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94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伪追溯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压设置的第一防伪层、分离层、第二防伪层,其特征在于,第一防伪层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一薄膜层及二维码图层,分离层下方设置第一粘合层,第二防伪层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二薄膜层、量子云码层、图文层、基材层以及第二粘合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层防伪码的设置提高了产品识别的安全性,同时利用图文处理技巧,将量子码隐藏在合适图案中,隐形量子云码在外观上看不到码的图案,用仪器识别出码的信息,让仿制者无法仿造,起到很好的防伪作用,同时量子云码还可以一物一码,当作产品的身份证,在运输中识别起身份防止串货,追溯其来源。追溯其来源。追溯其来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追溯标识,特别是涉及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属于防伪追溯码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防伪码标识主要包括纸张类防伪码标识和塑料薄膜类防伪码标识两种,两类防伪码标识都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其中,纸张类防伪码标识可通过添加防伪纤维及安全线增加其防伪性能,纸张类防伪码标识市场应用普遍,差异化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但是纸张类防伪码标识的防仿制性差,容易被复制;薄膜类防伪码标识以全息膜类防伪为主,全息膜类防伪码标识色彩绚丽,美观度较佳,但是全息防伪技术均通过消费者视觉进行辨识,然而,消费者对全息防伪特征的辨识似是而非,难以准确判定真伪,同时目前现有的防伪码标识的表面经常会遭到一些不法商家的恶意涂抹,从而扫描不出商品的信息,追溯不到商品来源。
[0003]因此,亟需对防伪追溯标识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利用多层防伪码的设置提高了产品识别的安全性,同时利用图文处理技巧,将量子码隐藏在合适图案中,隐形量子云码在外观上看不到码的图案,用仪器识别出码的信息,让仿制者无法仿造,起到很好的防伪作用,同时量子云码还可以一物一码,当作产品的身份证,在运输中识别起身份防止串货,追溯其来源。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压设置的第一防伪层、分离层、第二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一薄膜层及二维码图层,所述分离层下方设置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二防伪层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二薄膜层、量子云码层、图文层、基材层以及第二粘合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层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刮涂层,所述刮涂层用于覆盖所述第一防伪层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以及所述第二粘合层的粘合面均设置在粘合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粘合层以及所述第二粘合层的上表面均与上级层面固定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层以及所述第二薄膜层均为高分子透明薄膜。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粘合层用于将所述第一防伪层贴附在所述第二防伪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粘合层用于将整个防伪追溯标识贴附在盒层的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薄膜层以及所述第二薄膜层的厚度均为30μm~100μm。
[0012]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用于所述量子云码层以及所述图文层的印制,所述基材层厚度为60μm~120μm。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利用将第一防伪层覆盖在第二防伪层上的设置,提高了产品识别的安全性,同时利用图文处理技巧,将量子码隐藏在合适图案中,隐形量子云码在外观上看不到码的图案,用仪器识别出码的信息,让仿制者无法仿造,起到很好的防伪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识别的安全性。
[0015]2、当第一防伪层收到恶意涂抹时,通过利用第一粘合层的设置,将第一防伪层撕掉,从而将第二防伪层裸露出来,第二防伪层为量子云码设置,利用将量子码隐藏在合适图案中,用仪器识别出码的信息,同时量子云码还可以一物一码,当作产品的身份证,在运输中识别起身份防止串货,追溯其来源。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中,1

第一防伪层,101

刮涂层,102

第一薄膜层,103

二维码图层,2

第二防伪层,201

第二薄膜层,202

量子云码层,203

图文层,204

基材层,205

第二粘合层,3

分离层,4

第一粘合层,5

盒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压设置的第一防伪层1、分离层3、第二防伪层2;分离层3的材料可以为离型树脂,或者与离型树脂具有相似功能的材料,从而保证防伪码标识中的第一防伪层1通过第一粘合层4的设置从第二防伪层2的表面便捷完整地揭去,从而使第二防伪层2的信息被充分完整地显露出来,同时分离层3的厚度在满足剥离力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小,从而不会使整个防伪码标识过厚;
[0022]第一防伪层1包括有依次层压的第一薄膜层102以及二维码图层103,第一薄膜层102用于保护二维码图层103,分离层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粘合层4,第二防伪层2包括有依次层压的第二薄膜层201、量子云码层202、图文层203、基材层20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第二薄膜层201表面光滑,便于第一粘合层4进行覆盖粘贴,同时便于第一防伪层1撕开,量子云码层202可以一物一码,当作产品的身份证,在运输中识别起身份防止串货,追溯其来源,图文层203用于隐藏量子云码层202,使量子云码层202在外观上看不到码的图案,让仿制者无法仿造,起到很好的防伪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识别的安全性,第一粘合层4用于将第一防伪层1贴附在第二防伪层2的表面上,第二粘合层205用于将整个防伪追溯标识贴附在盒层5的表面。
[00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薄膜层10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刮涂层101,刮涂层101用于覆盖第一防伪层1的表面,刮涂层101进一步的用来保护第一防伪层1内设置的二维
码图层103,防止二维码图层103受到损伤,导致物品初步识别失败,从而提高了物品信息识别的安全性。
[00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粘合层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的粘合面均设置在粘合层的下表面,第一粘合层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的上表面均与上级层面固定贴合,第一粘合层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的粘合面均设置在粘合层的下表面的设置保证第一防伪层4能够粘合在第二防伪层2的表面,和保证第二防伪层2能够粘合在盒层5的表面,第一粘合层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的上表面均与上级层面固定贴合的设置能保证第一防伪层1在撕开后使第二防伪层2完全裸露出来。
[00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薄膜层102以及第二薄膜层201均为高分子透明薄膜,例如,PET薄膜,第一薄膜层102以及第二薄膜层201的厚度均为30μm~100μm,第一薄膜层102以及第二薄膜层201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而具体设定。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层压设置的第一防伪层(1)、分离层(3)、第二防伪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伪层(1)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一薄膜层(102)及二维码图层(103),所述分离层(3)下方设置第一粘合层(4),所述第二防伪层(2)包括依次层压的第二薄膜层(201)、量子云码层(202)、图文层(203)、基材层(204)以及第二粘合层(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102)的表面上还设置有刮涂层(101),所述刮涂层(101)用于覆盖所述第一防伪层(1)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子防伪追溯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层(4)以及所述第二粘合层(205)的粘合面均设置在粘合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粘合层(4)以及所述第二粘合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泼吴学勇潘盛林吴学所周洁萍吴国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