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组件和抽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99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抽烟机,通过设置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其中排风口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加压从排风口排出。以此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的下部进入集烟罩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抽烟机,属于抽烟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烟机设备一般有中式和欧式之分,中式的烟机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吸烟罩,相对欧式的平面状吸烟部能更好的吸收油烟,以适应中国家庭烹饪时多油烟的需求。但是中式的油烟机的吸烟罩体积大,如果要吸烟效果相对好就需要安装位置更低,这样容易遮挡用户的灶台的视线,且即使如此安装,其吸烟效果仍然不能满足用户的一些多烟或者多刺激性气体的场景的需求,如煎炒辣味食材时仍容易产生刺激性气体导致用户难受,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中式抽烟机吸油烟效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安装结构影响用户烹饪的视线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包括壳体,壳体有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向下送风的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
[0005]可选地,风道段包括围板与顶壁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以及位于窄风道段上游的进风段、以及位于窄风道段下游的由正面板和顶壁的水平段和围板围成的扩张段。
[0006]可选地,窄风道段的水平截面为U型,窄风道段的内壁面在水平之间的间距为5 至40mm,窄风道段的在水平方向的周长与间距的比值为20至60;在窄风道段与扩张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缩口的自由段向窄风道段中心延伸。
[0007]可选地,排风口设置在正面板的水平面段或者倾斜面段,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1.5度至95.5度,排风口设置导向件,使得排风口的送风方向有向下的分量;导向件设置有转轴,以使得导向件的导风方向有第一送风方向和第二送风方向。
[0008]可选地,在进风段设置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设有外露的散热器,散热器上有散热鳍片,进风段中的空气朝散热鳍片流动并吸热。
[0009]可选地,壳体的正面上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面,以及倾斜的第二导流面,两导流面之间水平方向有连接段,第二导流面向后延伸有第三导流面,其中第二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三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0010]可选地,第一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1度至131度;连接段的长度为第一导流面长度的n倍,其中n的范围为0.3至0.6;连接段与顶壁之间的间距为M,其连接段的长度的L,L与M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
[0011]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抽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的壳体形成集烟罩,集烟罩的内壁面为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其正立面的投影在1/3以上形成条形的第一吸风口,该吸风口形成位于内凹处的负压区域。
[0012]可选地,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向下延伸,在正立面的下端还形成有第二吸风口,该第二吸风口包括超越第三导流面的承接段,该承接段与第三导流面下端形成迂回的进风风道部。
[0013]可选地,挡板的下端对应第二吸风口的侧面的投影继续向下延伸,且挡板的下端水平设置,其挡板的侧边形成从外向内倾斜延伸并连接水平设置的下端。
[0014]本技术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其中排风口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加压从排风口排出。以此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的下部进入集烟罩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抽烟机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抽烟机的正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抽烟机形成涡旋气流和向下排风气流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2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0021]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002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抽烟机的风机箱切除上部的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风机箱100,排风腔110,壳体200,集烟罩210,排风口211,吸烟口212,第二吸风口213,正面板214,顶壁220,第一导流面221,连接段222,第二导流面223,第三导流面224,挡板230,排风组件240,导向网241,压板242,轴流风机243,电控盒300,散热器310,盛油槽400,抽烟风机500,蜗壳600,
[0025]围板250,进风段261,窄风道段262,显示部2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本了技术提出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如图1至7所示,包括顶壁220、围板250及正面板214,顶壁220、围板250和正面板214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 214设置有排风口211、以及设置在排风口211一侧的轴流风机243。其中排风口211 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 243加压从排风口211排出。其中正面板214形成抽烟机的集烟罩210。由于风道段的气流入口设置在顶壁220所在的位置,即位于抽烟机的安装的高位处,因此从顶壁220 处吸入的为厨房所在空间内高处的未混入油烟的空气,以此形成较清洁的新风进风道段,并从正面的排风口211向下排出。通
过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210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210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210的下部进入集烟罩210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210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00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段包括围板250与顶壁220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262、以及位于窄风道段262上游的进风段261、以及位于窄风道段262 下游的由正面板214和顶壁220的水平段和围板250围成的扩张段263。如图7所示,正面板214形成抽烟机的集烟罩210,集烟罩210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抽烟机风机的风机箱100,其外壳由顶壁220形成,在顶壁220的立面形成窄风道段262,窄风道段 262设置与风机箱100的四周,使得风机箱100的体积不因窄风道段262的设置而增加太多,由于抽烟机安装时风机箱100位于其顶部,一般需要与其他的家居适配,因而此部分的安装空间狭窄,因此方便风机箱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有顶壁、围板及正面板,所述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所述正面板设置有向下送风的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段包括所述围板与所述顶壁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以及位于所述窄风道段上游的进风段、以及位于所述窄风道段下游的由所述正面板和所述顶壁的水平段和所述围板围成的扩张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风道段的水平截面为U型,所述窄风道段的内壁面在水平之间的间距为5至40mm,所述窄风道段的在水平方向的周长与所述间距的比值为20至60;在所述窄风道段与所述扩张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所述缩口的自由段向所述窄风道段中心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正面板的水平面段或者倾斜面段,所述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1.5度至95.5度,所述排风口设置导向件,使得排风口的送风方向有向下的分量;所述导向件设置有转轴,以使得导向件的导风方向有第一送风方向和第二送风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段设置有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有外露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有散热鳍片,所述进风段中的空气朝所述散热鳍片流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茂财崔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澄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