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和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87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和热水器,该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出水管、混流机构以及空气增压泵,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位置处,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混流机构包括混流叶片,所述混流叶片与所述出水管旋转连接;所述空气增压泵的出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该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通过混流机构使气泡水流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进一步增强溶气效果,并通过空气增压泵调节进气量,自适应调节气泡水的生成效果,使气泡水的平均粒径维持小于50微米,外观上呈现为明显的“牛奶浴”状态。状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和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微纳米气泡发生
,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器用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和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微纳米气泡是指直径为0.1

50微米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和普通气泡不同的理化特性。微纳米气泡尺寸非常小,它的表面张力非常低使得 O2分子与水分子更容易结合。由于微纳米气泡直径很小,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毛孔,带走毛孔内的污垢;同时,大量气泡在水中溶解破裂时产生高能超声波,并伴随大量氧负离子产生。这种气泡水可以起到杀菌、提升人体免疫力、改善过敏体质、净化皮肤、滋润补湿等作用。
[0003]现有技术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根据气泡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溶气释放式、引气分散式、微孔散气式、旋流剪切式和多相泵送式几种。采用单一的技术方案在应用于燃气热水器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考虑其安装体积和运行能耗外,用户的热水器接入的水源均带有压力,压力越大其溶气过程越难,生成的微纳米气泡水效果差且不稳定,难以发挥微纳米气泡水的真正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该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通过混流机构使气泡水流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进一步增强溶气效果,并通过空气增压泵调节进气量,自适应调节气泡水的生成效果,使气泡水的平均粒径维持小于50微米,外观上呈现为明显的“牛奶浴”状态。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出水管、混流机构以及空气增压泵,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和进气口;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中部或顶壁中部,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出水管在靠近其与所述壳体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混流机构包括呈螺旋状的混流叶片,所述混流叶片与所述出水管旋转连接,且由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以使所述混流叶片在水流冲击下旋转;所述空气增压泵的出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所述空气增压泵的进气端与外界空气连通,以调节进气量。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混流机构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通过限位机构旋转连接于所述出水管的外壁,所述套管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孔对应的第二进水孔,至少三个所述混流叶片沿所述套管的周向等间隔设置。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七个所述混流叶片沿所述套管的周向等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混流叶片分别沿所述套管的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延伸。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混流叶片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
壳体的间隙为5

20mm,所述套管与所述出水管的间隙为1

5mm。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混流叶片靠近所述第二进水孔的一端为第一端部,所述混流叶片远离所述第二进水孔的一端为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壳体的间隙。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溶气隔板,所述溶气隔板与所述出水管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成溶气腔和混流腔,所述混流机构设置于所述混流腔内,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分别开设于所述溶气腔的侧壁,所述溶气隔板沿其径向间隔设置有第三进水孔。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溶气隔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溶气隔板围设形成所述混流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溶气隔板围设形成所述溶气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以所述壳体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进水口和所述进气口的夹角为90
°ꢀ‑
180
°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进水口处,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有第一挡片,以对进入所述壳体的水流进行缓冲,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有第二挡片,以对进入所述壳体的气流进行缓冲,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进气口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且与所述空气增压泵的出气端可启闭式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空气增压泵之间,以使所述壳体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气增压泵可启闭式连通。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包括前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以及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出水端通过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以使热水进入所述壳体内与空气混合产生气泡水。
[0018]本技术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出水管、混流机构以及空气增压泵,混流叶片与出水管旋转连接,使得水和气体进入混流溶气仓时冲击混流叶片,使得混流叶片绕出水管旋转加强水流的混流作用,使溶有气泡的水流既做离心运动又做轴向运动,进一步增强溶气效果,空气增压泵的出气端与所述壳体的所述进气口连通,气体通过空气增压泵泵入混流溶气仓内,通过空气增压泵调节进气量,自适应调节气泡水的生成效果,使气泡水的平均粒径维持小于50微米,外观上呈现为明显的“牛奶浴”状态。溶气隔板进一步增强气体和水的混合效果,单向阀控制壳体的内腔与空气增压泵出气端的可启闭式连通。
附图说明
[0020]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002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应用于热水器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的混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壳体;11、第一壳体;111、溶气腔;12、第二壳体;121、进水口;122、进气口;123、混流腔;124、安装座;2、出水管;21、第一进水孔; 3、混流机构;31、混流叶片;311、第一端部;312、第二端部;32、套管; 321、第二进水孔;4、空气增压泵;5、溶气隔板;6、进水管;61、第一挡片;7、进气管;71、第二挡片;8、单向阀;9、热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121)和进气口(122);出水管(2),所述出水管(2)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中部或顶壁中部,所述出水管(2)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1),所述出水管(2)在靠近其与所述壳体(1)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水孔(21);混流机构(3),所述混流机构(3)包括呈螺旋状的混流叶片(31),所述混流叶片(31)与所述出水管(2)旋转连接,且由所述出水管(2)的一端螺旋延伸至另一端,以使所述混流叶片(31)在水流冲击下旋转;以及空气增压泵(4),所述空气增压泵(4)的出气端通过所述进气口(122)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连通,所述空气增压泵(4)的进气端与外界空气连通,以调节进气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机构(3)还包括套管(32),所述套管(32)通过限位机构旋转连接于所述出水管(2)的外壁,所述套管(3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孔(21)对应的第二进水孔(321),至少三个所述混流叶片(31)沿所述套管(3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七个所述混流叶片(31)沿所述套管(32)的周向等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混流叶片(31)分别沿所述套管(32)的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叶片(31)远离所述套管(32)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的间隙为5

20mm,所述套管(32)与所述出水管(2)的间隙为1

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叶片(31)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孔(21)的一端为第一端部(311),所述混流叶片(31)远离所述第一进水孔(21)的一端为第二端部(312),所述第一端部(311)与所述壳体(1)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二端部(312)与所述壳体(1)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水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溶气隔板(5),所述溶气隔板(5)与所述出水管(2)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壳体(1)的内腔分成溶气腔(111)和混流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