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795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包括:物资柜,所述物资柜内设有多个储物格,各个所述储物格内放置有医疗物资;侧围框,所述侧围框为成对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并且分别通过顶部铰接于所述物资柜底部相对的两侧;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一对相互铰接配合的“V”字形矩形框架结构,并且所述支撑框顶部的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侧围框的底部;所述物资柜的顶部设有挂钩和伞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多种医疗救援物资进行整合,并以空投方式将其投放至伤员救助点,从而在战场上形成微型救援中心,在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机动性,甚至使存在行动能力的伤员还可自行救治。至使存在行动能力的伤员还可自行救治。至使存在行动能力的伤员还可自行救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护
,具体涉及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战争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火灾、地震、意外事故等导致的创伤类型多样、伤情复杂,作战人员的身体往往会因战场环境的复杂多变受到各种创伤,如何时准确地处理伤员的病情,对创伤部位进行早期的清创处理,将对伤员的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0003]现有的急救箱为了提高机动性能,通常设置成便于医护人员携带状态,其功能较为单一,且携带物资有限,只能完成一些日常的外伤包扎功能,已经满足不了战场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0004]作战状态下,军医、卫生员等医疗专业人员和普通指挥员、普通战士等非专业人员均可能成为救治第一现场的施救者。但由于急救装备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再加上他们的救治水平参差不齐,必然导致救治效果高低不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通过对多种医疗救援物资进行整合,并以空投方式将其投放至伤员救助点,从而在战场上形成微型救援中心,在减轻医护人员负担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机动性,甚至使存在行动能力的伤员还可自行救治。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包括:物资柜,所述物资柜内设有多个储物格,各个所述储物格内放置有医疗物资;侧围框,所述侧围框为成对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并且分别通过顶部铰接于所述物资柜底部相对的两侧;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一对相互铰接配合的“V”字形矩形框架结构,并且所述支撑框顶部的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侧围框的底部;所述物资柜的顶部设有挂钩和伞包;挂载架,所述挂载架设置在飞行器机身附件底部,并且所述挂载架底部设有与所述挂钩适配的电磁锁夹,以及与所述伞包的开伞器配合的钢针。
[0007]优选的,所述物资柜由柜壳、柜身构成,所述柜壳为底部设有开口的长壳体结构,所述柜身嵌设在所述柜壳内,并且通过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柜壳底部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支撑框相近的一侧的顶部分别设有约束支架,各个所述约束支架通过所述支撑框的并拢将所述柜身约束在所述柜壳内。
[0008]优选的,所述储物格为沿所述柜身沿厚度方向开设的圆筒形凹槽,各个所述储物格沿所述柜身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且各个所述储物格内均设有圆柱状的抽屉,各个所述抽屉对应所述柜身外部的一端分别设有拉手;不同的所述抽屉内分别放置有纯水箱、消毒液箱、水槽以及多个物资急救包;所述纯水箱及所述消毒液箱靠近所述拉手一端的侧部分设有出液阀门及出液口。
[0009]优选的,各个所述侧围框均由上横梁、下横梁及纵向连接上横梁及下横梁两端的边梁构成;各个所述边梁均由嵌套设置的外套和内芯构成,并且所述内芯与所述外套之间
设有互锁机构;各个所述内芯的顶端与所述上横梁刚性连接,所述外套的底端与所述下横梁刚性连接。
[0010]优选的,各个所述外套内均设有对于所述内芯的缓冲弹簧。
[0011]优选的,任意一个所述侧围框的中部还铰接设有担架板,所述担架板自由侧通过连杆与所述支撑框的底部铰接。
[0012]优选的,各个所述外套中部同轴心的设有铰接套,所述担架板靠近所述侧围框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铰接套配合的插销;所述担架板与所述连杆通过插销结构铰接;所述担架板任意一端的底部设有折叠支撑轮,另一端设有把手。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以折叠屋的形式存在,在折叠状态时挂载到飞行器的机身上,由于折叠后的体积小,因此飞行器可以挂载若干个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在实际应用中,携带多个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的飞行器依次将各个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空投置伤员救助点附近,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在投放过程中,飞行器控制挂载架的电磁锁夹,释放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该原理类似炮弹投掷,在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脱离挂载架的同时,开伞器被触发,并定时打开伞包中的降落伞,开伞后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缓慢下降直至着陆,在着陆过程中,在降落伞的作用下,支撑框先触及地面,并将矩形框架展开呈180度,该过程中,侧围框被支撑框撑开,从而形成等腰梯形的房屋框架,此时的储物格则形成房屋的顶部,在整个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投掷期间,医护人员轻装上阵,并向伤员救助点进发,感到后从由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形成的房屋框架内取出医疗救援物资,对附近伤员进行救治,同时还可以将降落伞覆盖在房屋框架上,形成遮风避雨的简易帐篷。当侧围框被展开后,约束支架向两侧翻转,此时柜身在重力作用下从柜壳中脱出并竖直下垂,从而对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构成的房屋形成一个稳定支撑作用,避免房屋的几何变形,同时还便于医护人员从储物格中拿取物资。由于物资柜的柜身通过插销结构的铰接轴与柜壳铰接,因此被设置成可从柜壳中取出的结构,在柜身取出后,可由医护人员将其极性搬运移动,从而进一步的扩大了救援范围,以及密布投掷偏差所造成的不便。外套和内芯属于伸缩结构,从而使侧围框的高度实现伸缩变化,在收纳状态时,可尽量缩减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的体积,在展开后,又可增大房屋框架的高度,其中的内芯和外套的伸缩定位,可采用多种限定方式来实现,例如通过摩擦阻力设定,投掷过程中,在开伞瞬间的惯性另内芯从外套中抽出到最长位置。在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着陆后,缓冲弹簧本内芯压缩,实现缓冲作用,避免救援物资因过分冲击力而造成损坏。在连杆的作用下,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展开过程中,担架板被连杆支撑而改变角度,从收纳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从而便于伤员使用。担架板为可拆卸结构,并在展开支撑轮后,实现对伤员的快速移动搬运。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运挂载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空投状态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房屋框架状态展开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担架板搬运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包括:物资柜3,所述物资柜3内设有多个储物格12,各个所述储物格12内放置有医疗物资;侧围框4,所述侧围框4为成对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并且分别通过顶部铰接于所述物资柜3底部相对的两侧;支撑框5,所述支撑框5为一对相互铰接配合的“V”字形矩形框架结构,并且所述支撑框5顶部的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侧围框4的底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资柜,所述物资柜内设有多个储物格,各个所述储物格内放置有医疗物资;侧围框,所述侧围框为成对设置的矩形框架结构,并且分别通过顶部铰接于所述物资柜底部相对的两侧;支撑框,所述支撑框为一对相互铰接配合的“V”字形矩形框架结构,并且所述支撑框顶部的两个相对的自由端分别铰接于两所述侧围框的底部;所述物资柜的顶部设有挂钩和伞包;挂载架,所述挂载架设置在飞行器机身附件底部,并且所述挂载架底部设有与所述挂钩适配的电磁锁夹,以及与所述伞包的开伞器配合的钢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资柜由柜壳、柜身构成,所述柜壳为底部设有开口的长壳体结构,所述柜身嵌设在所述柜壳内,并且通过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柜壳底部铰接配合;各个所述支撑框相近的一侧的顶部分别设有约束支架,各个所述约束支架通过所述支撑框的并拢将所述柜身约束在所述柜壳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战场创伤急救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格为沿所述柜身沿厚度方向开设的圆筒形凹槽,各个所述储物格沿所述柜身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且各个所述储物格内均设有圆柱状的抽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妍芹王媚成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