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5522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该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J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环境微生物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求,塑料制品和抗生素药物被广泛应用,由于处置不当和过量使用导致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进入水土环境中,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成为近年来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
[0003]由于聚乙烯微塑料分解周期长,无法及时从土壤环境中去除,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而微塑料暴露于土壤环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抗生素等其他污染物产生作用。因此,除研发环境友好的塑料制品外,对聚乙烯等微塑料亟待开发安全绿色的处理技术。相比之下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对于微塑料复合污染较为合理,其对环境污染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有效解决微塑料污染的有力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株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该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J

MPs

SAs菌株,该菌株已于2021年11月0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707。
[0007]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将待分离样品通过富集培养,接至以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富集、筛选、分离,进而获得一株能够利用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
[0008]所述待分离样品为环境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污染土壤。
[0009]所述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组分为K2HPO4·
3H2O 1g,KH2PO
4 1g,NaCl 0.5g,MgSO4·
7H2O 0.5g,NH4Cl 0.5g,CaCl
2 0.3g,FeSO4·
7H2O0.003g,ZnSO4·
7H2O 0.003g;将上述试剂溶解于1L灭菌超纯水中,调节pH至7.5即为液体培养基;将上述试剂中加入15g琼脂即为固体培养基。
[0010]一种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应用,所述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J

MPs

SAs通过与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接触,利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聚乙烯微塑料复合磺胺类抗生素污染。
[0011]所述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J

MPs

SAs在土壤生物降解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土壤环境中分离筛选
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坑胜诉降解菌的方法,通过富集培养,转接至以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富集筛选,多次划线分离,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利用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以及能源的降解菌J

MPs

SAs;对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将所得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已有的序列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J

MPs

SAs与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相似性为98.2%,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将其鉴定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 J

MPs

SAs)。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菌株对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菌株进行聚乙烯微塑料降解,在60天内最大的降解率为4.20%;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菌株进行四种磺胺类抗生素降解,最大降解率分别为ST(96%)、SM(86%)、SM2(72%)和SMX(64%),这为利用生物降解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土壤提供了一种可行技术手段。2、本专利技术方法绿色无污染,成本相对较低,为土壤环境中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了新资源和思路,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J

MPs

SAs的生长曲线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J

MPs

SAs的菌落形态特征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J

MPs

SAs在60天时的偏光显微镜下的形貌(a为降解前;b为接种J

MPs

SAs降解60天后);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降解菌J

MPs

SAs降解前后接触角变化图(a为降解前;b为接种J

MPs

SAs降解60天后);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四种磺胺类抗生素被降解的去除率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0]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株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该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J

MPs

SAs菌株,该菌株已于2021年11月0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707。
[0021]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具体为:将待分离样品通过富集培养,接至以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富集、筛选、分离,进而获得一株能够利用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所述待分离样品为环境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污染土壤。
[0022]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组分为K2HPO4·
3H2O 1g,KH2PO
4 1g,NaCl 0.5g,MgSO4·
7H2O 0.5g,NH4Cl 0.5g,CaCl
2 0.3g,FeSO4·
7H2O 0.003g,ZnSO4·
7H2O 0.003g;将上述试剂溶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为解鸟氨酸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J

MPs

SAs菌株,该菌株已于2021年11月0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707。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分离样品通过富集培养,接至以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富集、筛选、分离,进而获得一株能够利用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分离样品为环境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污染土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微塑料与磺胺类抗生素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微塑料和磺胺类抗生素为碳源的培养基组分为K2HPO4·
3H2O 1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祥李硕王浩张居嘉南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