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825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包括冷源装置及热交换箱体,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及投冰机构;冷源装置设置在热交换箱体上,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及设置在储冰斗底部的投冰机构;其中,储冰斗四面为坡面,底部为四边形平面;投冰机构连通储冰斗及热交换箱体,用于将储冰斗内的冰体投放到热交换箱体内。本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温控,冷却介质绿色环保无污染,其成本廉低,冰水混合物比热容大,热交换效率高。配合发明专利技术专利CN112460084A所述液压系统做自动控温冷却系统,专供工业大型设备单机调试,小区域联动试车时冷却系统使用,为施工企业单位及业主节约成本、节约工期,增加效益。增加效益。增加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能交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热能交换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能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建设,离不开各类大型设备。设备运转热负荷明显,通常设计配有专用冷却系统供其散热,保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因此工业设备在安装到位后,一般会执行单机调试、联动调试及热负荷试车三步,确认无误后再投入使用。因此在设备进行单机调试或小区域联动试车时候往往不具备媒介路由联通工作条件,需配备单独的辅助设备。否则只有等各媒介管路安装、冲洗吹扫、试压结束并交付使用才可进行单式,将耽误大量的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包括:
[0004]热交换箱体;
[0005]冷源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上,所述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
[0006]及设置在储冰斗底部的投冰机构;
[0007]其中,所述储冰斗四面为坡面,底部为四边形平面;
[0008]所述投冰机构连通所述储冰斗及所述热交换箱体,用于将所述储冰斗内的冰体投放到所述热交换箱体内。
[0009]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箱体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一端侧面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另一端侧面底部。
[0010]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箱体还包括溢流口及疏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侧壁顶部,所述疏流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侧壁底部。
[0011]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设置多个第一绕流板及多个第二绕流板,所述第一绕流板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绕流板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绕流板及所述第二绕流板沿所述热交换箱体内液体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波浪形流通路径。
[0012]优选地,所述冷源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竖直地设置在所述储冰斗外部,用于支撑所述储冰斗的坡面。
[0013]优选地,所述储冰斗还包括储冰盖,所述储冰盖设置在所述储冰斗上。
[0014]优选地,所述的储冰盖上设置拉件,用于将所述储冰盖与所述储冰斗分离开。
[0015]优选地,所述投冰机构包括连通腔及设置在连通腔体内的自动铲冰轮;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储冰斗的底部及所述热交换箱体,所述自动铲冰轮在所述连通腔体内转动时将所述储冰斗内的冰体投入到所述热交换箱体内。
[0016]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及所述出水口各设置一电子温度计,用于测量所述进水口水流的水温及所述出水口水流的水温。
[0017]优选地,所述自动铲冰轮通过驱动机提供的驱动力实现自动投冰。
[0018]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包括冷源装置及热交换箱体,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及投冰机构;冷源装置设置在热交换箱体上,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及设置在储冰斗底部的投冰机构;其中,储冰斗四面为坡面,底部为四边形平面;投冰机构连通储冰斗及热交换箱体,用于将储冰斗内的冰体投放到热交换箱体内。本装置结构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温控,冷却介质绿色环保无污染,其成本廉低,冰水混合物比热容大,热交换效率高。配合专利技术专利CN112460084A所述液压系统做自动控温冷却系统,专供工业大型设备单机调试,小区域联动试车时冷却系统使用,为施工企业单位及业主节约成本、节约工期,增加效益。
附图说明
[0019]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附图仅用于表示优选实施例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组队连接状态示意图。
[0023]图中,1、冷源装置,2、热交换箱体;
[0024]11、储冰斗,12、投冰机构,111、储冰盖,112、拉件,121、自动铲冰轮,122、连通腔体,13、支撑件,21、进水口,22、出水口,23、溢流口,24、疏流口,25、第一绕流板,26、第二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参照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包括冷源装置1及热交换箱体2,冷源装置1包括储冰斗11及投冰机构12;冷源装置1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上,冷源装置1包括储冰斗11及设置在储冰斗11底部的投冰机构12;其中,储冰斗11四面为坡面,底部为四边形平面;投冰机构12连通储冰斗11及热交换箱体2,用于将储冰斗11内的冰体投放到热交换箱体2内。应当理解的是,储冰斗11四面设置为坡面,便于自动填料到投冰机构12里面。优选地,进料位置选在坡面量大的一侧,且投冰机构12正上方不设置进料口,避免冰体(冰块或冰球)卡死投冰结构12。进一步地,热交换箱体2内接受来自冷却其他设备产生的热水,并接受来自投冰机构12投入的冰体实现对热交换箱体2内热水的降温。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热能交换装置可组队并接或串接,根据实际冷却需求增加工作箱体组队数量,即可满足不同功率设备的冷却使用需求(具体参见图3所示)。进一步地,冷源装置1周身覆盖绝热层进行包裹,以隔绝热交换箱体2之外的热源对冷源装置1内冷源的消耗,本实施例中冷源为冰体。本技术由于采用冰为冷源、水为热源的冷热交换介质,其具有清洁环保,无污染,冷源易获取的优点。
[0027]参照图1

3所示,热交换箱体2包括进水口21及出水口22,进水口21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一端侧面底部,出水口22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另一端侧面底部。其中进水口21接受来自自冷却其他设备产生的热水,在热交换箱体2内经冰体冷却后经由出水口22流出,经降温流出的水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热交换装置中进行继续降温,也可以循环利用再次用于冷却其他设备。
[0028]继续参照图1

3所示,热交换箱体2还包括溢流口23及疏流口24,溢流口23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侧壁顶部 ,疏流口24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侧壁底部 。应当理解的是,当热交换箱体2内热水流通投入冰体量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热交换箱体2的内液体页面不断升高,箱体压力内压力也不断增大,设置溢流口23及时排除过多的液体,缓解热交换箱体2内的压力,保证整个流通过程的流畅度。
[0029]继续参照图1所示,热交换箱体2内设置多个第一绕流板25及多个第二绕流板26,第一绕流板25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底部,第二绕流板26设置在热交换箱体2的顶部;第一绕流板25及第二绕流板26沿所述热交换箱体2内液体流动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箱体;冷源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上,所述冷源装置包括储冰斗及设置在储冰斗底部的投冰机构;其中,所述储冰斗四面为坡面,底部为四边形平面;所述投冰机构连通所述储冰斗及所述热交换箱体,用于将所述储冰斗内的冰体投放到所述热交换箱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体包括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一端侧面底部,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另一端侧面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体还包括溢流口及疏流口,所述溢流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侧壁顶部,所述疏流口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侧壁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热能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箱体内设置多个第一绕流板及多个第二绕流板,所述第一绕流板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绕流板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箱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绕流板及所述第二绕流板沿所述热交换箱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鹏宇陈刚武世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