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64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把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包括基座,基座上转动连接有把手和回位摆臂,把手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存储的势能促使把手展开,回位摆臂上设有回转部,回位摆臂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存储的势能迫使回转部推动把手复位至初始水平姿态,把手上设有压腿,把手被下压后并处于下压状态时,压腿将回位摆臂推开以使得把手脱离回转部并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达到迎宾姿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采用纯机械结构,无电机等零部件,结构简单,具有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具有成本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把手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隐藏式把手一般具有初始水平姿态、下压到位姿态、迎宾位姿态和开门到位姿态四种状态的转换,现有技术中,把手的回位一般需要电动来实现,如专利号CN201920661780.2公开的一种可手动闭锁的车门把手,执行器带动把手达到第二位置时,强制按压把手头部,带动摆臂转动,弹片顶在挡块上变形并按压第二微动开关,给予一个闭锁信号,执行器的螺杆伸出,安装在加强板上的弹簧组件带动摆臂回复到第一位置,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的把手结构回位结构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转动连接有把手和回位摆臂,所述的把手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存储的势能促使把手展开,所述的回位摆臂上设有回转部,所述的回位摆臂与基座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存储的势能迫使回转部推动把手复位至初始水平姿态,所述的把手上设有压腿,所述的把手被下压后并处于下压状态时,压腿将回位摆臂推开以使得把手脱离回转部并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达到迎宾姿态。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回位摆臂与基座之间设有延长回位摆臂被推出后复位时间的阻尼结构。如果不设置阻尼结构,需要快速操作进行开锁,而设置阻尼结构后,回位摆臂复位较慢,从而不会对把手的展开过程造成干涉,给开锁动作提供时间,方便人手操纵,经过一定时间后,回位摆臂才会复位,并带动把手回复至初始水平姿态。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阻尼结构为设置在回位摆臂上的齿轮阻尼器,所述的基座上设有与齿轮阻尼器配合的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上转动设有开锁摆臂,所述的把手被按压的一端为按压端,另一端为配合端,所述的把手向外转动至迎宾姿态时,把手的配合端与开锁摆臂配合,把手从迎宾姿态继续向外转动的过程中,开锁摆臂跟随把手转动,所述的开锁摆臂与基座之间设有促使开锁摆臂复位的第三弹性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用于容纳把手的容纳槽,且容纳槽底部设有用于限制把手被按压极限位置的槽底,所述的槽底设有供压腿穿过的第一槽孔,所述的基座上的槽底还设有供回转部进入容纳槽以推动把手复位的第二槽孔。通过机械结构形式(容纳槽的槽底)来限制把手被按压的极限位置,首先槽底对把手起到支撑作用,不会因为按压力过大而对把手造成损坏,另一方面,把手的按压极限位置通过槽底来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把手只要
向下按压至抵住槽底即可,不需要额外的感应装置,不用担心按压不到位或者感应装置失灵而而造成响应失败,操纵过程更加简单可靠;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开锁摆臂设有用于伸出至容纳槽的随动杆,所述的把手向外转动至迎宾姿态时,把手的配合端接触随动杆并开始推动随动杆转动,所述的基座上设有用于限制随动杆的极限位置的限位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的回位摆臂的回转部作用于把手的配合端,且回转部的宽度小于把手配合端的宽度,使得把手留出与随动杆的配合区域。通过这种结构的布置,使得结构更加集成,占用空间小。
[0012]进一步的,基座上还设有用于限制回位摆臂的初始位置的限位结构。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基座上与第二槽孔相通的斜槽,当把手处于初始水平姿态时,所述的回位摆臂抵在斜槽上,斜槽两侧设有用于限制回位摆臂偏摆的挡壁,两侧挡壁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回位摆臂位于此处的宽度。通过斜槽和斜槽两侧的挡壁实现回位摆臂的限位,防止回位摆臂出现晃动而影响把手初始水平姿态的位置和稳定。
[0014]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采用纯机械结构,无电机等零部件,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具有成本优势;
[0016](2)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体积小,易于和不同车型匹配;
[0017](3)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总成重量轻,易于和车门匹配并减少因振动,碰撞等因素造成的质量维护问题;
[0018](4)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结构简单,可实现电动把手和机械结构把手的快速切换(比如开锁摆臂上不连接拉绳,而是与基座之间增加霍尔传感器等感应装置实现电动解锁),通用性强;
[0019](5)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更符合人机工程,需要更小的力实现把手的机械开启;
[0020](6)开锁摆臂一方面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能够限制把手处于迎宾姿态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跟随把手动作实现开锁功能,因此,开锁摆臂具有双重功能,结构更加集成。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2]图1为把手处于初始水平姿态的正面立体视图;
[0023]图2为把手处于初始水平姿态的背面立体视图;
[0024]图3为把手处于初始水平姿态时与回转摆臂的配合关系图;
[0025]图4为把手处于下压到位姿态的立体图;
[0026]图5为把手处于下压到位姿态与回转摆臂的配合关系图;
[0027]图6为把手处于迎宾姿态的正视图;
[0028]图7为把手处于迎宾姿态的背面立体视图;
[0029]图8为把手处于开门到位姿态的正视图;
[0030]图9为把手处于开门到位姿态的背面立体视图;
[0031]图10为基座的正面立体视图;
[0032]图11为基座的背面立体视图;
[0033]图12为把手的结构图;
[0034]图13为回转摆臂的立体视图。
[0035]其中,1、基座,11、齿,12、容纳槽,13、第一槽孔,14、第二槽孔,15、限位槽,16、斜槽,17、挡壁,2、把手,21、压腿,22、按压端,23、配合端,3、回位摆臂,31、回转部,4、齿轮阻尼器,5、开锁摆臂,51、随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1)上转动连接有把手(2)和回位摆臂(3),所述的把手(2)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存储的势能促使把手(2)展开,所述的回位摆臂(3)上设有回转部(31),所述的回位摆臂(3)与基座(1)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存储的势能迫使回转部(31)推动把手(2)复位至初始水平姿态,所述的把手(2)上设有压腿(21),所述的把手(2)被下压后并处于下压状态时,压腿(21)将回位摆臂(3)推开以使得把手(2)脱离回转部(31)并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达到迎宾姿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位摆臂(3)与基座(1)之间设有延长回位摆臂(3)被推出后复位时间的阻尼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尼结构为设置在回位摆臂(3)上的齿轮阻尼器(4),所述的基座(1)上设有与齿轮阻尼器(4)配合的齿(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车外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上转动设有开锁摆臂(5),所述的把手(2)被按压的一端为按压端(22),另一端为配合端(23),所述的把手(2)向外转动至迎宾姿态时,把手(2)的配合端(23)与开锁摆臂(5)配合,把手(2)从迎宾姿态继续向外转动的过程中,开锁摆臂(5)跟随把手(2)转动,所述的开锁摆臂(5)与基座(1)之间设有促使开锁摆臂(5)复位的第三弹性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式自动收回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黄阶金邬晓菠董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伟速达中国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