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41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厌氧反应器。该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内部空间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反应区的底部配置有进水布水装置,进水布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相连通,沉淀区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收集装置;多个三相分离器,布置在反应区和沉淀区之间,每个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出口连通气提管;一层导流装置或位于不同高度的两层以上导流装置,布置在进水布水装置和多个三相分离器之间,每层导流装置包括沿横向并排且间隔排布的多个流态导流器,每个流态导流器的内部形成在横向上呈现下宽上窄的导流腔,且导流腔的顶部开设敞口;位于反应器的上方的气液分离罐,其连通气提管并且顶部设置排气口;以及回流布水装置,布置在反应区的底部并通过向上延伸的沉降管连通于气液分离罐的底部。气液分离罐的底部。气液分离罐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厌氧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涉及一种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处理技术是最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之一。其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简单的无机物、甲烷、二氧化碳等,或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将废水中的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等,使废水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0003]根据微生物是否需要供氧,生物处理技术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与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0004]厌氧生物技术是指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比如利用厌氧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使之无害化。或利用反硝化细菌的还原作用去除废水中的硝酸盐氮。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代表工艺有UASB工艺。UASB工艺目前多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但将厌氧细菌更换成反硝化细菌,即可用于硝酸盐氮废水的脱氮处理。
[0005]UASB工艺用于有机废水、硝酸盐氮废水的处理时,废水与微生物的混合是依靠进水的水力搅拌作用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甲烷、二氧化碳、氮气形成的气力搅拌作用来实现的。但在实践中,两者共同产生的搅拌作用相对较弱,不能实现微生物与废水的充分混合与接触,影响传质效率,进而进降低废水的处理效率。
[0006]另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气体,往往会以微小气泡的形式依附在微生物表面上,使微生物浮力增加,进而上浮,在UASB反应区上部形成大量浮泥。浮泥的产生使微生物滞留在反应区的上部,这样会降低微生物与废水的充分接触而影响传质效率。同时大量浮泥的产生易会堵塞三相分离器,影响其正常运作。
[0007]依附在微生物表面上的气泡如果不能在进入三相分离器之前,将其与微生物分离,还易造成微生物进入沉淀区,随出水带走,造成跑泥现象。
[0008]同时,现有的厌氧反应器颗粒污泥形成困难且颗粒污泥占比相对较低。
[0009]从工艺要求来看,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时与微生物分离是最理想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厌氧生物技术所存在的弊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反应器,其能够显著提升反应器的传质效率,进而提升处理效率,同时不易形成浮泥且可以促进污泥颗粒化,又可以改善出水跑泥现象。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其包括:
[0012]储水箱;
[0013]反应器,内部空间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的底部配置有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进水布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所述沉淀区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收集装置;
[0014]多个三相分离器,布置在所述反应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每个所述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出口连通气提管;
[0015]一层导流装置或位于不同高度的两层以上导流装置,布置在所述进水布水装置和所述多个三相分离器之间,每层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沿横向并排且间隔排布的多个流态导流器,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的内部形成在横向上呈现下宽上窄的导流腔,且所述导流腔的顶部开设敞口;
[0016]位于所述反应器的上方的气液分离罐,其连通所述气提管并且顶部设置排气口;以及,
[0017]回流布水装置,布置在所述反应区的底部并通过向上延伸的沉降管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底部。
[0018]优选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
[0019]取样管,其具有延伸至所述反应区的取样口,所述取样管配置有控制所述取样口开启或关闭的阀门;以及,
[0020]pH探头,其布置在所述取样管上并位于所述阀门的下游。
[0021]优选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
[0022]加酸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储水箱或所述进水管通过加酸管相连通的酸储存桶,以及配置在所述加酸管上的第一加药泵;
[0023]控制装置,其与所述pH探头和所述第一加药泵相连接,并配置为根据所述pH探头的探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加药泵的开闭。
[0024]优选地,所述取样管具有分别延伸至所述反应区的不同高度处的多个取样口,并配置有与所述多个取样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阀门;
[0025]所述多个三相分离器与最上一层所述导流装置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导流装置之间、以及最下一层所述导流装置的下方均具有所述取样口。
[0026]优选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连通在所述取样管和所述气液分离罐之间的取样回流管;
[0027]并且,所述取样回流管具有自下而上延伸的气提管段,且所述气提管段底端连通供气装置;或者,所述取样回流管中设置回流泵。
[0028]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上配置有进水泵、流量计以及硝酸盐氮测定仪;
[0029]所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
[0030]碳源补充装置,其包括与所述进水管通过加碳管相连通的碳源储存桶,以及配置在所述加碳管上的第二加药泵;
[0031]控制装置,其与进水泵、流量计、硝酸盐氮测定仪以及所述第二加药泵相连接,并配置为根据所述硝酸盐氮测定仪的测定结果控制所述第二加药泵和所述进水泵的流量比。
[0032]优选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
[0033]集流装置,布置在所述反应区的顶部并位于所述三相分离器的下方;
[0034]回流布水装置,布置在所述反应区的底部,其通过回流管连通至所述集流装置;以及,
[0035]驱动泵,布置在所述回流管上并用于驱动流体从所述集流装置经所述回流管向所述回流布水装置流动。
[0036]优选地,厌氧反应器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反应区底部的布气装置,所述布气装置通过回气管连通至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上部;
[0037]所述回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泵,所述第二驱动泵用于驱动气体从所述气液分离罐经所述回气管向所述布气装置流动。
[0038]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排气口设置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末端延伸入液封装置内。
[0039]优选地,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其纵向两端分别与所述反应器的侧壁相接,且其内部设置一个或多个竖直分隔板,以将其导流腔分隔成沿纵向并排的多个单元格;
[0040]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包括在横向上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具有上部的倾斜平板和下部的竖直平板。
[0041]优选地,所述多个三相分离器分为:
[0042]多个下层三相分离器,沿横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及,
[0043]多个上层三相分离器,与所述下层三相分离器沿横向交替错位排布,每个上层三相分离器包括内层结构和外层结构,所述内层结构的内部具有下端敞口和上端敞口,且其下端敞口完全覆盖相邻两个下层三相分离器之间的间隙,所述外层结构包覆在所述内层结构外部且与所述内层结构之间形成回流间隙。
[004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采用厌氧反应器处理硝酸盐氮废水或有机废水时,利用导流装置汇聚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散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再集中释放,以使其产生更加剧烈的气力搅拌效果。强烈的气力搅拌效果可以使废水与微生物充分混合与接触,提高传质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箱;反应器,内部空间分为下部的反应区和上部的沉淀区,所述反应区的底部配置有进水布水装置,所述进水布水装置通过进水管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所述沉淀区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收集装置;多个三相分离器,布置在所述反应区和所述沉淀区之间,每个所述三相分离器的顶部出口连通气提管;一层导流装置或位于不同高度的两层以上导流装置,布置在所述进水布水装置和所述多个三相分离器之间,每层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沿横向并排且间隔排布的多个流态导流器,每个所述流态导流器的内部形成在横向上呈现下宽上窄的导流腔,且所述导流腔的顶部开设敞口;位于所述反应器的上方的气液分离罐,其连通所述气提管并且顶部设置排气口;以及,回流布水装置,布置在所述反应区的底部并通过向上延伸的沉降管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样管,其具有延伸至所述反应区的取样口,所述取样管配置有控制所述取样口开启或关闭的阀门;以及,pH探头,其布置在所述取样管上并位于所述阀门的下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酸装置,其包括与所述储水箱或所述进水管通过加酸管相连通的酸储存桶,以及配置在所述加酸管上的第一加药泵;控制装置,其与所述pH探头和所述第一加药泵相连接,并配置为根据所述pH探头的探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加药泵的开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管具有分别延伸至所述反应区的不同高度处的多个取样口,并配置有与所述多个取样口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阀门;所述多个三相分离器与最上一层所述导流装置之间、任意相邻两层所述导流装置之间、以及最下一层所述导流装置的下方均具有所述取样口。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在所述取样管和所述气液分离罐之间的取样回流管;并且,所述取样回流管具有自下而上延伸的气提管段,且所述气提管段底端连通供气装置;或者,所述取样回流管中设置回流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