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繁友专利>正文

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714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分为蓄电池壳和蓄电池盖以及带正负电极的极板,蓄电池壳是一个长方形塑料箱体,该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箱体分成为多组容器,极板设置在容器内,蓄电池盖的形状与塑料箱体的形状相适应,塑料箱体的上端设置的止口与蓄电池盖侧壁的内表面相衔接,蓄电池盖上设置有多个注液孔和两个正负极端子引出孔,蓄电池盖上设置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容器极板的正极和负极采用直联连接结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力类各种车辆用蓄电池。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类车辆使用的蓄电池,主要包括蓄电池的箱体、壳盖以及带电极的极板,其箱体设置的多个容器,每个容器内设置有极板,相连容器极板正负极串联连接最后引出正负极提供动力输出,其电极之间通常采用焊接方法相连,容易形成虚焊、假焊或者接触面积不够,使电池内阻加大,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端子的密封一般采用外封胶方法。其箱体同壳盖一般使用胶粘结构,电池壳的箱体上沿涂上胶后,镶嵌在电池壳盖的沟槽中,通过电池壳盖的注液孔从外往内,注入电解液或粘胶,将整个蓄电池形成密封结构,其导电电极也一起粘胶于电池盖内,然后根据粘胶的特性待机一定时间或采取适当的烘干等工艺流程,其电池壳和盖便粘接在一起。由于相连的电池极板,其正负极间使用的是铅零件焊接结构,只能使用外封胶方法密封,容易导致电解液渗出或漏液现象,同时工作不方便,制造周期长,增加了制造成本,影响了设置电极的面积,使有限体积的电池容量受到了限制,最终会导致整个电池容量的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该蓄电池电池容量大,内阻小,电解液量多,密封性能高,制造工艺简单,使用寿命长。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分为蓄电池壳和蓄电池盖以及带正负电极的极板,蓄电池壳是一个长方形塑料箱体,该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箱体分成为多组容器,极板设置在容器内,蓄电池盖的形状与塑料箱体的形状相适应,塑料箱体的上端设置的止口与蓄电池盖侧壁的内表面相衔接,蓄电池盖上设置有多个注液孔和两个正负极端子引出孔,蓄电池盖上设置有盖板,相邻容器极板的正极和负极采用直联连接结构。所述蓄电池盖的内侧,设置有供容纳直联电极的两排深凹槽,以及与箱体隔板配合镶接并与深凹槽成垂直方向的多排浅凹槽。所述蓄电池盖外侧中间横向设置有凹陷,所述注液孔设置在凹陷内。本技术的动力蓄电池,具备以下优点极板间的电极采用正负直联方式,电池的内阻小,端子密封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双密封方式,杜绝了电解液渗出或漏液现象,密封效果好。同时,蓄电池盖设置了容纳电极的两排大凹槽,可有效的增加极板的有效面积,极板高度可以增加10%,提高了电池容量,减少电池过放电的现象,电池寿命长,电解液量多,可以有效避免热失控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蓄电池盖内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蓄电池盖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后视图。图6是图5中A-A向剖视图。图7是图5中的B-B向剖视图。图8是图5中C-C向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蓄电池壳正负极直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图5所示,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分为蓄电池壳和蓄电池盖2以及带正负电极的极板,蓄电池壳是一个塑料箱体1,该箱体1内设置有多个隔板3,隔板3将箱体分成为多组容器4,极板设置在容器4内,蓄电池盖2的形状与塑料箱体1的形状相适应,塑料箱体1的上端设置的止口与蓄电池盖2侧壁的内表面相衔接,蓄电池盖2上设置有多个注液孔5和两个正负极端子引出孔6,蓄电池盖2上设置有盖板,相邻容器极板的正极和负极采用直联连接结构。蓄电池盖2的内侧,设置有供容纳直联电极的两排深凹槽8,以及与箱体隔板3配合镶接并与深凹槽8成垂直方向的多排浅凹槽9。蓄电池盖2的外侧中间横向设置有凹陷10,注液孔5设置在凹陷10内。其直联方式是,在两相邻容器的正负电极之间直接焊接,而省去了中间焊接件铅零件。由于本技术蓄电池盖内侧,设置有深凹槽的特殊结构,以及蓄电池正负极直连方式,使得蓄电池的端子,可以采用内封胶和外封胶相结合的双密封方式,同时增加了极板的有效高度,有效的改善了产品的各种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分为蓄电池壳和蓄电池盖以及带正负电极的极板,蓄电池壳是一个长方形塑料箱体,该箱体内设置有多个隔板,隔板将箱体分成为多组容器,极板设置在容器内,蓄电池盖的形状与塑料箱体的形状相适应,塑料箱体的上端设置的止口与蓄电池盖侧壁的内表面相衔接,蓄电池盖上设置有多个注液孔和两个正负极端子引出孔,蓄电池盖上设置有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容器极板的正极和负极采用直联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盖的内侧,设置有供容纳直联电极的两排深凹槽,以及与箱体隔板配合镶接并与深凹槽成垂直方向的多排浅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盖外侧中间横向设置有凹陷,所述注液孔设置在凹陷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联及端子内封式动力蓄电池,涉及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以及观光车等领域的蓄电池。它分为蓄电池壳、蓄电池盖和带正负电极的极板,蓄电池壳内设置有多个隔板,将箱体分成多个容器,极板设置在容器内,相邻容器极板的正极和负极采用直联连接结构,蓄电池盖的内侧,设置有供容纳直联电极的两排深凹槽,以及与箱体隔板配合镶接的多排浅凹槽,蓄电池盖设置有多个注液孔。正负直联方式,电池内阻小,端子密封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双密封方式,杜绝了电解液渗出或漏液现象,密封效果好。蓄电池盖内侧设置了容纳电极的两排大凹槽,极板高度增加10%,电池容量大,电池寿命长,电解液量多,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铅酸蓄电池领域。文档编号H01M10/00GK2615870SQ03257050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孟繁友 申请人:孟繁友, 孟凡刚, 孟祥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繁友
申请(专利权)人:孟繁友孟凡刚孟祥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