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595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内循环系统、布水系统、湿地滤床系统、出水系统、湿地植物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内循环系统将湖泊水体提升输送到湿地滤床系统前端的布水系统,水体流经湿地滤床系统得到净化提升,同时改善了湖泊水体水动力。所述运行控制系统由循环水泵开关控制器、布水管道控制阀组成,是系统稳定运行、检修维护和雨季削减面源污染功能发挥的关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的构建,实现利用湖泊滨岸空间对湖泊水体进行循环和净化提升,同时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克服了传统旁路净化措施功能单一、生态景观适宜性差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湿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用范围。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属于水体生态净化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改善人居环境和追求卓越生活品质是必然发展趋势,城市湖泊往往是人们首选的亲水休闲场地。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介入破坏,城市湖泊几乎都已达到富营养化或极富营养化的程度,环境条件受限不能发挥城市湖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0003]城市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主要原因为湖泊水体自净能力有限,水体水动力差,雨季面源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能够利用湖泊滨岸空间对湖泊水体进行循环和净化提升,并能汇集和处理雨水,还能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克服传统旁路净化措施功能单一、生态景观适宜性差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范围。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系统、布水系统、湿地滤床系统、出水系统、湿地植物系统、运行控制系统;
[0007]所述湿地系统设置在湖湾处,其中,布水系统设置在湖湾的岸坡处;
[0008]所述内循环系统将湖泊内水体提升输送到布水系统,保证生态湿地系统处理水量稳定,同时改善湖泊水体水动力;
[0009]所述布水系统位于整个湿地系统衔接陆域一侧,保证湿地均匀布水,同时汇集周边雨水;
[0010]所述湿地滤床系统衔接布水系统,水体流经湿地滤床系统得到净化提升;
[0011]所述出水系统位于整个湿地系统衔接水域一侧,保证净化后水体稳定汇入湖泊水体和湿地系统运行水位;
[0012]所述湿地植物系统位于湿地滤床系统顶部,提高湿地净化能力,同时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
[0013]所述运行控制系统由取水泵开关控制器、布水管道控制阀组成。
[001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0015]所述内循环系统由循环水泵、循环输水管道组成,循环水泵的取水口处于远离所述出水系统的湖泊区域。
[0016]所述布水系统由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配水渠、布水石笼、天然砾石构成;所述配水
渠利用岸坡作为其一侧渠壁而同时起到汇聚雨水的作用;所述配水渠的另一侧渠壁及渠底采用天然砾石,所述布水石笼设置在天然砾石渠壁邻接并支撑定型所述天然砾石渠壁。
[0017]所述湿地滤床系统由级配碎石区、功能填料区构成。
[0018]所述出水系统由出水石笼、出水花墙和自然叠放块石组成;所述出水石笼紧靠湿地滤床系统出水侧,保护填料并对出水进行均匀化,所述出水花墙紧邻出水石笼的出水侧并均匀设置出水墙洞;所述自然叠放块石贴靠在出水花墙外侧,其对方高度接近湖面。
[0019]它设置一道或多道隔墙将湿地滤床系统分割为若干个并行的区块,所述隔墙从布水系统的配水渠开始隔起,每个湿地滤床系统区块配属一段配水渠,每段配水渠分别配属布水支管。
[0020]湿地滤床系统设置在湖湾临岸浅水区域。
[002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的运行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22]包括如下步骤:启动循环水泵开关控制器,湖泊水体经内循环输水管道、布水系统进入湿地滤床系统实现净化提升,湿地出水通过出水系统稳定汇入湖泊水体。
[0023]进一步地,湿地滤床系统不同区块进水可通过布水管道控制阀进行控制调整;检修维护工况下,关闭对应湿地滤床系统区块的布水管道控制阀,停止该区块进水,对该湿地滤床系统区块进行检修维护,检修维护工作完成后重新开启对应湿地滤床系统区块的布水管道控制阀,湖泊水体重新进入湿地滤床系统,恢复对水体的净化功能和湖泊水体循环。
[0024]进一步地,晴天运行工况下,打开布水管道控制阀启动循环水泵,湖泊水体通过布水系统均匀进入湿地滤床系统,实现对湖泊水体的循环和净化;雨天运行工况下,关闭循环水泵暂停对湖泊水体的循环和净化,布水系统主要汇集周边雨水,利用湿地滤床系统对周边区域汇集的雨水进行净化提升。由此,本专利技术在晴天运行工况下,湖泊水体通过布水系统均匀进入湿地滤床,实现对湖泊水体的循环和净化,持续稳定保持对湖泊水体水质及水动力的改善,同时有效提升湖泊滨岸生态景观多样性。本专利技术在雨天运行工况下,关闭循环水泵暂停对湖泊水体的循环和净化,布水系统主要汇集周边雨水,利用湿地滤床对周边区域汇集的雨水进行有效净化提升。实现滤床湿地不同功能转换,充分发挥湿地净化功能。
[0025]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及运行方法,解决了湖泊晴天水体流动性差,雨天面源污染严重问题,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缓解藻类爆发现象,提升水体透明度,同时可与周边景观绿化无缝衔接,提升水质的同时,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并且,本专利技术湿地系统的陆地占地和湖面占地均衡、划分合理,湖面的湿地植物系统能有效衔接陆地的制备,本专利技术尤为适用于湖面积较小、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而难以恢复的小型湖泊水塘,比如城市公园湖泊、住宅小区中湖泊。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组成平面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组成断面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出水花墙砖块搭接做法图;
[0029]图中,1为内循环系统,11循环水泵,12为循环输水管道,13为循环水泵开关控制器,2为布水系统,21为布水干管,22为布水支管,23为布水管控制阀,24为配水渠,25为天然
砾石,26为布水石笼,3为湿地滤床系统,31为级配碎石,32为功能填料,33为砖砌隔墙,4为出水系统,41为出水花墙,42为自然叠放块石,43、出水石笼,5为湿地植物系统,51为挺水植物,52为种植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包括内循环系统1、布水系统2、湿地滤床系统3、出水系统4、湿地植物系统5和运行控制系统。
[0031]所述湿地系统设置在湖湾处,可以有效增加汇集雨水的能力。
[0032]所述内循环系统1包括循环水泵11、循环输水管道12。循环水泵11的取水口处于远离所述出水系统的湖泊区域。
[0033]布水系统2设置在湖湾的岸坡处。所述布水系统2由布水干管21、布水支管22、布水管控制阀23、配水渠24、布水石笼26、天然砾石25构成。所述配水渠24利用湖泊的岸坡100作为其一侧渠壁而同时起到汇聚雨水的作用;所述配水渠24的另一侧渠壁及渠底采用天然砾石25,所述布水石笼26设置在天然砾石渠壁邻接并支撑定型所述天然砾石渠壁。
[0034]所述湿地滤床系统3由级配碎石区31和功能填料区32构成,并由砖砌隔墙33分割为若干个并行的区块30。所述隔墙33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循环系统、布水系统、湿地滤床系统、出水系统、湿地植物系统、运行控制系统;所述湿地系统设置在湖湾处,其中,布水系统设置在湖湾的岸坡处;所述内循环系统将湖泊内水体提升输送到布水系统,保证生态湿地系统处理水量稳定,同时改善湖泊水体水动力;所述布水系统位于整个湿地系统衔接陆域一侧,保证湿地均匀布水,同时汇集周边雨水;所述湿地滤床系统衔接布水系统,水体流经湿地滤床系统得到净化提升;所述出水系统位于整个湿地系统衔接水域一侧,保证净化后水体稳定汇入湖泊水体和湿地系统运行水位;所述湿地植物系统位于湿地滤床系统顶部,提高湿地净化能力,同时丰富湖泊滨岸生态景观;所述运行控制系统由取水泵开关控制器、布水管道控制阀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系统由循环水泵、循环输水管道组成,循环水泵的取水口处于远离所述出水系统的湖泊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由布水干管、布水支管、配水渠、布水石笼、天然砾石构成;所述配水渠利用岸坡作为其一侧渠壁而同时起到汇聚雨水的作用;所述配水渠的另一侧渠壁及渠底采用天然砾石,所述布水石笼设置在天然砾石渠壁邻接并支撑定型所述天然砾石渠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地滤床系统由级配碎石区、功能填料区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湖泊滨岸生态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系统由出水石笼、出水花墙和自然叠放块石组成;所述出水石笼紧靠湿地滤床系统出水侧,保护填料并对出水进行均匀化,所述出水花墙紧邻出水石笼的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丰锦宋凯宇陈奋飞魏俊贾娟华李华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