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8273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属于细菌培养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所述接种部分包括取菌头,所述取菌头为三棱柱体结构。通过将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改造成实体三棱柱,再与接种针有效衔接,三面取菌,能够大大满足不同体位姿势,不同取菌习惯的实验人员取菌,另外加大了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可以达到在接种时不易破坏细菌培养基,做到有效、方便取菌。方便取菌。方便取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菌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细菌等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利用接种工具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传统的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接种部分的取菌头为环形结构的接种环,结构如图1所示。接种环是一般接种细菌的过程中最常见的结构,能够将培养基上的细菌进行有效接种。
[0003]但是,传统接种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很容易使细菌培养基破损,容易造成使细菌埋在琼脂里,处于无菌状态,这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把握接种力度,就会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即传统接种环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导致如果用力过度会造成培养基的破损,引起部分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进而造成浪费。
[0004]为了有效减少和避免以上不良现象的发生,申请人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索出对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进行改造的新的细菌接种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该三面取菌式新型细菌接种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接种时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能减少或避免对细菌培养基的破坏。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和接种部分,所述接种部分包括取菌头,所述取菌头为三棱柱体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取菌头远离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
[0009]进一步,所述接种部分还包括接种杆和接种针,所述手持部分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一端,所述接种针装配于所述接种杆的另一端;所述取菌头装配于所述接种针的一端。
[0010]更进一步,所述取菌头靠近所述接种针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接种针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
[0011]更进一步,所述接种杆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夹紧机构,所述接种针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夹紧机构的两个夹紧臂压紧在所述接种针的两侧。
[0012]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
[0013]定位部件,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件上设置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的限位槽;
[0014]推杆,其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通槽内;
[0015]两个转动件,可翻转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限位槽内;
[0016]每个所述转动件的一端均与所述推杆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随着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夹紧臂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0017]更进一步,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两个压紧弹簧,每个所述压紧弹簧均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夹紧臂的一侧,且其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均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0018]更进一步,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凹槽,所述接种杆的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空腔内还设置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手持部分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0019]随着所述手持部分朝向所述接种杆压紧移动,所述推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推杆朝向所述接种针的方向移动。
[0020]更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
[0021]固定框体,其与所述空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体内具有两端连通的滑动腔室;
[0022]定位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室内;所述定位滑块上设置有首尾相连的定位轨迹槽;
[0023]定位杆,其一端与所述固定框体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轨迹槽内;
[0024]两个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定位杆的两侧,每个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框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定位滑块固定连接;
[0025]驱动杆,设置于所述定位滑块靠近所述手持部分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固定框体且与所述手持部分固定连接;
[0026]推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定位滑块靠近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0027]更进一步,所述定位轨迹槽的首端与尾端之间具有至少一个定位凹槽。
[002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原始取菌头的环型结构改造成实体三棱柱,再与接种针有效衔接,三面取菌,能够大大满足不同体位姿势,不同取菌习惯的实验人员取菌,另外加大了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可以达到在接种时不易破坏细菌培养基,做到有效、方便取菌。
[0030]2、本专利技术的三棱柱体结构的取菌头能够增加取菌量,且表面积大,增加了与细菌培养基的接触面积,节约取菌时间,不宜划破培养基。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现有技术的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取菌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手持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图5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是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手持部分;11、容置凹槽;2、接种部分;21、取菌头;211、安装孔;22、接种针;23、接种杆;231、空腔;3、夹紧机构;31、定位部件;311、滑动通槽;312、限位槽;32、推杆;33、转动件;34、夹紧臂;35、压紧弹簧;4、推动机构;41、固定框体;411、滑动腔室;42、定位滑块;421、定位轨迹槽;422、定位凹槽;43、定位杆;44、复位弹簧;45、驱动杆;46、推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0]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1
[0042]请参阅图2至图4,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1和接种部分2,手持部分1为手柄。接种部分2包括取菌头21、接种针22和接种杆23,且依次连接。
[0043]如图2和图3,取菌头21为三棱柱体结构。
[0044]当然,为了适应不同的取菌情况,还可以在取菌头21远离手持部分1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
[0045]手持部分1装配于接种杆23的一端,例如,接种杆23的一端插入到手持部分1的一端内部,且与手持部分1插接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包括手持部分(1)和接种部分(2),所述接种部分(2)包括取菌头(21),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菌头(21)为三棱柱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菌头(21)远离所述手持部分(1)的一端设置有平顶面、圆弧顶面或者圆锥顶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部分(2)还包括接种杆(23)和接种针(22),所述手持部分(1)装配于所述接种杆(23)的一端,所述接种针(22)装配于所述接种杆(23)的另一端;所述取菌头(21)装配于所述接种针(22)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菌头(21)靠近所述接种针(2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孔(211),所述接种针(22)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211)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杆(23)内具有两端连通的空腔(231),所述空腔(231)内设置有夹紧机构(3),所述接种针(22)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空腔(231)内,所述夹紧机构(3)的两个夹紧臂(34)压紧在所述接种针(22)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3)包括:定位部件(31),其与所述空腔(2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部件(31)上设置有滑动通槽(311);所述滑动通槽(311)的两侧均设置有L型的限位槽(312);推杆(32),其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通槽(311)内;两个转动件(33),可翻转地设置于与其对应的限位槽(312)内;每个所述转动件(33)的一端均与所述推杆(32)的侧壁铰接,其另一端均与其对应的夹紧臂(34)固定连接;随着所述推杆(32)朝向所述接种针(22)的方向移动,两个所述夹紧臂(34)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面取菌式细菌接种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3)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秀玲刘志强吴清魏佳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