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6440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气体释放方向单一且冲击力大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接气管及嵌套在一起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接气管的出气端连通内壳的空腔,其进气端用于连接对应的释放气源;所述外壳和内壳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扩散气孔,使气体在释放时可以从多个方向释放,从而避免释放方向单一的问题,且气体经过所述外壳与内壳两次缓冲,大大降低了压力,从而消除强气流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环境和人员的危害。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氢站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加氢站中的设备,如加氢机、压缩橇、顺序控制阀、控制室等封闭或者半封闭区域中存在氢气泄露后聚集的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需要设置对应的氢气抑爆系统来保证安全。
[0003]在氢气抑爆系统管路末端安装有气体释放管道,现有技术是直接利用管道释放气体,存在释放方向较为单一,造成在有效区域内填充速度慢且不均匀,从而导致释放气体冲击力大,对周边的物体及人员安全造成危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气体释放方向单一且冲击力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包括接气管及嵌套在一起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接气管的出气端连通内壳的空腔,其进气端用于连接对应的释放气源;所述外壳和内壳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扩散气孔。
[0007]优选的,所述扩散气孔均匀排列分布,且直径为3~5mm。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与内壳的扩散气孔的中轴线不同轴,以实现内、外壳上的扩散气孔交错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截面积的总和≥所述接气管内径截面积的3倍。
[00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截面积的总和≥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截面积的1.5倍。
[0011]优选的,所述引气管的进气口端设有接口螺纹,用于连接对应的气体释放管路。
[0012]优选的,所述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接气管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13]优选的,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为相匹配的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0015]1. 本技术在外壳和内壳上均设置有扩散气孔,使气体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释放从而避免了气体释放方向单一的问题。
[0016]2. 本技术为双层结构,使气体在释放时经过两次缓冲,大大降低了气体的压力,从而消除强气流对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同时也不影响气体的释放速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以上各图中,1为外壳,2为内壳,3为接气管,11、21为扩散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涉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0023]实施例1: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参见图1和图2,主要包括接气管3及嵌套在一起的外壳1和内壳2,所述外壳1与内壳2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接气管3的出气口端连通内壳的空腔,其进气口端设置有用于连接对应释放气体管路的接口螺纹;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为圆柱体,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上分别设置有扩散气孔11和21,所述内壳扩散气孔11与所述外壳扩散气孔21的中轴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可以使所述外壳进一步地起到缓冲的作用;所述扩散气孔11和21的直径为4mm,且均匀排列分布在所述外壳1和所述内壳2上,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21截面积的总和>接气管3的内径截面积的3倍,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11截面积的总和>内壳孔21截面积的1.5倍,这样既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又可以不影响气体的释放速度;所述外壳1、内壳2和接气管3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0024]上述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的操作使用方法如下:
[0025]当需要的气体释放结构体积较小时,可直接通过所述接气管3的进气口端设置的接口螺纹将本技术与释放气体管路进行连接;当适用环境空间大,需要的气体释放结构体积和重量较大时,可通过增加设置额外的支撑装置对本技术进行加固;进行气体释放时,气体通过所述接气管3进入所述内壳2的腔体内,所述内壳2的内壁对气体进行第一次缓冲,大大降低气体的压力,之后气体会通过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21进入所述外壳1与内壳2之间的夹层腔内,由于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11与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21的中轴线之间有一定的角度,所以外壳1的内壁会对气体进行第二次缓冲,进一步的减小气体的压力,然后再将气体通过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11释放出去。
[0026]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对相关部件、结构及材料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气管及嵌套在一起的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夹层腔;所述接气管的出气端连通内壳的空腔,其进气端用于连接对应的释放气源;所述外壳和内壳上均设置有对应的扩散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气孔均匀排列分布,且直径为3~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扩散气孔与内壳的扩散气孔的中轴线不同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氢气抑爆系统的气体释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扩散气孔截面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昕周亮陈延朋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正星氢电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