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99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测试平台由从低到高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道、第一连接坡道、测试坡道、第二连接坡道和第二平道构成,其中测试坡道的坡度大于连接坡道的坡度。通过将测试坡道的坡度设置成需绝缘斗臂车在实际应用环境中需要行经的最大坡度,并设置连接坡道将测试坡道和平道连接起来,以确保具有不同接近角和离去角的绝缘斗臂车能安全驶进和驶出测试坡道,然后让待测试绝缘斗臂车从第一平道驶向第二平道,根据绝缘斗臂车在测试坡道的行进情况即可判定绝缘斗臂车的爬坡性能,完成爬坡性能的测试。坡性能的测试。坡性能的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性能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系统的相关作业中,常需要进行高空带电作业,而绝缘斗臂车能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稳定的作业条件,符合作业需求,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作业中。同时,电力作业的环境复杂—多为山地,作业车辆沿途要行经大量的徒坡,所以对绝缘斗臂车的爬坡性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对绝缘斗臂车的爬坡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能符合作业环境要求。但是现在市场上缺乏绝缘斗臂车爬坡的测试平台和测试方法,导致无法确定绝缘斗臂车的爬坡性能是否符合特定的作业要求,进而限制了绝缘斗臂车的安全使用和绝缘斗臂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亟需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解决了因缺乏用于测试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的测试平台导致绝缘斗臂车的发展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包括:
[0005]测试坡道、第一连接坡道、第二连接坡道、第一平道和第二平道;
[0006]该测试坡道的一端通过该第一连接坡道与该第一平道连接,另一端通过该第二连接坡道与该第二平道连接;
[0007]该测试坡道的坡度大于连接坡道的坡度。
[0008]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该测试坡道的坡度取值范围为28%~44%;
[0009]该测试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16米;/>[0010]连接坡道的坡度取值范围为14%~22%;
[0011]该第一连接坡道的长度与该测试坡道的长度相同;
[0012]该第二连接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7~10米。
[0013]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该测试坡道的坡度最优取值为34%;
[0014]该测试坡道的长度最优取值为15米;
[0015]该连接坡道的坡道最优取值为17%;
[0016]坡道和平道的宽度为3.5米。
[0017]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还包括:第一弧形坡道、第二弧形坡道和第三弧形坡道;
[0018]该第一弧形坡道将该第一连接坡道和该测试坡道平滑连接;
[0019]该第二弧形坡道将该测试坡道和该第二连接坡道平滑连接;
[0020]该第三弧形坡道将该第二连接坡道和该第二平道平滑连接。
[0021]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弧形坡道的高度取值范围为0.15~0.25米;
[0022]该第一弧形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0.8~1.2米;
[0023]该第二弧形坡道和第三弧形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0.4~0.6米。
[0024]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坡道和平道由五层材料构成;
[0025]该五层材料从外到内依次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和顶配碎石层。
[0026]结合第五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该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该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和该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相等;
[0027]该顶配碎石层的厚度大于该水泥稳定碎石层的厚度。
[0028]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还包括:车辆监控系统;
[0029]该车辆监控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显示单元;
[0030]该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的行进信息;
[0031]该数据处理单元对该行进信息进行分析得到该车辆的行进状态;
[0032]该显示单元显示该行进状态。
[0033]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还包括:安全防护装置;
[0034]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护栏、灭火装备和医疗救治装备;
[0035]该安全护栏设置在坡道和平道的两侧。
[0036]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测试平台中,还包括:用于指示驾驶员的行车标识;
[0037]该行车标识包括:行车标线和行车指示牌;
[0038]该行车标线设置在坡道和平道的行车面;
[0039]该行车指示牌设置在该坡道和该平道的两侧。
[0040]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1]①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设置有测试坡道、第一连接坡道、第二连接坡道、第一平道和第二平道;从低到高,第一平道、第一连接坡道、测试坡道、第二连接坡道和第二平道依次连接,其中测试坡道的坡度大于连接坡道的坡度。通过将测试坡道的坡度设置成需要绝缘斗臂车在实际应用环境中行经的最大坡度,并设置连接坡道将测试坡道和平道连接起来,以确保具有不同接近角和离去角的绝缘斗臂车能安全驶进和驶出测试坡道,然后让待测试绝缘斗臂车从第一平道驶向第二平道,根据绝缘斗臂车在测试坡道的行进情况即可判定绝缘斗臂车的爬坡性能,完成爬坡性能的测试。
[0042]②
绝缘斗臂车在测试过程中,会经历从平道进入坡道,从坡道进入坡道的,从坡道进入平道三种情况,通过设置不同的坡道坡度和坡道长度,不仅模拟出绝缘斗臂车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大部分坡道情况,能完成对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较为全面的测试,还能根据不同型号绝缘斗臂车的车长调整坡道长度,即测试平台能适配不同型号的绝缘斗臂车,通用性高。
[0043]③
通过设置弧形坡道将坡度不同的坡道或坡道与平道平滑连接起来,有效避免了绝缘斗臂车在行经坡度突变处产生过大颠簸,保证了绝缘斗臂车的平稳行进。
[0044]④
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层、水泥稳定
碎石层和顶配碎石层分层筑造测试平台的坡道和平道,采用了科学的配置方案,能确保测试平台经久耐用,且最外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使得测试平台的行车面在收到损坏时更易修复。
附图说明
[00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4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出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示出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0048]其中:10

测试坡道,20

第一连接坡道,21

第二连接坡道,30

第一弧形坡道,31

第二弧形坡道,32

第三弧形坡道,40

第一平道,41

第二平道,50

摄像头,6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坡道、第一连接坡道、第二连接坡道、第一平道和第二平道;所述测试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坡道与所述第一平道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坡道与所述第二平道连接;所述测试坡道的坡度大于连接坡道的坡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坡道的坡度取值范围为28%~44%;所述测试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10~16米;连接坡道的坡度取值范围为14%~22%;所述第一连接坡道的长度与所述测试坡道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7~10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坡道的坡度最优取值为34%;所述测试坡道的长度最优取值为15米;所述连接坡道的坡道最优取值为17%;坡道和平道的宽度为3.5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弧形坡道、第二弧形坡道和第三弧形坡道;所述第一弧形坡道将所述第一连接坡道和所述测试坡道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坡道将所述测试坡道和所述第二连接坡道平滑连接;所述第三弧形坡道将所述第二连接坡道和所述第二平道平滑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绝缘斗臂车爬坡性能测试平台,奇特这在于:弧形坡道的高度取值范围为0.15~0.25米;所述第一弧形坡道的长度取值范围为0.8~1.2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才进刘磊李敏李斌历天威唐力贾磊潘锐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