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3413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及装置,所述弯道内未设置链条,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第一缺口,在第三空腔底部设置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小车通行,所述第二缺口用于小车导向及通行,所述第三空腔底部用于小车车轮压踏,技术效果如下: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内未设置链条,使得弯道转弯半径做到更小,节约了水平方向的空间,实现在相同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积放式悬挂轨道,解决了现有的悬挂轨道弯道转弯半径大,水平方向占用空间多的技术难题;弯道设置了第二缺口用于小车的导向,更加便于小车转弯。更加便于小车转弯。更加便于小车转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及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
,特别涉及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积放式悬挂传输设备是一种适应于高生产率、柔性生产系统的运输设备,不仅起着运输作用,而且贯穿整个生产线,集精良的工艺操作、储存和运输功能于一体。随着现代化物流输送技术的飞速发展,积放式悬挂传输设备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中,四门装配线、发动机装配线、整车装配线等。
[0003]现有的积放式悬挂传输设备为双层轨道设计,包括牵引轨和承载轨,牵引轨通过动力链条驱动小车,承载轨用于承载小车,两者是单独制造后再焊接在一起,在拐弯时,因弯道同时也具有动力链条,需要较大的拐弯半径的弯道,对大弧度的弯道进行支撑固定也是个难题,同时其在水平方向上也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工厂集约化生产。
[0004]鉴于此,亟需一种转弯半径较小的弯道及输送装置,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积放式悬挂轨道,便于储存或输送更多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及装置,通过小半径的弯道设计,实现在相同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积放式悬挂轨道。
[0006]为实现上述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首先提供了一种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所述弯道内未设置链条,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第一缺口,在第三空腔底部设置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小车通行,所述第二缺口用于小车导向及通行,所述第三空腔底部用于小车车轮压踏。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道壁厚度为2mm

3mm。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道弧度设置为90度。
[0009]为实现上述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装置,包括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和第一专利技术创造所述的弯道,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均用于传送小车,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均设置有独立的动力链条,所述小车包括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一导向轮、第一驱动块、第一滚轮、第一挂杆,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底部,所述第一驱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顶部,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两侧,所述第一挂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小车包括第二车体、第二导向轮、第二驱动块、第二滚轮、第二挂杆,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底部,所述第二驱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顶部,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两侧,所述第二挂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在所述第一挂杆和所述第二挂杆之间设置横梁,所述动力链条通过驱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使小车运行。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垂直于第二悬挂轨道。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平行于第二悬挂轨道。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块为齿条或摩擦块,所述第二驱动块均为齿条或摩擦块。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块为橡胶块或树脂块。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块厚度为5mm

15mm。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之间通过两个弧度为90度的弯道连接,或者两个弧度为90度的弯道和直行轨道连接。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技术效果如下:
[0017](1)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内未设置链条,使得弯道转弯半径做到更小,节约了水平方向的空间,实现在相同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的积放式悬挂轨道,解决了现有的悬挂轨道弯道转弯半径大,水平方向占用空间多的技术难题;(2)弯道设置了第二缺口用于小车的导向,更加便于小车转弯;(3) 通过第一悬挂轨道驱动第一小车进入弯道,同时第一悬挂轨道还驱动着第二小车,当第一小车进入第二悬挂轨道后由所述第二悬挂轨道引导小车通过弯道,此时,所述第二小车离开第一悬挂轨道。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弯道截面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小车与动力链条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第一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第二示意图。
[0024]其中,1、弯道;2、第一悬挂轨道;3、第二悬挂轨道;4、第一小车车体、5、第一导向轮;6、第一驱动块;7、第一滚轮;8、第一挂杆;9、第二小车车体、10、第二导向轮;11、第二驱动块;12、第二滚轮;13、第二挂杆;14横梁;15、动力链条;16、第一缺口;17、第二缺口;18、第一空腔;19、第二空腔;20、第三空腔;21、直行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
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予以阐述。
[0028]实施例1
[0029]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0]如图1、图2所示,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所述弯道1内未设置链条,包括第一空腔18、第二空腔19和第三空腔20,在第二空腔19和第三空腔 20之间设置第一缺口16,在第三空腔20底部设置第二缺口17,所述第一缺口16用于小车通行,所述第二缺口17用于小车导向及通行,所述第三空腔20底部用于小车车轮压踏。具体地,所述弯道1壁厚度为2mm

3mm,保障小车挂载重物通过时的强度,弯道1可以选择铝型材,也可以选择不锈钢材质等;所述弯道弧度设置为90度,便于不同弯道情形的快速化部署、拓展。
[003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弯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积放式悬挂轨道弯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挂轨道、第二悬挂轨道和弯道,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均用于传送小车,所述第一悬挂轨道和第二悬挂轨道均设置有独立的动力链条,所述小车包括第一小车和第二小车,所述第一小车包括第一车体、第一导向轮、第一驱动块、第一滚轮、第一挂杆,所述第一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底部,所述第一驱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顶部,所述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两侧,所述第一挂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小车包括第二车体、第二导向轮、第二驱动块、第二滚轮、第二挂杆,所述第二导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底部,所述第二驱动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顶部,所述第二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两侧,所述第二挂杆设置于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在所述第一挂杆和所述第二挂杆之间设置横梁,所述动力链条通过驱动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使小车运行,所述弯道内未设置链条,包括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在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之间设置第一缺口,在第三空腔底部设置第二缺口,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明胡麒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巨力输送机械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