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8222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电机、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电机设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电机具有第一转轴,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一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二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当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蜗壳与第一转轴同轴转动;当第二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二蜗壳与第一转轴同轴转动。空调器包括可换向双风道结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模式选择指令,当通过位置传感器判断离合机构到达可结合位置则控制离合机构进入结合状态以带动蜗壳转动。相互独立的蜗壳内壁结构更简单更利于气体流动,可转动的蜗壳实现出风模式的切换。现出风模式的切换。现出风模式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上下双出风空调器中,风叶设置在蜗壳内,蜗壳具有上下设置的两个出风通道以及出风口。空调器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蜗壳上下两个出风口处的两个挡风机构,挡风机构可选择地遮挡出风口。
[0003]虽然现有的该种空调器通过对该两个挡风机构控制而实现空调器的单独上出风、单独下出风或上下同时出风,但双风口以及挡风机构的设置影响蜗壳内壁结构,继而影响风量和送风距离,降低了舒适度和调温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风道结构且大幅度提升送风量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风道结构且大幅度提升送风量的空调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风道结构且大幅度提升送风量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包括第一蜗壳、第二蜗壳、电机、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电机设置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之间,电机具有第一转轴,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一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二蜗壳与第一转轴之间;当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转轴带动第一蜗壳转动;当第二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蜗壳转动。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蜗壳具有第一出风口,第二蜗壳具有第二出风口;第一蜗壳可转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第二蜗壳可转动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当第一蜗壳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蜗壳处于第三位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当第一蜗壳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蜗壳处于第四位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当第一蜗壳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蜗壳处于第四位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当第一蜗壳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蜗壳处于第三位置,第一出风口与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
[0009]由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设置相互独立且可转动的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通过离合机构带动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以改变二者的出风方向,即实现了上出风、下出风和上下同时出风的切换,相互独立的蜗壳内壁结构更简单更利于气体流动,且单独上出风和单独下出风时从两个蜗壳共同输出气流,因而从蜗壳具有更大的送风量和送风距离,因而有效提升舒适度和调温速率。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
风道;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蜗壳与第一风道连通;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蜗壳与第二风道连通;处于第三位置的第二蜗壳与第一风道连通;处于第四位置的第二蜗壳与第二风道连通。
[0011]由上可见,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的外轮廓越接近圆形越利于旋转。因此,设置分离于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且用于与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对接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此设置能使蜗壳的外轮廓接近圆形而利于转动,同时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加强对气流的导向效果,进一步保证送风量和送风距离。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风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部和第二通道部,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蜗壳与第一通道部连通,处于第三位置的第二蜗壳与第二通道部连通;和/或第二风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通道部和第四通道部,处于第二位置的第一蜗壳与第三通道部连通,处于第四位置的第二蜗壳与第四通道部连通。
[0013]由上可见,此设置最大程度保证了两侧风机对应风道之间的独立性,避免气流之间相互干扰,进一步保证送风量和送风距离。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为风叶安装轴;第二转轴位于第一蜗壳内,第三转轴位于第二蜗壳内。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可换向双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第一风叶设置在第一蜗壳内且与第二转轴连接,第二风叶设置在第二蜗壳内且与第三转轴连接。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同轴转动。
[00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机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位于第一蜗壳内,第二转轴从第一主体伸出,第二主体位于第二蜗壳内,第三转轴从第二主体伸出;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
[0018]由上可见,电机为风叶电机,电机同时带动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分别带动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此设置利用空调内空间布置和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另外,此设置下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位于两个蜗壳之间的间隙处,不影响两个蜗壳的进风,同时利于减少结构体积。
[0019]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之间具有间隔,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均设置在间隔中。
[0020]由上可见,只需将第一蜗壳与第二蜗壳间隔设置,该间隔则可作为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的设置空间。
[0021]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蜗壳上的第一插装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插装结构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第一离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二插装结构;第一插装结构和第二插装结构的一个为插杆,第一插装结构和第二插装结构的另一个为插孔,当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一插装结构和第二插装结构配合;和/或,第二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蜗壳上的第三插装结构以及用于驱动第三插装结构运动的第二驱动单元,第二离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第四插装结构;第三插装结构和第四插装结构的一个为插杆,第三插装结构和第四插装结构的另一个为插孔,当第二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第三插装结构和第四插装结构配合。
[0022]由上可见,由于第一转轴沿轴向转动,插装方式使两个离合结构在转动状态下能很好地约束而保持紧密的配合关系,因而保证结构稳定性和蜗壳转动角度的准确性。
[0023]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插装结构与第二插装结构沿第一直线配合,第三插装结构
与第四插装结构沿第二直线配合。
[0024]由上可见,此设置利于两个离合结构之间配合与分离,降低离合难度。
[0025]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均垂直于第一转轴。
[002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
[0027]由上可见,此设置下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为第一转轴的径向,不仅易于对离合机构径向设计和计算,更利于空间布置而使结构更紧凑,另外,还利于系统控制。
[0028]进一步的方案是,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包括插装部件,第二插装结构和第四插装结构一同成型在插装部件上,插装部件固定在第一转轴。
[0029]由上可见,两个插装结构集合在一个部件上利于加工和装配。
[003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离合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一驱动单元驱动第一齿轮,第一插装结构上设有第一齿条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部配合;和/或第二离合机构包括第二齿轮,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第二齿轮,第三插装结构上设有第二齿条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部配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包括第一蜗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蜗壳、电机、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之间,所述电机具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当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一蜗壳转动;当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二蜗壳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具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蜗壳具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蜗壳可转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所述第二蜗壳可转动于第三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当所述第一蜗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蜗壳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一蜗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蜗壳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一蜗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且所述第二蜗壳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当所述第一蜗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第二蜗壳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处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部和第二通道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通道部连通,处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二通道部连通;和/或,所述第二风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三通道部和第四通道部,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三通道部连通,处于所述第四位置的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第四通道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均为风叶安装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蜗壳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双风道结构还包括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
所述第一风叶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所述第二风叶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内且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同轴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位于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二转轴从所述第一主体伸出,所述第二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蜗壳内,所述第三转轴从所述第二主体伸出;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之间具有间隔,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和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均设置在所述间隔中。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可换向双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蜗壳上的第一插装结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插装结构运动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离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二插装结构;所述第一插装结构和所述第二插装结构的一个为插杆,所述第一插装结构和所述第二插装结构的另一个为插孔,当所述第一离合机构处于结合状态,所述第一插装结构和所述第二插装结构配合;和/或,所述第二离合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蜗壳上的第三插装结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插装结构运动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离合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四插装结构;所述第三插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罗文君张利李智博林德贤刘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