内,无需任何额外提供动力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包括外罩壳体、入风接口和摆风件,其特征在于,入风接口包括一个对接吹风机的尾端和一个送风至外罩壳体的前端,在入风接口前端之外设有外罩壳体,该外罩壳体包括补风空隙和出风口,在外罩壳体内部中央设有一个可转动的摆风件。2.根据权利要求1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该入风接口的尾端是对接吹风机出风口,前端插入设置在外罩壳体内部,该前端为扁嘴结构,而尾端为扁嘴或者圆口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电吹风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罩壳体整体为近似圆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昌阮子恒
申请(专利权)人:新联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