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料装置及锅炉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297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返料装置及锅炉,属于燃煤锅炉技术领域。该返料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物料输送段、第二物料输送段、第三物料输送段和第四物料输送段,第二物料输送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第一端相连,第三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第二端相连,第一物料输送段与第三物料输送段相对,第四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第三物料输送段的另一端相连,且第四物料输送段沿远离第三物料输送段的方向倾斜延伸;返料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省煤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连通的换热管道,换热管道与第一物料输送段、第二物料输送段、第三物料输送段和第四物料输送段接触。该方案能够解决物料因高温结渣而在返料装置内积聚,进而导致返料装置堵塞的问题。料装置堵塞的问题。料装置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返料装置及锅炉


[0001]本申请属于燃煤锅炉
,具体涉及一种返料装置及锅炉。

技术介绍

[0002]返料装置是锅炉中的一个关键结构,其用于将锅炉的分离器捕集的物料颗粒返送回炉膛。
[0003]返料装置在锅炉中应用时需要保温,保温主要通过包覆耐磨耐火保温材料的方式来实现。然而,此种方式会使得返料装置处于高温状态下,从而容易导致石油焦、准东煤或生物质等物料结渣,进而在返料装置内积聚,导致返料装置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返料装置及锅炉,能够解决物料因高温结渣而在返料装置内积聚,进而导致返料装置堵塞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返料装置,该返料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物料输送段、第二物料输送段、第三物料输送段和第四物料输送段,所述第二物料输送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与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相对,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沿远离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的方向倾斜延伸;
[0007]所述返料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省煤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连通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与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所述第二物料输送段、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和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接触。
[000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炉,该锅炉包括省煤器和上述的返料装置,所述省煤器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
[000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介质进入换热管道,然后吸收第一物料输送段、第二物料输送段、第三物料输送段和第四物料输送段中的物料所携带的热量,并且可以将吸收的热量运送出换热管道,从而可以降低返料装置的温度,进而可以避免返料装置处于高温状态下所导致的石油焦、准东煤或生物质等物料结渣的情况发生,以此来避免返料装置被堵塞。此外,换热管道在阻止返料装置内的热量与外界环境直接交换的同时,换热管道中的介质吸收热量后,其还可以减小返料装置内的物料与外界环境的温差,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返料装置进行保温。另外,相比于通过包覆耐磨耐火保温材料来实现保温的方式,上述方式可以减少繁琐的施工以及可以避免大量的耐磨耐火保温材料的消耗。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至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返料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至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返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14]图8为图6的右视图;
[0015]图9为图6的俯视图;
[0016]图10为图6的仰视图;
[0017]图11为图6的A

A向剖视图;
[0018]图12为图6的B

B向剖视图;
[0019]图13为图6的C

C向剖视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10

第一物料输送段、111

第一面、112

第二面、113

第三面、114

入料口;
[0022]120

第二物料输送段;
[0023]130

第三物料输送段、131

第五面、132

第六面、133

第七面、134

第十三面;
[0024]140

第四物料输送段、141

第九面、142

第十面、143

第十一面、144

出料口;
[0025]150

第一换热管、151

第二换热管、152

第三换热管、153

第四换热管、154

第五换热管、155

第六换热管、156

第七换热管、157

第八换热管、158

第九换热管、159

第十换热管;
[0026]160

第一进入端集箱;
[0027]170

第一排出端集箱;
[0028]180

第二进入端集箱;
[0029]190

第三进入端集箱;
[0030]200

第二排出端集箱、201

第三段、202

第四段、203

第五段;
[0031]210

过渡集箱、211

第一段、212

第二段;
[0032]220

省煤器;
[0033]230

介质流通管道、231

第一通管、232

第二通管;
[0034]240

流量控制阀;
[0035]250

炉膛;
[0036]260

分离器;
[0037]270

尾部烟道;
[0038]280

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0]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

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4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返料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0042]如图1至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返料装置,该返料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物料输送段110、第二物料输送段120、第三物料输送段130和第四物料输送段140,第二物料输送段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物料输送段(110)、第二物料输送段(120)、第三物料输送段(130)和第四物料输送段(140),所述第二物料输送段(12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1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110)与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相对,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1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140)沿远离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返料装置还包括用于与省煤器(220)的介质入口和介质出口均连通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与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110)、所述第二物料输送段(120)、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和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140)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装置具有底部和顶部,所述返料装置的出料口(144)设置于所述底部,所述返料装置的入料口(114)设置于所述顶部,所述入料口(114)所处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料口(144)所处的位置;所述返料装置还包括第一进入端集箱(160)和第一排出端集箱(170),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设置于所述底部,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设置于所述顶部,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通过所述换热管道与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料输送段(110)和所述第二物料输送段(120)共同组成的结构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和第四面,所述第一面(111)和所述第三面(113)相背,所述第二面(112)和所述第四面相背;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五面(131)、第六面(132)、第七面(133)和第八面,所述第五面(131)和所述第七面(133)相背,所述第六面(132)和所述第八面相背,其中,所述第五面(131)朝向所述第一面(111);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设置于所述第三面(113)与第七面(133)的连接处,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设置于所述入料口(1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返料装置还包括第二进入端集箱(180),所述第二进入端集箱(180)设置于所述第一面(111)与所述第五面(131)的连接处;所述换热管道包括第一换热管(150)、第二换热管(151)、第三换热管(152)和第四换热管(153),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管(150)与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150)贴合于所述第三面(113);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通过所述第二换热管(151)与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151)贴合于所述第七面(133)和所述第二面(112);所述第二进入端集箱(180)通过所述第三换热管(152)与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连通,所述第三换热管(152)贴合于所述第一面(111);所述第一进入端集箱(160)通过所述第四换热管(153)与所述第一排出端集箱(170)连通,所述第四换热管(153)贴合于所述第七面(133)和所述第四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返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物料输送段(140)具有依次相连的第九面(141)、第十面(142)、第十一面(143)和第十二面,所述第三物料输送段(130)还具有第十三面(134),所述第九面(141)通过所述第十三面(134)与所述第五面(131)相连,所述第十面(142)与所述第六面(132)相连,所述第十一面(143)与所述第七面(13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虎辛胜伟张缦李强张鹏吕俊复杨海瑞谢国威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集团国源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