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816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电解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中和液的第一混合区、对废水进行微电解的微电解填料区和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一清水区;第一清水区和第一混合区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一循环泵;芬顿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反应液的第二混合区、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二清水区;第二混合区的进水口与第一清水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上述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可通过调节微电解反应仓内的废水停留时间、微电解反应仓内进水pH等方法充分利用微电解反应产生亚铁离子,减少了药剂添加量,废水处理效果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环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废水种类越发繁多,成分也更复杂。在化工、印染、染料、制革、制药、造纸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以及经过生化处理后不达标产生的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污染源日益增多,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类废水的COD在2000mg/L以上,同时可生化性较低B/C值小于0.3,难以生物降解。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与一般废水相比,呈现高毒性、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的特点。生化处理法因具有经济、有效性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但由于该类高浓度难降解废水大多含有苯胺、杂环等化合物以及高盐特点,有机物含量高、B/C值较低、生物毒性强,使得传统的生化法处理该类废水周期长、效果差,需要后道深度处理,深度处理费用高,也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目前,物化处理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吸附法、芬顿氧化法、微电解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法以及超声法等。采用芬顿氧化法去除废水中有机物效果好,提高废水B/C值,但芬顿氧化法存在着对药剂添加量的控制要求较高,药剂添加量大,产泥量大等问题;微电解法可提高废水B/C值,改变废水中有机物形态,有利于废水后续处理,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因此采用单一的技术手段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难以达到废水的处理指标,并且简单地结合无法实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关联性强,废水处理效果较好的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
[0004]一种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
[0005]微电解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中和液的第一混合区、对废水进行微电解的微电解填料区和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一清水区;所述第一清水区和所述第一混合区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一循环泵;和
[0006]芬顿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反应液的第二混合区、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二清水区;所述第二混合区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清水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膜过滤仓,所述膜过滤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下集水区、中集水区和上集水区;所述下集水区的进水口与第二清水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上集水区与下集水区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二循环泵;所述中集水区内安装有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内穿插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膜过滤仓外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反应仓、所述芬顿反应仓和所述膜过滤仓的内底部均安装
有曝气机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填料区由网格板分为多层,每层内均填充有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填料为鹅卵石状铁碳复合材料,并分别填装于多种规格的复合材料柔性网兜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反应仓内周向安装有多个反冲洗清洗管和反冲洗曝气管;所述反冲洗清洗管和反冲洗曝气管纵向贯穿微电解填料区。
[0011]进一步的,所述膜组件由多个软片膜片组成,所述膜组件表面堆积膜层材料形成动态膜层,所述动态膜层材料由活性炭、硅藻土和滑石粉三中粉状颗粒中的两个或三个组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和液为酸碱性液体,所述反应液为强氧化剂。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清水区和所述第二混合区、所述第二清水区和所述下集水区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取样口。
[0014]进一步的,所述产水管上设置有压力表和转子流量计。
[0015]进一步的,所述微电解反应仓和所述芬顿反应仓的内顶部均安装有除沫机。
[0016]上述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进入第一清水区的一部分废水回流到第一混合区,提高废水的可传质性,对微电解填料实时冲洗,防止微电解填料的板结和钝化。通过使进入第一清水区的另一部分废水溢流到第二混合区内与反应液在第二混合区混合,该装置可通过调节微电解反应仓内的废水停留时间、微电解反应仓内进水pH等方法充分利用微电解反应产生亚铁离子,减少了药剂添加量,同时可以控制芬顿反应仓内的铁离子量与反应液的匹配性,废水处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微电解反应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芬顿反应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膜过滤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微电解反应仓;110、第一混合区;120、微电解填料区;130、第一清水区;140、第一循环泵;150、反冲洗清洗管;160、反冲洗曝气管;200、芬顿反应仓;210、第二混合区;220、第二清水区;230、铁盐注入管;300、膜过滤仓;310、下集水区;320、中集水区;330、上集水区;340、第二循环泵;350、膜组件;360、产水管;370、压力表;380、转子流量计;400、曝气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微电解反应仓100,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中和液的第一混合区110、对废水进行微电解的微电解填料区120和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一清水区130;第一清水区130和第一混合区110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一循环
泵140;芬顿反应仓200,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反应液的第二混合区210、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二清水区220;第二混合区210的进水口与第一清水区130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
[0023]在使用时,需要调节和控制难降解废水的pH(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氢离子浓度指数)在1.5~5之间,并使SS(Suspended solid;固体悬浮物浓度)小于200。通过提升泵将废水输送到第一混合区110,进入第一混合区110的废水和第一清水区130的回流水混合,并通过添加至第一混合区110的中和液调节废水的ph。随后废水经微电解填料区120后一部分通过溢流口进入第二混合区210,另一部分通过管道回流到第一混合区110内。进入第二混合区210的废水与反应液混合,并进行反应,经芬顿反应仓200处理后从芬顿反应仓200的溢流口流出。
[0024]上述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进入第一清水区130的一部分废水回流到第一混合区110,提高废水的可传质性,对微电解填料实时冲洗,防止微电解填料的板结和钝化。通过使进入第一清水区130的另一部分废水溢流到第二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电解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中和液的第一混合区、对废水进行微电解的微电解填料区和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一清水区;所述第一清水区和所述第一混合区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一循环泵;和芬顿反应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用于混合废水和反应液的第二混合区、汇集处理后废水的第二清水区;所述第二混合区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一清水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处理装置还包括膜过滤仓,所述膜过滤仓内部空腔至下而上分为下集水区、中集水区和上集水区;所述下集水区的进水口与第二清水区的溢流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上集水区与下集水区通过管道连通,且该管道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水流至上而下流动的第二循环泵;所述中集水区内安装有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内穿插有产水管,所述产水管的一端延伸至膜过滤仓外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电解反应仓、所述芬顿反应仓和所述膜过滤仓的内底部均安装有曝气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电解耦合芬顿的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辉张稳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相出净流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