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4440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42
本申请公开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包括:牵引车头、换电平台、多个底托和换电机构。牵引车头具有鞍座。换电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连接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中间连接车体,中间连接体分别与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平台具有平台本体和连接平台本体的鹅颈部,鹅颈部通过牵引销和鞍座可拆卸地连接。各底托设置在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底托用于安装电池箱。换电机构设置在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在中间连接体拆卸的状态下,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之间形成供电动设备驶入的换电通道。本申请的新型换电设备利用汽车装备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辆、电动工程设备等电动机械进行快速能源补充。等电动机械进行快速能源补充。等电动机械进行快速能源补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换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换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电动装备的能源补给大多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方式为充电方式,通过充电桩进行充电,实现能源补给。第二种方式为换电站式的换电方式,通过建筑换电站(或换电专用装置)实现能源补给。
[0003]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344万辆,同比增长72.85%。但充电场站的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小于1:3.4,并且其中80%以上为交流慢充桩,而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电动客车等电动装备所需求的大功率直流快充桩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动装备的应用和发展。
[0004]基于此,解决客户里程焦虑、快速救援等需求的高效的能源补充方式亟待发展。并且目前的充换电场站几乎都是固定式的,而电动重卡、电动工程机械等产品运营地点相对不固定,往往跟随工程而变动,加上固定式的充换电场站一般需要投入不菲的基建费用,一旦运营地点变动,这些都成为了沉没成本。另外,在开拓运营新线路时,充电场站的选址一般不能一蹴而就,固定式的充电场站往往导致投入较大的试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利用汽车装备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辆、电动工程设备等电动机械进行快速能源补充。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包括:
[0008]牵引车头,所述牵引车头具有鞍座;
[0009]换电平台,所述换电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中间连接车体,所述中间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具有平台本体和连接所述平台本体的鹅颈部,所述鹅颈部通过牵引销和所述鞍座可拆卸地连接;
[0010]多个底托,各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所述底托用于安装电池箱;
[0011]换电机构,所述换电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
[0012]其中,在所述中间连接体拆卸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形成供电动设备驶入的换电通道。
[0013]可选的,所述中间连接体一侧通过第一锁具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中间连接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锁具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
[0014]可选的,所述中间连接体为平板状。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平台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支腿,所述第二平台沿
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支腿。
[0016]可选的,所述换电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电平台上的桁架机构和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桁架机构上的换电机器人,所述换电机器人能抓取或释放电池箱。
[0017]可选的,所述桁架机构包括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换电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换电机器人能沿所述第一导轨平移。
[0018]可选的,所述桁架机构还包括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和所述第一导轨相垂直,所述第二导轨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换电机器人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
[0019]可选的,所述桁架机构上设置水平仪。
[0020]可选的,所述换电机器人包括框架和抓具,所述框架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通过吊绳和所述抓具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底托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底托上位于两导向机构之间设置连接器母端,所述电池箱底部设置连接器公端;
[0022]在所述电池箱安装在所述底托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器公端和所述连接器母端电连接。
[0023]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申请的新型换电设备利用汽车装备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辆、电动工程设备等电动机械进行快速能源补充。
[002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换电设备对电动机械进行换电的状态图;
[002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换电设备移动时的状态图;
[0029]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换电设备上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电池箱上未设置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牵引车头;11、鞍座;2、第一平台;21、鹅颈部;3、第二平台; 4、中间连接体;5、底托;51、连接器母端;52、导向机构;53、锁止机构;54、充电插座;6、电池箱;7、升降支腿;8、换电机构;81、换电机器人;82、第一导轨;83、第二导轨;9、电动机械。
[003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36]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37]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0038]实施例一
[0039]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包括:牵引车头1、换电平台、换电机构8和底托5。所述换电平台包括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和连接所述第一平台2和第二平台3的中间连接体4,所述中间连接体4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2和第二平台3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2和所述牵引车头1相连接。各所述底托5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2和/或第二平台3 上,所述底托5用于安装电池箱6。所述换电机构8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 2和/或第二平台3上。在所述中间连接体4拆卸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平台 2和所述第二平台3之间形成供电动机械驶入的换电通道。电动机械9可以行进至换电通道内,方便换电设备执行换电动作。通过中间连接体4的设置,限定了换电通道的宽度,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难度,提高了换电效率。
[0040]本申请的新型换电设备利用汽车装备技术及控制技术实现对电动车辆、电动工程设备等电动机械9进行快速能源补充。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车头,所述牵引车头具有鞍座;换电平台,所述换电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中间连接体,所述中间连接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平台具有平台本体和连接所述平台本体的鹅颈部,所述鹅颈部通过牵引销和所述鞍座可拆卸地连接;多个底托,各所述底托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所述底托用于安装电池箱;换电机构,所述换电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和/或第二平台上;其中,在所述中间连接体拆卸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形成供电动设备驶入的换电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体一侧通过第一锁具连接在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中间连接体的另一侧通过第二锁具连接在所述第二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体为平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支腿,所述第二平台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升降支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换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宁郭鹏李冠华栓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融和智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