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378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34
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燃烧器包括:内火盖;外火盖,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外火盖设有外火孔及位于所述外火孔朝向所述外火盖中部一侧的外火盖通孔;外炉腔,限定出与所述外火孔相连通的外炉腔燃气流道,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的流道壁设有连通所述外火盖通孔和外界的外炉腔通孔。外界的空气经外炉腔通孔进入外火盖通孔,再流动至外火孔处,可以为内侧的外火孔(外火盖上外火孔的数量为沿内外方向依次设置的多圈时)或外火孔的内侧部分(外火孔的数量为一圈时)补充二次空气,提高内侧的外火孔或外火孔的内侧部分的燃烧效果。孔的内侧部分的燃烧效果。孔的内侧部分的燃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及燃气灶


[0001]本申请涉及燃气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燃气灶与锅具的换热方式主要包括热辐射、热对流、热传导三种类型,其中热对流占比最高。火孔流出的空燃(空气和燃气)混合气体被点燃形成燃烧状态的气体;该部分燃烧状态的空燃混合气体温度较高,与锅底(锅具底部)的换热为热对流,同时存在小部分热辐射;上述气体燃烧后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继续与锅底进行热对流换热,同时在换热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直至离开锅底。上述为燃气灶燃气燃烧与锅底换热的主要形式。
[0003]现有提高燃气灶热效率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增加聚能罩来实现,聚能罩有单层或多层结构。聚能罩的基本原理为较少无效热损失、降低烟气流速即提高烟气与锅底的换热时间两种主要方式提高效率。其中无效热损失包括:火苗向下(盛液盘、玻璃面板方向)的热辐射损失、火苗即空燃混合气体与周围二次空气的换热损失、高温烟气与二次空气的换热损失等,通过减少上述无效热损失及提高烟气与锅底接触/换热时间的方式提高了锅具吸收的热量。
[0004]当燃气灶的最大热负荷一定的情况下,在同样的锅具直径、锅具与火苗的距离等因素下,高温烟气与锅底的换热系数基本不变,同时为了保证国标要求的CO指标,高温烟气不能一直停留在锅底与聚能罩之间,必须调节排烟间隙(聚能罩支爪的高度)来保证烟气指标,排烟间隙越小,烟气理论停留时间越长,但导致CO超标。因此热负荷一定(内火孔和外火孔燃气总量一定)、热对流换热系数一定、换热面积(锅底面积)等参数无法提高到情况下,锅具吸收的热量基本达到了极限值,无法进一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烧器的热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内火盖;外火盖,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外火盖设有外火孔及位于所述外火孔朝向所述外火盖中部一侧的外火盖通孔;外炉腔,限定出与所述外火孔相连通的外炉腔燃气流道,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的流道壁设有连通所述外火盖通孔和外界的外炉腔通孔。
[0008]可选地,所述外火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火盖均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并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依次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呈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所述外炉腔通孔设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的流道底壁。
[0010]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凸柱,凸设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内,所述凸柱设有连通所述外炉腔通孔和所述外火盖通孔的凸柱通孔,且所述凸柱的数量与所述外火盖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0011]可选地,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气盘,套设在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分气盘设有连通所述内火盖和所述外火盖之间的间隙和外界的分气盘通孔。
[0012]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安装柱,位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内,用于所述分气盘与所述外炉腔之间的连接;连接筋,连接在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凸柱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内火盖设有内火孔及位于所述内火孔朝向所述内火盖中部一侧的内火盖通孔;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炉腔,所述内炉腔设有连通所述内火盖通孔与外界的内炉腔通孔,所述内炉腔包括侧壁,所述侧壁绕设在所述内炉腔通孔的外侧,并与所述内炉腔通孔的外壁面围设出内炉腔燃气流道,所述内火盖盖设于所述内炉腔燃气流道,且所述内火孔与所述内炉腔燃气流道相连通。。
[0014]可选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和点火针,所述侧壁呈沿所述内炉腔通孔的周向延伸的非环形,所述热电偶和所述点火针均设于非环形处。
[0015]可选地,所述内炉腔与所述外炉腔之间限定出二次空气流道,所述二次空气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内火盖和所述外火盖之间的间隙相连通,所述二次空气流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
[0017]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及燃气灶,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18]外界的空气经外炉腔通孔进入外火盖通孔,再流动至外火孔处,为外火孔补充二次空气,提高外火孔处燃气的燃烧效果,从而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
[0019]将外火盖通孔设于外火孔朝向外火盖中部的一侧,可以为内侧的外火孔(外火盖上外火孔的数量为沿内外方向依次设置的多圈时)或外火孔的内侧部分(外火孔的数量为一圈时)补充二次空气,提高内侧的外火孔或外火孔的内侧部分的燃烧效果。
[002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002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辐射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炉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中H

H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图8中M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实线箭头示意火盖通孔中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虚线箭头示意通过辐射层补充的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
[0031]附图标记:
[0032]1、内火盖;11、内火孔;12、内火盖通孔;13、内混气腔;2、外火盖;21、外火孔;22、外火盖通孔;23、外混气腔;3、炉腔;31、内炉腔;311、内炉腔通孔;312、外炉腔通孔;313、内炉腔燃气流道;314、外炉腔;315、外炉腔燃气流道;316、凸柱;317、连接柱;318、连接筋;319、二次空气流道;321、凸柱通孔;322、侧壁;32、分气盘;321、分气盘通孔;322、分气盘固定孔;323、盛液盘固定孔;33、聚能罩;331、上罩;332、下罩;333、底板;334、二次空气通道;34、辐射层;341、第一二次空气导流通道;342、第一安装孔;343、第二安装孔;344、第二二次空气导流通道;345、第一传火槽;346、第二传火槽;4、点火针;5、热电偶;6、导流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火盖;外火盖,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外火盖设有外火孔及位于所述外火孔朝向所述外火盖中部一侧的外火盖通孔;外炉腔,限定出与所述外火孔相连通的外炉腔燃气流道,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的流道壁设有连通所述外火盖通孔和外界的外炉腔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火盖均设于所述内火盖的外侧并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依次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呈沿所述内火盖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所述外炉腔通孔设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的流道底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柱,凸设于所述外炉腔燃气流道内,所述凸柱设有连通所述外炉腔通孔和所述外火盖通孔的凸柱通孔,且所述凸柱的数量与所述外火盖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气盘,套设在所述内火盖的外侧,所述分气盘设有连通所述内火盖和所述外火盖之间的间隙和外界的分气盘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善通方松青王书春贺立军张蒙恩陈雄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