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组件和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81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7:08
本申请公开一种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组件和用电设备。连接器单元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二基体浮动安装于第一基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固定安装于第二基体。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与车辆本体的安装效率并提高电连接器和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器和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器和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组件和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组件和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技术人员提出了快充和快换两种解决方案。快充方案是通过提高充电倍率而减少充电时间;快换方案是通过将低电量的电池包更换为一个满电的电池包而实现电能补充。为实现车辆的快换方案,车辆本体和电池本体之间必须满足快换要求,这就需要在传统电池和传动车辆本体的基础上将普通连接器更换为快换连接器。目前快换连接器在功能上可分为水连接器和电连接器两种。水连接器用于满足液冷系统连接器的快换,电连接器用于满足高低压系统连接器的快换。
[0003]在电动车辆进行快换作业时,存在电池与车辆本体的安装效率低,且车辆本体和电池之间的电连接器和水连接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单元、电池、连接器组件和用电设备,其能够提高电池与车辆本体的安装效率并提高电连接器和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第二基体浮动安装于第一基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固定安装于第二基体。
[0006]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第二基体集成为一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能够随第二基体相对于第一基体浮动。第一连接器用于与第三连接器插接配合,第二连接器用于与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通过第二基体相对于第一基体的浮动,能够有效地吸收连接器之间的公差造成的位置偏移,使得第一连接器快速地与第三连接器插接,第二连接器快速地与第四连接器插接。同时,在进行插接时,是第二基体相对于第一基体浮动的,故插接产生的力由第二基体承受,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是相互独立地,故可直接采购或使用现有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固定安装于第二基体,无需改造或重新设计连接器,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
[000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体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第二基体的限位空间。
[0008]第二基体设置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形成的限位空间,第二基体被限位于限位空间中浮动。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插接配合,第二连接器与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第二基体受力会在限位空间中移动,以有效地吸收连接器之间的公差,快速地使得连接
器之间插接到位;同时,插接配合产生的力经第二基体传递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能够有效地提高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板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一开口,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用于避让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开口。
[0010]通过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穿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与用电设备本体或电池本体连接,以及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透过第二开口或第一开口与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体还包括多个限位柱,每个限位柱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限位板;第二基体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与多个限位柱对应设置,第二基体通过多个通孔套设于多个限位柱;其中,通孔的截面积大于限位柱的截面积。
[0012]通过设置限位柱和通孔,实现第二基体、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三者之间的连接,并限定第二基体在限位空间中的部分浮动范围,即通孔和限位柱之间的间隙所限定的范围为第一基体的部分浮动范围。可以理解地,若将限位柱轴线所在的方向限定为Z轴向,则垂直于限位柱轴线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轴向可限定为X轴向和Y轴向,第二基体可绕限位柱在X轴向和Y轴向所限定的平面空间内浮动。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时,连接器之间的在X轴向和Y轴向上的公差造成的位置偏移,因第二基体在X轴向和Y轴向所限定的平面空间中移动而被吸收,保证连接器之间的快速插接。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单元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第一限位板和第二基体之间,用于向第二基体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力;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于第二限位板和第二基体之间,用于向第二基体施加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力;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且均平行于限位柱的轴向。
[0014]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实现第二基体在沿限位柱轴向上的浮动,即实现第二基体在Z轴向上的浮动,以在进行插接配合时,吸收在Z轴向的公差,保证连接器之间的顺利、快速地插接。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均套设于限位柱。
[0016]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通过套设于限位柱的方式,设置于第一限位板、第二基体和第二限位板之间,能够有效地降低了装配难度,降低制造成本;同时,限位柱为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形变复位起导向作用,保证第二基体带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平稳地沿Z轴方向浮动。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三弹性复位件,多个第三弹性复位件沿第二基体的周向分布,每个第三弹性复位件连接于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以向第二基体施加垂直于限位柱的轴向的弹性力。
[0018]通过设置第三弹性复位件能够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三连接器相互脱离,第二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相互脱离后,第二基体恢复至初始位置,便于连接器之间的下一次插接配合。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基体上形成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与多个第三弹性复位件对应设置,每个第三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限位柱,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凸起。
[0020]第三弹性复位件通过凸起和限位柱连接于第二基体和第一基体之间,能够有效地
降低装配难度,节约制造成本。
[00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箱体;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容纳于箱体;以及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连接器单元,第一基体安装于箱体上。
[0022]当电池安装于用电设备本体时,连接器单元上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会与用电设备本体的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在插接配合的过程中,第二基体相对于第一基体浮动,以吸收连接器之间的公差,使得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高效地与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插接配合,且保证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002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接单元,包括第三基体、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第三连接器和第四连接器固定安装于第三基体;以及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连接器单元;其中,第三连接器用于与第一连接器插接配合,第四连接器用于与第二连接器插接配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体;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浮动安装于所述第一基体;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基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包括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基体的限位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还包括多个限位柱,每个所述限位柱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基体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多个限位柱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基体通过所述多个通孔套设于所述多个限位柱;其中,所述通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限位柱的截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单元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基体之间,用于向所述第二基体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弹性力;第二弹性复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基体之间,用于向所述第二基体施加沿第二方向的弹性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且均平行于所述限位柱的轴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均套设于所述限位柱。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单元还包括:多个第三弹性复位件,所述多个第三弹性复位件沿所述第二基体的周向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康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