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598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包括底座架、动力组件、打孔组件和垫板,所述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架上,打孔组件包括:盖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打孔针,上固定板内设有若干上固定孔,下固定板内设有若干下固定孔,打孔针的固定端插设到上固定孔内,打孔针的工作端穿出下固定孔,盖板安装在上固定板的上端,第二压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与下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夹持修复膜,第一压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的上端活动穿过所述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盖板,所述限位连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加工简单,可节省调整设备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属于医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皮肤是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觉冷热和压力的作用。皮肤覆盖全身,它能使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性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当皮肤受到外伤、烧伤、炎症等损害,尤其是当大面积的皮肤受到严重损害时,伤口应立即被保护起来。
[0003]当皮肤受到损伤时,可以采用成分为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人工皮肤修复膜,植入皮肤的创伤部位,促进受损部位的修复。为保证人工皮肤与正常皮肤的高度相似及保持良好的透气性,需要在人工皮肤表面打上细小的孔。传统的打孔器是将打孔针下端穿过一层硅胶垫,上端通过不锈钢板压住实现对打孔针的固定。这种安装方法操作比较麻烦,在进行打孔操作之前需要先对打孔针进行手动定位,并且各个打孔针角度的调整完全依靠目测来确定,存在很多的偶然因素。在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其中一根打孔针角度发生改变时,需要将整个设备拆卸下来进行调整,调整过程比较繁琐。
[0004]现有的打孔针固定器为一块针座,在针座上贯穿开设有多个台阶通孔,而打孔针由固定端和工作端两部分组成,固定端的形状设置为矩形,固定时将打孔针的固定端插设在台阶通孔口径较大的一端便可实现对打孔针的固定,起到防止打孔针转动的作用。在一块针座上开设有台阶通孔,加工过程比较困难,而且当台阶通孔的任意一端受到磨损或损害时,需要将整个针座进行更换,增大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打孔针发生转动,还能保证打孔针角度的一致性,节省了调整设备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所述的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包括底座架、动力组件、打孔组件和垫板,所述动力组件固定安装在底座架上,所述动力组件驱动打孔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垫板安装于所述底座架的底部;
[0007]所述打孔组件包括:盖板、上固定板、下固定板、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打孔针,所述上固定板内设有若干上固定孔,所述下固定板内设有若干下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与所述下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打孔针设有固定端和工作端,所述打孔针的固定端比所述打孔针的工作端粗,所述上固定孔的内径与所述打孔针的固定端外径相适应配合,所述下固定孔的内径与所述打孔针的工作端外径相适应配合,所述固定端插设到上固定孔内,工作端穿出下固定孔,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上端,所述盖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杆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夹持皮肤修复膜,所述第一压板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的上端活动穿过所
述下固定板、上固定板和盖板,所述限位连杆上套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下固定板和第一压板之间,所述垫板上设有若干让位孔,所述让位孔的位置与所述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当打孔针的固定端完全插设到第一固定孔内后,固定端的上端面正好与上固定板的上端面相平齐,此时盖板的下端面正好与上固定板的上端面相贴合,并且盖板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螺栓连接,可以对打孔针进行压合、固定,防止打孔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上下晃动;
[0010]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使用时,动力组件推动盖板、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向下运动,第二压板接触到垫板后,动力组件继续推动盖板,复位弹簧收缩,打孔针扎入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的皮肤修复膜上,从而实现对皮肤修复膜的打孔操作,垫板上让位孔的设置,可以避免打孔针触碰到底座架,而导致打孔针的损坏;
[0011]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成本低,当打孔针穿设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内后,便可实现打孔针的自动定位,无需再手动调整角度,起到便捷的技术效果;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可以防止工作过程中打孔针发生转动,还能保证打孔针角度的一致性,节省了调整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将安装有打孔针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和盖板放置于打孔器内,可以变手工操作为自动,提高工作效率。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板的中部中空,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所述下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二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结构设置及安装方式,更利于皮肤修复膜的固定与拆下,也便于打孔针对修复膜的打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0015]进一步的,所述垫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销,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位置与所述定位孔的位置相对应。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打孔组件向下运动时,定位销会插入定位孔内,定位销和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对打孔针的打孔位置起到定位作用,使通孔与下固定孔内的打孔针位置对应准确,防止皮肤修复膜的位置发生晃动或改变,从而保证精准打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架内至少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滑杆,所述定位滑杆竖直设置,所述定位滑杆上滑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通过连板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打孔组件沿定位滑杆轴向滑动。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动力组件推动盖板上下运动时,整个打孔组件通过滑动组件在定位滑杆方向上运动,避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工作时,打孔组件发生转动而导致打孔位置不准确。
[0019]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为气缸、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气缸、液压缸或者直线电机均可以实现打孔组件的上下往复运动,所述皮肤修复膜打孔器的设备加工组装适用性强。
[0021]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的动力杆与所述盖板之间通过球铰关节连接。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球铰关节更便于动力组件与盖板之间的连接安装,降低安装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安装难度。
[0023]进一步的,所述打孔针的工作端包括针杆和针头,所述针杆为实心,所述针头为内部中空,所述针头下断面为倾斜状,所述打孔针的固定端为三角形、多边形、D形或不规则状等其他非圆形结构;所述打孔针的固定端上表面优选为D形。
[002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针头设置为中空状,可以使打出的孔呈半圆形,更能贴合人工皮肤的性能要求,同时将针杆设置为实心,清理时只需将针杆和针头的内部清理干净即可,清洁过程中无死角,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打孔针的清洁度,保证无菌操作;采用非圆形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打孔针在工作过程中发生转动,打孔针的固定端上表面为D形,在生产过程中,当固定端一面加工为半圆形状后,可直接将固定端的另一面直接切下,成型比较容易。
[0025]进一步的,所述皮肤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皮肤修复膜打孔器包括底座架(1)、动力组件(2)、打孔组件和垫板(3),所述动力组件(2)固定安装在底座架(1)上,所述动力组件(2)驱动打孔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垫板(3)安装于所述底座架(1)的底部;所述打孔组件包括:盖板(4)、上固定板(5)、下固定板(6)、第一压板(7)、第二压板(8)和打孔针(9),所述上固定板(5)内设有若干上固定孔(10),所述下固定板(6)内设有若干下固定孔(11),所述上固定孔(10)与所述下固定孔(11)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打孔针(9)设有固定端(12)和工作端(13),所述上固定孔(10)的内径与所述打孔针(9)的固定端(12)外径相适应配合,所述下固定孔(11)的内径与所述打孔针(9)的工作端(13)外径相适应配合,所述固定端(12)插设到上固定孔(10)内,工作端(13)穿出下固定孔(11),所述盖板(4)安装在所述上固定板(5)的上端,所述盖板(4)、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6)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组件(2)连接所述盖板(4),所述第一压板(7)和第二压板(8)之间夹持皮肤修复膜,所述第一压板(7)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连杆(15),所述限位连杆(15)的上端活动穿过所述下固定板(6)、上固定板(5)和盖板(4),所述限位连杆(15)上套接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位于所述下固定板(6)和第一压板(7)之间,所述垫板(3)上设有若干让位孔(17),所述让位孔(17)的位置与通孔(14)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皮肤修复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登强李垠埔马百聚杨磊刘炳秀王正王翼牟晓俐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