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606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主要由入种口、挡种板、前壳体、后壳体、排种盘、勾勺式取种单元体组成。排种盘设置深30mm,与水平面成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


[000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属于农业机械领域中的排种器,具体是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主要适用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绿豆精量播种过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绿豆机械化种植水平较低,多采用撒播或条播,良种浪费严重,劳动强度大,产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绿豆产业的发展。精量排种器作为精量播种机械的核心部件,是保证播种粒距均匀性的重要手段,因此研制高性能绿豆精量排种器对推动绿豆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种口、挡种板、前壳体、后壳体、排种盘、勾勺取种单元等。其中,入种口设置在排种器前壳体上并与之贯通,排种器前壳体上设有挡种板与投种口。
[0005]所述前、后壳体主要由挡种板、投种口、固定架及固定架上螺纹孔等组成,其中挡种板位于前壳体内侧,投种口位于前壳体底部,后壳体只起到连接台架作用。
[0006]所述排种盘主要包括锥面,勾勺取种单元,中心轴孔。排种盘锥面与水平面成50
°
夹角,排种盘上均匀分布30个勾勺取种单元体,中心轴孔为正六边形。
[0007]所述勾勺取种单元宽为5mm,由与水平面成60
°
夹角,半径为5mm的一段圆弧与长为4.5mm高为1mm且与竖直线呈15
°
夹角的梯形槽组成,其中圆弧与梯形交接处设置半径为1mm的圆角,使得圆弧与梯形交接处平稳过渡。清种阶段时,多余种子在重力,离心力作用下掉落,仅剩勾勺取种单元内存在的2粒绿豆种子,从而实现绿豆的2粒最优播种。
[0008]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1)设计由与水平面成60
°
夹角,半径为5mm的一段圆弧与底边长为4.5mm,高为1mm且与竖直线呈15
°
夹角的梯形槽所组成的勾勺式取种单元,能够准确容纳2粒绿豆种子,实现精量播种。2)排种盘设置深30mm且与水平面成50
°
夹角锥面,增大容种空间,同时锥面结构对种群起到导流作用,促进种子充种。3)排种盘与前壳体水平方向存在1mm间距,竖直方向存在1.5mm单侧间距;从而排种盘上勾勺式取种单元与前壳体配合形成取种轨道,种子在自身重力及上层种子压力作用下落入取种轨道,并有序排列,增加充种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的整体装配图;图2为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的三维爆炸视图;图3为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排种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勾勺式取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取种轨道示意图;图9为工作原理图。图中,1.入种口 2.前壳体 3.护种
板 4. 排种盘 5.后壳体 6.传动轴7.勾勺式取种单元 8.投种口9.取种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11]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 1.入种口 2.前壳体 3.护种板 4. 排种盘 5.后壳体 6.传动轴7.勾勺式取种单元 8.投种口9.取种轨道。其中,前壳体2、后壳体5共同构成本技术的外壳体并通过后壳体上的固定架安装在台架试验平台上,入种口1设置在前壳体2的外侧并与之贯通,后壳体的中心设有圆形孔与传动轴间隙配合。排种盘3的表面中心设有正六边形孔与轴6的正六边形轴身配合,并用销进行固定。排种盘3的外圆盘壁面沿径向均匀分布30个取种单元体。
[0012]所述入种口1设置在排种器前壳体2的外侧壁面下部,并与前壳体内侧相接贯通,前壳体内壁与排种盘内壁空间共同构成种室,种子由入种口进入种室。排种盘与前壳体水平方向存在1mm间距,竖直方向存在1.5mm单侧间距,从而排种盘上勾勺式取种单元与前壳体内表面配合形成取种轨道,可实现待充种子有序排列,增加充种可靠性。前壳体内侧壁面设有挡种板,保证种子合理从投种口投出。
[0013]所述传动轴6末端键槽处可安装直齿轮,与动力源输出齿轮啮合输入转动,排种盘3由传动轴6带动绕其轴心旋转。
[0014]所述勾勺式取种单元由与水平面成60
°
夹角,半径为5mm的一段圆弧与长为4.5mm高为1mm且与竖直线呈15
°
夹角的梯形槽组成,其中圆弧与梯形交接处设置半径为1mm的圆角,使得圆弧与梯形交接处平稳过渡。充种阶段时,勾勺式取种单元能够精确容纳两粒绿豆种子。清种阶段时,取种轨道上多余种子在重力,离心力作用下掉落,仅剩勾勺式取种单元内存在的两粒绿豆种子,从而实现绿豆的2粒最优播种。
[0015]所述勾勺式取种单元运动至护种区时,护种板、勾勺式取种单元与前壳体内表面形成密闭护种容腔,随排种盘转动至前壳体投种口8时,容腔内的2粒种子失去前壳体内表面的支持力作用,在自身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从投种口投出,投种过程结束后,勾勺式取种单元进入到待充区,随排种盘转动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00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大致将该排种器工作过程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充种区I、清种区II、护种区III和投种区IV,待充区


[001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对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并非是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同等变化或改型,皆应落入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是由入种口、前壳体、后壳体、排种盘、勾勺式取种单元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排种盘设置与水平面成50
°
夹角的锥面且沿壁面均匀分布30个取种单元体;排种器种室内种子进入由勾勺取种单元与前壳体组成的取种轨道,并有序排列,完成充种;清种阶段时,多余种子在重力,离心力作用下掉落,仅剩勾勺取种单元内存在的2粒绿豆种子,从而实现绿豆的2粒最优播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锥面勾勺式绿豆精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排种盘设置深30mm且与水平面成50
°
夹角锥面,增大容种空间,同时锥面结构对种群起到导流作用,促进种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祥李旗威李秋莹米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