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508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有源层、栅极层以及金属层,通过在第二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脉冲上升沿到来时强制拉低第一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电位,能够缩短显示区中各扫描信号的电位下降时间;同时,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构建控制走线与电位传输线至少部分重叠,能够尽可能地增加开口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刷新频率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显示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高刷新频率屏幕能够带来更加流畅的视觉体验,降低人眼的疲劳,并且随着各类应用软件对高刷新频率屏幕的适配,消费者也能够从高刷新频率屏幕获得更佳的观感和娱乐体验。传统显示设备的刷新频率一般为60Hz,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90Hz、120Hz、150Hz甚至更高刷新频率的显示设备,从面板设计角度来讲,实现更高的刷新频率会受到器件性能、驱动能力、充电率等因素影响,例如在逐行扫描过程中,上一行扫描信号的下降沿或者上升沿会因其行负载导致关闭或者开启延迟,当逐行扫描的速度更快时,会发生充电异常导致的显示串扰。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在其显示区中使得扫描信号的下降沿或者上升沿所用时间更短,同时能够获得尽可能高的开口率。
[0004]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关于
技术介绍
的介绍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完整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不能仅仅由于其出现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中,而认为上述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缓解显示区中扫描信号的电位跳变过程所用时间较长及开口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有源层、栅极层以及金属层,有源层包括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和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栅极层包括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一个、辅助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控制走线的一端与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第二扫描线与辅助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金属层包括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另一个、辅助晶体管的源极以及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辅助晶体管的源极与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控制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辅助晶体管的漏极与电位传输线、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电性连接;其中,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电位传输线与控制走线至少部分重叠。
[0007]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层还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第二方向上,电位传输线与控制线位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且靠近第二数据线。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源层还包括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位于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和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之间,且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以及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依次沿第一方向排列。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电位传输线包括第一主干部,控制走线包括第二主干部,
第二主干部与金属层上的投影与第一主干部重叠;且第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二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主干部至第二数据线之间的距离为1.2微米至2.8微米。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电位传输线还包括第一绕线部,控制走线还包括第二绕线部,第二绕线部在金属层上的投影与第一绕线部重叠;且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在金属层上的投影至第一绕线部的距离小于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于金属层上的投影至第一主干部的距离。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扫描线包括第三主干部和第三绕线部,第三绕线部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二直线部以及第三直线部,第二直线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三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第三主干部、第一直线部或者第三直线部、第二直线部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且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互不重叠;第二直线部与有源层上的投影与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第三主干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第二距离之和,第二距离为第二直线部与第三主干部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有源层还包括写入晶体管的半导体结构,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第一数据线于有源层上的投影与半导体结构的一部分重叠且电性连接;半导体结构的另一部分在金属层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数据线与第二数据线之间;其中,写入晶体管用于控制数据信号写入至对应的像素中。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至少一侧;与栅极驱动电路的距离越大,辅助晶体管的分布密度相同或者逐渐增大;其中,分布密度为单位面积内辅助晶体管的数量。
[0015]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其中,第一扫描线用于传输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扫描线用于传输第二扫描信号;同一帧中,第一扫描信号的脉冲早于或者晚于第二扫描信号的脉冲。
[0016]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电性连接控制走线的一端与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第二扫描线与辅助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辅助晶体管的源极与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控制走线的另一端,以及电性连接辅助晶体管的漏极与电位传输线、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可以在第二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脉冲上升沿到来时强制拉低第一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电位,能够缩短显示区中各扫描信号的电位下降时间,或者,也可以在第二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脉冲下降沿到来时强制拉高第一扫描线中扫描信号的电位,能够缩短显示区中各扫描信号的电位上升时间;同时,分别构造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一个于栅极层、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另一个于金属层中,且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构建控制走线与电位传输线至少部分重叠,可以以较少的空间完成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以及辅助晶体管这些新增结构的版图布局,能够尽可能地增加开口率。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001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电性原理示意图。
[0019]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单元的分布示意图。
[0020]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辅助晶体管、控制走线以及电位传输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版图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3]有鉴于传统技术方案中显示区内扫描信号的下降沿或者上升沿所用时间较长的不足,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请参阅图1至图4,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可以分为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在非显示区NA中构造有第N级栅极驱动单元11、第N+1级栅极驱动单元12、第N+2级栅极驱动单元13等多个级联的栅极驱动单元,以构成显示面板所需的栅极驱动电路,该栅极驱动电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包括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和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栅极层,所述栅极层包括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一个、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扫描线以及第二扫描线,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扫描线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控制走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扫描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扫描线与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以及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括所述控制走线/电位传输线中的另一个、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源极以及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所述控制走线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电位传输线、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电性连接;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位传输线与所述控制走线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还包括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二数据线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电位传输线位于所述第一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二数据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层还包括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位于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和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之间,且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区、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沟道区以及所述辅助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区依次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传输线包括第一主干部,所述控制走线包括第二主干部,所述第二主干部与所述金属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主干部重叠;且所述第二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主干部的延伸方向或者所述第二主干部的延伸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主干部至所述第二数据线之间的距离为1.2微米至2.8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传输线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王超刘广辉刘立旺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