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316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上肢康复本体,所述上肢康复本体的上分别设置有刚性圆环A、刚性圆环B、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所述刚性圆环A、刚性圆环B、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上均分别固定有第一绳索结点、第二绳索结点、第三绳索结点与第四绳索结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上肢康复训练技术领域。该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线驱动方式更真实的模拟了肌肉的工作原理,符合人体的运动学规律,线驱动方式也减少了很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力的传导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仅减轻了康复机器人本身的重量,也提高的穿戴的舒适度,为患者全身心投入到康复训练过程中提供基本保障。入到康复训练过程中提供基本保障。入到康复训练过程中提供基本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肢康复训练
,具体为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丰富的临床实践证明,在出现肢体运动功能损伤后,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充分激发人体组织的自我修复的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传统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一般由理疗师辅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通过人为地驱动肢体运动以实现康复的目的,但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康复的效果也不够理想。而康复机器人在精度、稳定性、力量等方面有着人类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但是仅管在机器人的辅助下,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完成很多简单动作,但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患者肌肉组织动作与大脑意识之间的协调性并没有得到很显著的提高,大多数患者的康复周期都相当漫长,最后的康复效果也不甚理想。
[0003]从研究现状不难看出,现有的上肢康复系统采用的治疗方案单一,多以外力辅助肢体运动、防止肌肉运动功能退化为主,难以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虽然也有一些上机康复系统也引入了配套的软件、为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了虚拟的康复训练场景,但仍未能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将多种康复治疗手段结合在一起,实现融合多重干预技术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上肢康复本体,所述上肢康复本体的上分别设置有刚性圆环A、刚性圆环B、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所述刚性圆环A、刚性圆环B、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上均分别固定有第一绳索结点、第二绳索结点、第三绳索结点与第四绳索结点,所述刚性圆环A、刚性圆环B、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之间连接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微型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上肢康复本体的内设置有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所述上肢康复本体上还设置有视觉刺激康复系统与神经系统。
[0006]优选的,所述刚性圆环A与刚性圆环B之间设置有四组绳索,所述刚性圆环B与刚性圆环C之间设置有两组绳索,所述刚性圆环C与刚性圆环D之间设置有四组绳索。
[0007]优选的,所述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包括肌电信号采集器、电热敷包扎带与刺激电极片,所述肌电信号采集器的输出端与刺激电极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刺激电极片的输出端与电热敷包扎带的输入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热敷包扎带采用热敷温控技术,所述电热敷包扎带内置温度传感器。
[0009]优选的,所述视觉刺激康复系统包括外部视觉刺激模块、重塑受损神经、大脑皮层
发出指令模块与刺激肌肉组织模块,所述外部视觉刺激模块的输出端与重塑受损神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重塑受损神经模块的输出度与大脑皮层发出指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大脑皮层发出指令模块的输出端与刺激肌肉组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神经系统包括神经中枢模块、神经通路模块与肌肉组织模块,所述神经中枢模块与神经通路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双向连接,所述神经通路模块与肌肉组织模块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双向连接,所述肌肉组织模块的输出端与刺激肌肉组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外部视觉刺激神经模块为VR/AR 技术,所述外部视觉刺激神经模块的输出端与神经中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微型伺服电机安装在康复系统电机平台上,所述康复系统电机平台的一端设置有滑轮,所述绳索的一端通过滑轮与微型伺服电机连接。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本专利技术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医学本质出发,将神经重塑理念同康复机器人研究结合起来,以上肢功能康复目标,将功能性电刺激、热源刺激、视听融合刺激、外力辅助运动等手段结合起来,实现了一种融合多重干预技术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并实现对康复过程的实时监测,提高人机协调性,有效地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
[0014](2)、该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线驱动方式更真实的模拟了肌肉的工作原理,符合人体的运动学规律,线驱动方式也减少了很多复杂的机械结构,力的传导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仅减轻了康复机器人本身的重量,也提高的穿戴的舒适度,为患者全身心投入到康复训练过程中提供基本保障。
[0015](3)、该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反复的医学实践证明、通过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为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康复训练过程中,采用了功能性电刺激、热敷治疗、视觉刺激相结合的办法,从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针对“神经中枢—神经通路—肌肉组织”信号传递链进行双向修复,在这一过程种,还考虑到了外部刺激信号同患者康复状态的结合,这是区别于大多数现有上肢功能康复设备的创新性康复治疗方案。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线驱动的主动助力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康复系统电机平台的平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的平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中视觉刺激康复系统的原理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神经系统的原理框图。
[0017]图中:1、上肢康复本体;2、刚性圆环A;3、刚性圆环B;4、刚性圆环C;5、刚性圆环D;6、绳索;7、微型伺服电机;8、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9、视觉刺激康复系统;201、第一绳索结点;301、第二绳索结点;401、第三绳索结点;501、第四绳索结点;701、康复系统电机平台;
702、滑轮;801、肌电信号采集器;802、电热敷包扎带;803、刺激电极片;901、外部视觉刺激神经模块;902、重塑受损神经模块;903、大脑皮层发出指令模块;904、刺激肌肉组织模块;10、神经系统;1001、神经中枢模块;1002、神经通路模块;1003、肌肉组织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上肢康复本体1,上肢康复本体1的上分别设置有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上均分别固定有第一绳索结点201、第二绳索结点301、第三绳索结点401与第四绳索结点501,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之间连接设置的四组绳索6,通过在刚性圆环A2与刚性圆环B3之间设置的绳索6,改变这四组绳索6的长度,可以实现肩关节的三自由度运动,通过在刚性圆环B3与刚性圆环C4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包括上肢康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肢康复本体(1)的上分别设置有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所述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上均分别固定有第一绳索结点(201)、第二绳索结点(301)、第三绳索结点(401)与第四绳索结点(501),所述刚性圆环A(2)、刚性圆环B(3)、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之间连接设置有绳索(6),所述绳索(6)的另一端与微型伺服电机(7)固定连接,所述上肢康复本体(1)的内设置有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8),所述上肢康复本体(1)上还设置有视觉刺激康复系统(9)与神经系统(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圆环A(2)与刚性圆环B(3)之间设置有四组绳索(6),所述刚性圆环B(3)与刚性圆环C(4)之间设置有两组绳索(6),所述刚性圆环C(4)与刚性圆环D(5)之间设置有四组绳索(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电功能闭环康复系统(8)包括肌电信号采集器(801)、电热敷包扎带(802)与刺激电极片(803),所述肌电信号采集器(801)的输出端与刺激电极片(8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刺激电极片(803)的输出端与电热敷包扎带(802)的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融和多源刺激的新型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敷包扎带(802)采用热敷温控技术,所述电热敷包扎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作兵戚斌杰朱雪琼王大明吴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