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95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本体、储液器、出气弯管、壳体吸气管和出气弯管缓振件,所述出气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吸气管连通,所述壳体吸气管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本体上,且所述壳体吸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设置在所述出气弯管与所述壳体吸气管相接的位置,且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能够对所述出气弯管产生沿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限位。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所述出气弯管产生沿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限位,降低储液器因其下部出气弯管结构模态激发而引起的压缩机整机共振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振动和噪声。振动和噪声。振动和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压缩机本体和储液器组成。其中,压缩机本体主要由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外壳组成,储液器主要由进气管、滤网、直管、筒体、隔板、出气弯管等组成。储液器设置于压缩机本体一侧,通过储液器压板固定在压缩机本体的壳体上的储液器支架上,其进气管与系统管路连接,出气弯管与压缩机本体的泵体吸气孔连接。压缩机泵体组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制冷气体由压缩机出气口进入系统管路,经过系统管路的冷凝、蒸发作用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后,再由储液器进气管进入储液器,经储液器滤网的过滤后,流经储液器直管、出气弯管,进入压缩机泵体中,实现压缩机及系统管路周期性循环工作过程。
[0003]由于上述常规转子式压缩机的储液器安装于压缩机本体的一侧,其随压缩机转动部件的旋转而产生的摇摆振动,是储液器振动的主要来源之一。储液器筒体的摇摆振动通过储液器支架的固定,可以得到有效改善。而储液器下部,尤其是出气弯管部位因处于自由摆动状态,且是与压缩机泵体腔体的连接部位,其相对壳体的径向振动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当储液器下部的径向固频峰值较大时,一旦其结构模态被激发而引起固频共振,将使压缩机在固频处的噪声峰值异常偏大,从而会导致压缩机整机噪声及振动恶化严重。
[000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存在储液器下部,尤其是出气弯管部位因处于自由摆动状态,且是与压缩机泵体腔体的连接部位,其相对壳体的径向振动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当储液器下部的径向固频峰值较大时,一旦其结构模态被激发而引起固频共振,将使压缩机在固频处的噪声峰值异常偏大,从而会导致压缩机整机噪声及振动恶化严重等技术问题,因此本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气缸、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转子压缩机存在储液器下部的出气弯管部位因处于自由摆动状态而导致相对壳体的振动相对较大,产生较大噪声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0007]压缩机本体、储液器、出气弯管、壳体吸气管和出气弯管缓振件,所述出气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吸气管连通,所述壳体吸气管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本体上,且所述壳体吸气管与所述压缩机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设置在所述出气弯管与所述壳体吸气管相接的位置,且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能够对所述出气弯管产生沿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限位。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为柱状结构,包括位于其轴向一端的第一端面、和位于其轴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还包括开口,所述开口朝向
所述出气弯管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卡设于所述出气弯管的外周。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为通过圆柱筒状结构在其周向一侧沿轴向方向切割形成。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本体上位于所述壳体吸气管的位置还设置有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套设于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外周,且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的所述第二端面卡设于所述安装凸台上。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弯管包括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连接,所述第一弯管与储液器同轴,所述第二弯管与所述壳体吸气管同轴,所述开口包括沿轴向方向相接的第三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所述第三配合孔卡设在所述壳体吸气管上,所述第二配合孔卡设在所述第二弯管的外部,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内凹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配合孔卡设在所述第一弯管上。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孔为内凹半圆柱形孔,所述第二配合孔为内凹半圆柱形孔,所述第三配合孔为内凹半圆柱形孔。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弯管还包括第三直管,所述第三直管的至少部分插设进入所述壳体吸气管中,所述第三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分别与所述出气弯管和所述壳体吸气管过盈配合;当所述出气弯管包括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所述开口包括第一配合孔、第二配合孔和第三配合孔时,所述第一配合孔与所述第一弯管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孔与所述第二弯管过盈配合,所述第三配合孔与壳体吸气管过盈配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通过弹性材料制成。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00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在出气弯管和壳体吸气管相接位置设置的出气弯管缓振件,能够对所述出气弯管产生沿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限位,优化转子压缩机用储液器的约束形式,改善储液器下部径向振动模态,降低储液器因其下部出气弯管结构模态激发而引起的压缩机整机共振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振动和噪声。本技术的储液器缓振件为复合橡胶类等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性材料,缓振件通过其弹性特性实现其与储液器弯管、壳体吸气管和安装凸台过盈配合的装配关系。通过本技术结构,增加了对储液器弯管的径向和周向约束,大大改善储液器下部的振动模态,降低储液器因其下部出气弯管的结构模态激发而引起的压缩机整机共振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压缩机振动和噪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
技术介绍
图——常规转子压缩机整机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0]图1

1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机整机结构示意图;
[0022]图2

1为图2的压缩机整机局部剖视图;
[0023]图2

2为图2储液器缓振件配合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4]图2

3为图2的储液器缓振件结构示意图;
[0025]图2

4为图2

3的A向图;
[0026]图2

5为图2

3的B向图;
[0027]图3为特定机型噪声频谱改善效果对比图。
[0028]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9]1、压缩机本体;11、泵体组件;2、储液器;26、出气弯管;261、第一弯管;262、第二弯管;263、第三直管;131、安装凸台;132、壳体吸气管;5、出气弯管缓振件;50、开口;51、第一配合孔;52、第二配合孔;53、第三配合孔;54、开口面;55、第一端面;56、第二端面;12、电机组件;13、外壳;14、出气口;21、进气管;22、滤网;23、直管;24、筒体;25、隔板;3、储液器支架;4、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2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
[0031]压缩机本体1、储液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本体(1)、储液器(2)、出气弯管(26)、壳体吸气管(132)和出气弯管缓振件(5),所述出气弯管(26)的一端与所述储液器(2)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吸气管(132)连通,所述壳体吸气管(132)固定于所述压缩机本体(1)上,且所述壳体吸气管(132)与所述压缩机本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5)设置在所述出气弯管(26)与所述壳体吸气管(132)相接的位置,且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5)能够对所述出气弯管(26)产生沿所述壳体吸气管(132)的径向方向和周向方向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5)为柱状结构,包括位于其轴向一端的第一端面(55)、和位于其轴向另一端的第二端面(56),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5)还包括开口(50),所述开口(50)朝向所述出气弯管(26)并能通过所述开口(50)卡设于所述出气弯管(26)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50)为通过圆柱筒状结构在其周向一侧沿轴向方向切割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本体(1)上位于所述壳体吸气管(132)的位置还设置有安装凸台(131),所述安装凸台(131)套设于所述壳体吸气管(132)的外周,且所述出气弯管缓振件(5)的所述第二端面(56)卡设于所述安装凸台(131)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弯管(26)包括第一弯管(261)和第二弯管(262),所述第一弯管(261)和所述第二弯管(262)连接,所述第一弯管(261)与储液器(2)同轴,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心爱魏会军吴健王珺闫鹏举张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