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288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22
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优化方法领域,尤其是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a)确定将自然景观、硬件配套设施、管护和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四大要素;b)选择特定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优化对象,获取该优化对象的消费和建设数据;c)构建优化对象建设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分析模型;d)模型构建之后对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e)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建设要素和居民生态消费关系和优化建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对建设要素的综合和系统分析,实现软硬不同层面建设要素对服务消费需求贡献率的量化,利用量化指标为城市绿色公园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规划建议。提供数据支持和规划建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


[0001]专利技术涉及优化方法领域,尤其是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大量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系统替代,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供需矛盾突出。绿色公共资源的提供往往来源于人的规划,意味着合理建设和规划对居民生态需求满足至关重要。
[000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率评估的绿地建设规划多围绕单一建设因素展开,例如城市空间布局对服务消费贡献率的影响,鲜有对建设因素进行综合、系统的评估并且量化各建设的影响。现有研究关注的建设因素主要为城市绿地自然景观、硬件配套设施等自身硬件建设对服务消费的贡献,鲜有文献关注绿地软实力提升与外在相关设施建设的影响,例如管护水平等软实力提升与周边公共交通等外在建设在分析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对生态服务消费的贡献。目前需要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率的城市绿色公共资源综合建设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技术问题,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本申请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对建设要素的综合和系统分析,实现软硬不同层面建设要素对服务消费需求贡献率的量化,利用量化指标为城市绿色公园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规划建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
[0007]a)确定将自然景观、硬件配套设施、管护和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四大要素;
[0008]b)选择特定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优化对象,获取该优化对象的消费和建设数据;
[0009]c)构建优化对象建设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分析模型;
[0010]d)模型构建之后对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0011]e)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建设要素和居民生态消费关系和优化建议。
[0012]具体地,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需求的指标为城市公园绿地游园时间,对应变量为居民人均每天游园时间;
[0013]自然景观的指标为自然景观人均规模、自然景观空间分布、自然景观多样性,对应变量为居民人均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样本区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草地和水域面积占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比例;
[0014]硬件配套设施的指标为步道建设、健身设施建设、路椅建设、厕所建设,对应变量为每百公顷公园绿地步道长度、每百公顷公园绿地健身设施数量、每百公顷公园绿地路椅
数量、每百公顷公园绿地厕所数量;
[0015]管护水平指标为每天平均开放时间、无围墙公园面积占比、专业资质人才占比,对应变量为公园平均每天开放时长、无围墙公园绿地面积占比、从事养护人员中具有工程、土建、养护资质的专业人次占比;
[0016]公共交通的指标为乘坐公共交通游客占比,对应变量为日常游园过程中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入园群体占比。
[0017]具体地,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情况即居民人均每天游园时间的计算方法为,(区公园绿地年接待游人人次/建成区常住人口)*每人次平均逗留时间/365;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情况即居民人均每天游园时间。
[0018]具体地,步骤b)中,所属获取该优化对象的数据的方法为,对特定区域内的城市公园绿地游人、公园管理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及公园年鉴。
[0019]具体地,所述模型为
[0020]对上述模型两边取对数,并将模型展开:
[0021][0022]模型中i、t分别表示调研样本区域年代。被解释变量Y表示城市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解释变量Xk表示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的贡献因素;ε表示随机误差,待估参数αk分别表示对应变量对满足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贡献的弹性。
[0023]具体地,所述共线性检验采用方差膨胀因子的方法,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结果显示,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统计量均小于2.5,模型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0024]具体地,所述稳健性检验采用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占城区面积比例,作为人均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的替代指标,重新估计计量模型参数,该计量模型具备稳健性。
[0025]具体地,所述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的内容包括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建设贡献率、硬件配套设施建设贡献率、管护水平贡献率、周边公共交通建设贡献率。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本申请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通过对建设要素的综合和系统分析,实现软硬不同层面建设要素对服务消费需求贡献率的量化,利用量化指标为城市绿色公园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规划建议。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一种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
[0028]a)确定将自然景观、硬件配套设施、管护和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四大要素;
[0029]b)选择特定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优化对象,获取该优化对象的消费和建设数据;
[0030]c)构建优化对象建设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分析模型;
[0031]d)模型构建之后对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
[0032]e)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建设要素和居民生态消费关系和优化建议。
[0033]一、确定优化对象
[0034]居民日常城市公园绿地游玩可选择性很小,调查点越多,可选择的差异就越大。此外,居民日常城市公园游园行为情况主要采用时间度量,日常城市居民游园时间受到地区气候差异影响较为明显。为了控制住可选择性差异、地区气候等因素对日常城市公园绿地游园行为研究结论的干扰,调查点不宜过多,基于此,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市公园绿地为例,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模型剥离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对居民生态需求满足的贡献,进一步探索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与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间一般规律,以期为政府相关施政方针调整提供参考。
[0035]就建设要素而言,根据现有研究确定了自然景观、基础设施、管护和公共交通四大要素。具体变量见表格1,分析如下。
[0036]自然景观建设。是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居民日常游园的主要目的是在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高的场所中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以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城市公园绿地自然景观人均规模、多样性分别与城市公园绿地的拥挤程度、可观赏性具有直接联系,进而会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城市绿地在空间上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日常游园的便利性,同样会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0037]城市公园绿地配套硬件设施建设目的在于为游园居民提供便利,并丰富居民城市公园绿地休闲方式选择,提高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质量。城市公园内步道、健身设施是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充分满足居民日常多元化健身需求。因此,步道、城市健身设施数量、种类、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完善均会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水平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a)确定将自然景观、硬件配套设施、管护和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四大要素;b)选择特定区域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优化对象,获取该优化对象的消费和建设数据;c)构建优化对象建设对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贡献分析模型;d)模型构建之后对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与稳健性检验;e)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建设要素和居民生态消费关系和优化建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居民日常生态系统服务消费需求的指标为城市公园绿地游园时间,对应变量为居民人均每天游园时间;自然景观的指标为自然景观人均规模、自然景观空间分布、自然景观多样性,对应变量为居民人均拥有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样本区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草地和水域面积占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比例;硬件配套设施的指标为步道建设、健身设施建设、路椅建设、厕所建设,对应变量为每百公顷公园绿地步道长度、每百公顷公园绿地健身设施数量、每百公顷公园绿地路椅数量、每百公顷公园绿地厕所数量;管护水平指标为每天平均开放时间、无围墙公园面积占比、专业资质人才占比,对应变量为公园平均每天开放时长、无围墙公园绿地面积占比、从事养护人员中具有工程、土建、养护资质的专业人次占比;公共交通的指标为乘坐公共交通游客占比,对应变量为日常游园过程中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入园群体占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城市绿色公共资源建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居民日常生态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伟程宏赵阳钱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数据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