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卷芯入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758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卷芯入壳装置,包括机台,机台上还包括设有与待加工外壳相匹配的定位孔的外壳定位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外壳沿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外壳输送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卷芯沿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卷芯输送机构;外壳定位机构上位于定位孔处还设有将外壳锁紧在定位孔内的外壳锁紧机构。本装置先通过外壳输送机构自动将外壳推入定位孔中,再通过外壳锁紧机构将外壳锁紧固定在定位孔中,然后通过卷芯输送机构自动将卷芯向定位孔推入,使得卷芯能自动被推入外壳内。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完全实现了该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利于整个圆柱电池自动加工生产的实现。(*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圓柱电池加工装置,更具体地i兌,涉及一种圆柱电池 巻芯入壳装置。
技术介绍
圆柱电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电池,如遥控器、钟等各种电 子数码产品中均需要用到圓柱电池。圆柱电池一般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 巻芯、设置在巻芯两端的绝缘片和密封在外壳两端的盖板和导电端子。其中., 巻芯的两端设有正负极耳,正极耳位于巻芯的轴线位置而负极耳位于巻芯的端 部并偏向巻芯的 一侧。在圓柱电池的加工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正负极片、隔膜纸巻成圆柱形,再添加电解液,形成巻芯;再将巻芯的负极耳折弯,在负极耳和巻芯端面之间放 置下绝缘片,再将带有下绝缘片的巻芯装入与之相匹配的外壳内;然后再入上 绝缘片,将正极耳折弯,在外壳两端密封设置盖板和导电端子,形成圆柱电池。 在上述圆柱电池的加工工艺中,通常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将巻芯放入外壳 内,再进行下一步的工序。这种方式影响到整个圆柱电池的生产效率,不利于 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手工将巻芯放入外壳 内的电池加工方式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能自动将巻芯插入外壳 内的圓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圆柱电池巻芯 入壳装置,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还包括设有与待加工外壳相匹配的定位孔的 外壳定位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外壳沿所述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 外壳输送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巻芯沿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巻芯 输送机构;所述外壳定位机构上位于定位孔处还设有将外壳锁紧在定位孔内的 外壳锁紧机构。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外壳定位机构包括设置 在机台上的定位模,所述定位模上设有所述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侧壁上设有锁 紧定位孔内待加工外壳的锁紧汽缸。在本技术所述圓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外壳输送机构包括用于 放置上道工序输送来外壳的外壳容置槽、将所述外壳容置槽内的外壳推入定位 模的定位孔中的外壳输送汽缸,所述外壳容置槽和外壳输送汽缸固定设置在所 述才几台上。在本技术所述圓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外壳容置槽为半圆槽。 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外壳容置槽和定位模的 定位孔同轴设置。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巻芯输送机构包括用于 放置上道工序输送来巻芯的巻芯容置槽、将所述巻芯容置槽内的巻芯推入定位 模的定位孔中的外壳输送汽缸,所述巻芯容置槽和巻芯输送汽缸固定设置在所述才几台上。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巻芯容置槽为半圆槽。 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巻芯容置槽与定位孔同 轴设置。在本技术所述圆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中,所述外壳定位机构中还设有 可绕定位孔径向转轴旋转所述定位模的旋转汽缸。实施本技术所述圓柱电池巻芯入壳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 机台上设置外壳定位机构、外壳输送机构和巻芯输送机构,并设置外壳输送机 构可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外壳推入外壳定位机构中的定位孔中,而设置在定 位孔处的外壳锁紧机构能将外壳锁紧在定位孔中;同时设置巻芯输送机构可将 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巻芯推入外壳定位机构中的定位孔中。这样,在加工时, 本装置先通过外壳输送机构自动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外壳推入定位孔中,再 通过外壳锁紧才几构将外壳锁紧固定在定位孔中,然后通过巻芯输送4M勾自动将 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巻芯向定位孔推入,由于此时外壳已经在固定定位孔内, 使得巻芯能自动被推入外壳内,从而完成巻芯入壳的工艺过程,整个过程不需 要人工参与,完全实现了该工序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利于整 个圆柱电池自动加工生产的实现。更进一步的,在外壳定位机构中设置可沿定位孔径向转轴旋转所述定位模 的旋转汽缸,使得在电池入壳后随定位模旋转,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到输送 线上送到下道工序。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圓柱电池入壳装置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所示,在本技术所述圓柱电池入壳装置优选实施例中,包括"i殳 置在机台上的外壳定位机构1、外壳输送机构2、巻芯输送结构3。其中,外 壳定位机构1包括一个设置在机台上的定位模4,定位模4中设有一个定位孔 5,该定位孔5为通孔,其内径与待加工电池外壳6的外径相匹配,使得外壳 6正好能被推入该定位孔5中。在定位模4上位于定位孔5的侧壁上包括一个 外壳锁紧机构,该外壳锁紧机构用于将推入定位孔内的外壳锁紧在定位孔内。 具体地,可设置该外壳锁紧机构为一个设置在定位模4上的锁紧汽缸7,该锁 紧汽缸7的缸体最好固定在定位模4上,其活塞杆可穿过定位孔的孔壁伸入到 定位孔5内。当外壳6净皮推入定位孔5内时,锁紧汽缸7的活塞杆伸入定位孔 内,沿外壳的径向压紧外壳6,从而将外壳6固定在定位孔5内。在本优选实 施例中优选设置定位模4可拆卸更换,对于加工不同规格的圓柱电池时,选用 匹配的定位模,即定位模的定位孔5与待加工圆柱电池外壳6相匹配,从而满 足不同失见格圆柱电池的加工。外壳输送机构2包括一个外壳输送汽缸8和位于外壳输送汽缸8和外壳定 位机构的定位孔5之间的外壳容置槽9。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圆柱形外壳6可 通过机械手放置在该外壳容置槽9内,或者直接滚入该外壳容置槽9内。由于 不同规格圆柱电池的长度不同,外壳容置槽9和定位孔5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 同。因此,该外壳容置槽9最好设置在机台上的滑块10上,该滑块10可沿机 台上设置的滑轨滑动,从而调整外壳容置槽9相对于定位孔之间5的位置关系, 使得外壳容置槽9 一端的槽口正对在定位孔5的一端。该外壳容置槽9优选设置为半圓槽,该半圆槽形状为半圆柱形,正好与待加工圆柱电池的外壳6相匹 配,确保外壳6在该外壳容置槽9内不会发生滚动。设置该半圓槽与定位孔同 轴,即半圆槽的中心线与定位孔中心线重合,使得外壳6在被推入定位孔内时 能够正对定位孔5的中心,正好进入定位孔5内,而不会被卡在定位孔的侧壁 上。外壳输送汽缸8设置在机台上,其缸体11相对于外壳容置槽9固的位置 固定,其活塞杆12正对着外壳容置槽9另一端的槽口,即外壳容置槽9位于 外壳输送汽缸的活塞杆12和定位模的定位孔5之间,其两端的槽口分别正对 着定位孔5和活塞杆12。调整外壳输送汽缸缸体11的位置,使得外壳输送汽 缸的活塞杆12正好沿外壳容置槽9中心线的方向运动,即沿定位孔5中心线 的方向运动。当外壳输送汽缸8运动时,其伸出的活塞杆12推动外壳容置槽 9内的圓柱电池外壳6向定位孔5运动,当外壳6完全进入定位孔5内后,该 活塞杆12复位缩回缸体11内,从而实现自动将外壳6送入定位孔5内。同样,巻芯输送机构3包括一个巻芯输送汽缸13和位于巻芯输送汽缸13 和定位模的定位孔5之间的巻芯容置槽14。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圆柱形巻芯 15可通过机械手放置在该巻芯容置槽14内,或者直接滚入该巻芯容置槽14 内。同样,该巻芯容置槽14最好设置在机台上的滑块16上,该滑块16可沿 机台上设置的滑轨滑动,从而调整巻芯容置槽14相对于定位孔5之间的位置 关系,使得巻芯容置槽14 一端的槽口正对在定位孔5的一端。该巻芯容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柱电池卷芯入壳装置,包括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还包括设有与待加工外壳相匹配的定位孔的外壳定位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外壳沿所述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外壳输送机构、将上道工序输送过来的卷芯沿定位孔轴向推入定位孔内的卷芯输送机构;所述外壳定位机构上位于定位孔处还设有将外壳锁紧在定位孔内的外壳锁紧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