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3123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方法步骤如下:S1:对煤原料进行粗磨,得煤粉A;S2:以S1中的煤粉A为原料,进行球磨,得煤粉B;S3: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度分布模型确定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S4:将S3中确定的配比的煤粉A和煤粉B与添加剂、水混合制浆,得高浓度水煤浆;其中水煤浆包含如下重量份计的原料:复合煤粉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煤浆制备
,尤其涉及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煤浆作为代油燃料应该具有高浓度、易流动、稳定性好等性能,而对于低阶煤来说虽然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具有成浆性较差的问题,且目前主要的粒度分布模型Rosin

Rammler模型、Gaudin

Schuhmann模型、Alfred模型等在低阶煤中的应用存在的误差较大,无法有效获得成浆效果好的水煤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制备的水煤浆具有更好的成浆性,且采用的粒度分布模型与实测值的误差更小。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0005]S1:对煤原料进行粗磨,得煤粉A;
[0006]S2:以S1中的煤粉A为原料,进行球磨,得煤粉B;
[0007]S3: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度分布模型确定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
[0008]S4:将S3中确定的配比的煤粉A和煤粉B与添加剂、水混合制浆,得高浓度水煤浆。
[0009]优选地,所述S1中煤原料为低阶煤。
[0010]优选地,所述低阶煤为神木煤。
[0011]优选地,所述S1中粗磨后的煤粉A的D50粒径为64

84μm。
[0012]优选地,所述S2中球磨时的转速为150

200r/min,球磨的时间为20

40min。
[0013]优选地,所述S2中球磨后煤粉B的D50粒径为5

15μm。
[0014]优选地,所述S3中粒度分布模型为:
[0015][0016]式中:x为某个粒度;y为小于粒度的颗粒含量;K为颗粒含量为K%时的粒度(K取值0、10、20.....80、90);n为模型参数;(K+10)%>x>K%。
[0017]优选地,所述S4中的水煤浆包含如下重量份计的原料:
[0018]复合煤粉60

80份、水25

35份、添加剂0.1

0.2份;
[0019]其中所述复合煤粉由煤粉A和煤粉B按2

5:1比例组成。
[0020]优选地,所述添加剂为萘系添加剂、木质素系添加剂、分散剂GSH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优选地,所述复合煤粉的D10粒径为3

5μm、D50的粒径为40

50μm。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通过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调节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当复合煤粉的D10粒径为3

5μm、D50的粒径为40

50μm时,获得的水煤浆的成浆性最好。
[0024](2)本专利技术构建的水煤浆粒度分布模型相比于现有的Rosin

Rammler模型、Gaudin

Schuhmann模型、Alfred模型来说,更贴近于实测值,误差更小,从而可以准确获取以低阶煤制备成浆性好的高浓度水煤浆的粒度分布。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粒度分布模型的分布图;
[0026]图2为采用Rosin

Rammler模型的分布图;
[0027]图3为采用Gaudin

Schuhmann模型的分布图;
[0028]图4为采用Alfred模型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专利技术中粗磨用的设备为SF

高速粉碎机(棒磨机),球磨用的设备为立式方形行星式球磨机。
[0030]本专利技术中煤粉粒度的测定通过BT

2003激光粒度分析仪。
[0031]水煤浆的粘度测定通过NXS

4C水煤浆粘度计。
[0032]实施例1
[003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步骤如下:
[0034]S1:对煤原料进行粗磨,得煤粉A;
[0035]S2:以S1中的煤粉A为原料,进行球磨,得煤粉B;
[0036]S3: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度分布模型确定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
[0037]S4:将S3中确定的配比的煤粉A和煤粉B与添加剂、水混合制浆,得高浓度水煤浆。
[0038]S1中煤原料为低阶的神木煤。
[0039]S1中粗磨后的煤粉A的D50粒径为79.02μm。
[0040]S2中球磨的转速为150r/min,球磨的时间为30min。
[0041]S2中球磨后煤粉B的D50粒径为13.58μm。
[0042]S3中粒度分布模型为:
[0043][0044]式中:x为某个粒度;y为小于粒度的颗粒含量;K为颗粒含量为K%时的粒度(K取值0、10、20.....80、90);n为模型参数;(K+10)%>x>K%。
[0045]S4中的水煤浆包含如下重量份计的原料:复合煤粉70份、水30份、添加剂0.15份;其中所述复合煤粉由煤粉A和煤粉B按4:1比例组成。
[0046]添加剂为分散剂GSH
[0047]复合煤粉的D10粒径为4.052μm、D50的粒径为47.36μm。
[0048]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水煤浆的最高成浆浓度为63%,表观粘度为1188.8mPa
·
s。
[0049]实施例2
[005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步骤如下:
[0051]S1:对煤原料进行粗磨,得煤粉A;
[0052]S2:以S1中的煤粉A为原料,进行球磨,得煤粉B;
[0053]S3: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度分布模型确定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
[0054]S4:将S3中确定的配比的煤粉A和煤粉B与添加剂、水混合制浆,得高浓度水煤浆。
[0055]S1中煤原料为低阶的神木煤。
[0056]S1中粗磨后的煤粉A的D50粒径为79.02μm。
[0057]S2中球磨的转速为200r/min,球磨的时间为30min。
[0058]S2中球磨后的煤粉B的D50粒径为8.727μm。
[0059]S3中粒度分布模型为:
[0060][0061]式中:x为某个粒度;y为小于粒度的颗粒含量;K为颗粒含量为K%时的粒度(K取值0、10、20.....80、90);n为模型参数;(K+10)%>x>K%。
[00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S1:对煤原料进行粗磨,得煤粉A;S2:以S1中的煤粉A为原料,进行球磨,得煤粉B;S3:构建水煤浆的粒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度分布模型确定煤粉A和煤粉B的配比;S4:将S3中确定的配比的煤粉A和煤粉B与添加剂、水混合制浆,得高浓度水煤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煤原料为低阶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阶煤为神木煤。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粗磨后的煤粉A的D50粒径为64

84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球磨时的转速为150

200r/min,球磨的时间为20

40mi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度分布模型制备成浆性好的低阶煤水煤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球磨后煤粉B的D50粒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成利马旭龙李建李寒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