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包括:养殖舍本体,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在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外壁呈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机构,所述养殖舍本体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撑板、电动气缸、支撑槽、活动板、第三通风孔和换气孔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得活动板在支撑槽内移动,继而将第三通风孔、换气孔和第一通风孔处于重合的状态,方便对养殖舍内部进行通风操作,使得养殖舍内部空气可以流通,有效的控制了养殖舍内的温度,提高了该养殖舍内通风散热的效果,增加了该养殖舍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
[0001]本技术涉及牦牛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
技术介绍
[0002]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一种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牛,其营养价值丰富,商业价值高,因此,在高原地区被广泛养殖,而对牦牛的养殖需要使用养殖舍;
[0003]现有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通风散热,通常都是直接将通风扇放置到养殖舍中进行通风,不便于对通风扇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养殖舍内通风散热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该牦牛养殖用养殖舍,通过在支撑板、电动气缸、支撑槽、活动板、第三通风孔和换气孔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得活动板在支撑槽内移动,继而将第三通风孔、换气孔和第一通风孔处于重合的状态,方便对养殖舍内部进行通风操作,使得养殖舍内部空气可以流通,有效的控制了养殖舍内的温度,提高了该养殖舍内通风散热的效果,增加了该养殖舍的实用性。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包括:养殖舍本体,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在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外壁呈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机构,所述养殖舍本体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内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防尘网,所述养殖舍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出风罩,所述排风管的上端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上端设有进风机构。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活动端铰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背部设有密封板,所述活动块在密封板的前后两端进行滑动,所述密封板与第二通风口的一侧铰接。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养殖舍本体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养殖舍本体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套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养殖舍本体的内侧壁,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通风扇。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通风机构包括支撑板、电动气缸、支撑槽、活动板、第三通风孔和换气孔,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槽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部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通风孔在活
动板的内部呈等间距设置,所述支撑槽的一侧贯穿开设有多个换气孔,所述换气孔在支撑槽的一侧呈等间距设置,所述换气孔与第一通风孔相连通,所述支撑槽与养殖舍本体焊接。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过滤箱、进风口、活性炭过滤板、新风机和输风管,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过滤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连通有新风机,所述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管的另一端贯穿养殖舍本体并与连接口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箱固定安装在养殖舍本体的上端。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支撑板、电动气缸、支撑槽、活动板、第三通风孔和换气孔的相互配合作用下,使得活动板在支撑槽内移动,继而将第三通风孔、换气孔和第一通风孔处于重合的状态,方便对养殖舍内部进行通风操作,使得养殖舍内部空气可以流通,有效的控制了养殖舍内的温度,提高了该养殖舍内通风散热的效果,增加了该养殖舍的实用性,通过在驱动电机、丝杆、轴承座的作用下,可以对通风扇的位置进行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养殖舍内部的空气更加充分的进行快速流动,进一步提高了该养殖舍的通风效果,增加该养殖舍的使用性,值得推广,通过在过滤箱、进风口、活性炭过滤板、新风机和输风管的作用下,可将外界新鲜空气收集至过滤箱内,并经过活性炭过滤板过滤后将新鲜空气输入至养殖舍本体内,使得养殖舍本体内的空气始终洁净,增加了该养殖舍内的空气流通与更换,提高了该养殖舍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通风机构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进风机构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第二通风口和第二防尘网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养殖舍本体、第一通风孔和第一防尘网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温度检测仪和紫外线杀菌灯的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养殖舍本体;2、第一通风孔;3、第一防尘网;4、通风机构;401、支撑板;402、电动气缸;403、支撑槽;404、活动板; 405、第三通风孔;406、换气孔;5、第二通风口;6、第二防尘网; 7、排风管;8、出风罩;9、连接口;10、进风机构;1001、过滤箱; 1002、进风口;1003、活性炭过滤板;1004、新风机;1005、输风管; 11、固定板;12、电动伸缩杆;13、活动块;14、密封板;15、驱动电机;16、丝杆;17、轴承座;18、连接座;19、通风扇;20、温度检测仪;21、紫外线杀菌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9]实施例一
[0020]根据图1
‑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包括:养殖舍本体1,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2,第一通风孔2在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外壁呈等间距设置,第一通风孔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3,养殖舍本体1 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机构4,养殖舍本体1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口5,第二通风口5
的内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防尘网6,养殖舍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风管7,排风管7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出风罩8,排风管7的上端一侧开设有连接口9,连接口9的上端设有进风机构10,通过在第一通风孔2、第一防尘网3、第二通风口5和第二防尘网6的作用下,可以对养殖舍本体1内部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有效的散热通风,同时可以避免灰尘进入养殖舍本体1内部造成空气污染,增加了该养殖舍的实用性与防护性。
[0021]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2,电动伸缩杆12活动端铰接有活动块13,活动块13的背部设有密封板14,活动块13在密封板14的前后两端进行滑动,密封板14与第二通风口5的一侧铰接,通过在电动伸缩杆12、活动块13和密封板14的作用下,可以对密封板14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对第二通风口5的通风量进行控制,提高了该养殖舍的通风效果,增加了该养殖舍的便捷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包括:养殖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2),所述第一通风孔(2)在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外壁呈等间距设置,所述第一通风孔(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防尘网(3) ,所述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通风机构(4),所述养殖舍本体(1)两侧的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通风口(5),所述第二通风口(5)的内部均固定设有第二防尘网(6),所述养殖舍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排风管(7),所述排风管(7)的底部等间距设有多个出风罩(8),所述排风管(7)的上端一侧开设有连接口(9),所述连接口(9)的上端设有进风机构(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舍本体(1)的两侧外壁均焊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2),所述电动伸缩杆(12)活动端铰接有活动块(13),所述活动块(13)的背部设有密封板(14),所述活动块(13)在密封板(14)的前后两端进行滑动,所述密封板(14)与第二通风口(5)的一侧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通风的牦牛养殖用养殖舍,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舍本体(1)的一侧上端固定安装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输出端贯穿养殖舍本体(1)固定连接有丝杆(16),所述丝杆(16)的另一端套接有轴承座(17),所述轴承座(17)固定安装在养殖舍本体(1)的内侧壁,所述丝杆(16)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连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敬丕军,安添午,刘绪煜,崔颖,梁红,雷庆松,
申请(专利权)人:高原牧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