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PI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5098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0
本申请涉及薄膜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石墨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薄膜领域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片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散热效率高、占用空间小以及重量轻的优点,一般石墨片是由石墨烯复合薄膜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后制得的。而目前的石墨片主要用于小型的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大功率LED照明、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以及移动电话等,应用范围较窄。其原因是因为石墨片的导热不佳,不能提供很好的散热性能。因此从石墨片的本质进行改性。
[0003]PI薄膜是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等等,而石墨烯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因此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药物传递等领域广泛应用。
[0004]一般石墨烯复合聚酰亚胺薄膜后,需要经碳化和石墨化后,从而制得的石墨片,但目前,对于石墨烯复合聚酰亚胺薄膜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但经碳化和石墨化制得的石墨片仍存在导热不佳、工艺复杂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石墨烯

PI薄膜经碳化和石墨化后制得的石墨片的导热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

PI薄膜,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4'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16

20份4,4
’‑
二氨基二苯醚:16

20份改性剂:100

123份填充剂:1

2份粘结剂:0.1

0.3份;所述改性剂为石墨烯与N

甲基
‑2‑
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
[0007]上述技术方案所采用的原料和原料的重量份,均为本申请较佳原料组成和重量份范围,通过4,4'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反应生成得到聚酰亚胺,通过加入填充剂,使石墨烯

PI薄膜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以及强度,而粘结剂具有粘附性,提高填充剂与其他原料的粘接性,通过改性剂对进行对聚酰亚胺优化改性,该改性剂由石墨烯和N

甲基
‑2‑
吡咯烷酮混合制成,N

甲基
‑2‑
吡咯烷酮作为助溶剂和分散剂,使石墨烯均匀分散于4,4'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和4,4
’‑
二氨基二苯醚中,得到石墨烯分散均匀的石墨烯

PI薄膜,进而使石墨烯

PI薄膜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后得到的石墨片具有较好的导热性。
[0008]优选的,所述石墨烯与N

甲基
‑2‑
吡咯烷酮以重量份比为1.7

2.1:100。
[0009]通过该重量份比的范围,能够使石墨烯均匀分散于N

甲基
‑2‑
吡咯烷酮中,提高石墨烯在石墨烯

PI薄膜的分散性,得到石墨烯分散均匀的石墨烯

PI薄膜,进而提高石墨片的导热性。
[0010]优选的,所述石墨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称取1

3份氧化石墨烯、100

120份分数为7

12%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振动30

60min,得到混合物A,备用;步骤2: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

5份氢氧化钾,加入至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A中,搅拌溶解,振动30

40min,得到混合物B,备用;步骤3:按照重量份计,称取0.5

1份亚硫酸钠和3

5份氨水,混合均匀,加入至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中,加热至70

85℃,反应1

3h,冷却至常温,3

5次过滤冲洗,烘干,研磨,过筛20

50目,得到石墨烯。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步加入,提高碱性,再通过振荡的作用,使氧化石墨烯分散更加均匀,通过加入亚硫酸钠和氨水作为还原剂,使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通过该制备步骤制得的石墨烯含有羧基、羟基以及环氧基,容易与有机物结合反应,其导热性能优于氧化石墨烯,因此,通过加入石墨烯,使得复合石墨烯

PI薄膜经过碳化后得到的石墨片获得较好的导热性,当石墨片应用于电子产品时,能够提高电子产品的导热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按照重量份计,称取5

7份石墨、0.1

2份六偏磷酸钠和200

250份质量分数为90

95%的浓硫酸,搅拌30

60min,得到混合物Ⅰ,备用;步骤B: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

5份过硫酸钠,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Ⅰ中,搅拌溶解,加热至45

55℃,搅拌反应50

80min,得到混合物Ⅱ,备用;步骤C:按照重量份计,称取1

3份硝酸钠,加入至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Ⅱ中,搅拌溶解,加热至65

75℃,搅拌反应30

50min,得到混合物Ⅲ,备用;步骤D: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00

350份质量分数为2

5%的双氧水,加入至步骤C得到的混合物Ⅲ中,搅拌反应20

30min,冷却至常温,过滤,去离子水冲洗,将得到的固体潜泡于质量分数10

15%碳酸钠溶液3

5min,过滤、去离子水冲洗,过滤,烘干,研磨,过筛20

50目,得到氧化石墨烯。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提高石墨在硫酸中的分散作用,浓硫酸的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对石墨表层进行初步氧化,通过加入过硫酸钠,使氧化性增强,通过升温,可使高石墨的碳原子运动剧烈,使得硫酸根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进入石墨内部离子层,使得石墨层间间距增大,再通过双氧水,使石墨深度氧化,而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起到中和作用,通过去离子水的清洗,得到氧化石墨烯,该过程制得的氧化石墨烯纯度更高,且含有大量的亲水集团,如羟基、羧基、环氧基等,通过该氧化石墨烯还原得到的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且易与有机物结合,使得石墨烯容易分散于石墨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其特征在于,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4,4'

氧双邻苯二甲酸酐:16

20份4,4
’‑
二氨基二苯醚:16

20份改性剂:100

123份填充剂:1

2份粘结剂:0.1

0.3份;所述改性剂为石墨烯与N

甲基
‑2‑
吡咯烷酮的混合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与N

甲基
‑2‑
吡咯烷酮以重量份比为1.7

2.1: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称取1

3份氧化石墨烯、100

120份质量分数为7

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均匀,振动30

60min,得到混合物A,备用;步骤2: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

5份氢氧化钾,加入至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A中,搅拌溶解,振动30

40min,得到混合物B,备用;步骤3:按照重量份计,称取0.5

1份亚硫酸钠和3

5份氨水,混合均匀,加入至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B中,加热至70

85℃,反应1

3h,冷却至常温,3

5次过滤冲洗,烘干,研磨,过筛20

50目,得到石墨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

PI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按照重量份计,称取5

7份石墨、0.1

2份六偏磷酸钠和200

250份质量分数为90

95%的浓硫酸,搅拌30

60min,得到混合物Ⅰ,备用;步骤B: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

5份过硫酸钠,加入至步骤A得到的混合物Ⅰ中,搅拌溶解,加热至45

55℃,搅拌反应50

80min,得到混合物Ⅱ,备用;步骤C:按照重量份计,称取1

3份硝酸钠,加入至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Ⅱ中,搅拌溶解,加热至65

75℃,搅拌反应30

50min,得到混合物Ⅲ,备用;步骤D:按照重量份计,称取300

350份质量分数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成朱全红施立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亿导热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