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27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成分为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质量比为60:1~1:6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该组合杀虫剂可有效的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飞虱科、蓟马科及蚧壳虫等害虫,其中对蚜虫科害虫的活性尤其高,适用于蔬菜、观赏植物、果树、茶叶、柑橘等植物,以及水稻、棉花、小麦、玉米等多种大田作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杀虫效果明显提高,且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值的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值的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虫组合物,具体是以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为有效成分,应用于防治农作物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飞虱科、蓟马科及蚧壳虫等害虫。

技术介绍

[0002]氟啶虫酰胺,一种新型低毒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分子式:C9H6F3N3O,化学名称:N-氰甲基.(三氟甲基)烟酰胺。氟啶虫酰胺除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神经毒剂和快速拒食作用。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取食吸入带有氟啶虫酰胺的植物汁液后,会被迅速阻止吸汁,1小时之内完全没有排泄物出现,最终因饥饿而死亡。与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并且其具有低剂量、高活性、高渗透性,内吸传导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的特点,对环境友好,对蜜蜂安全,符合全球市场减少植保产品影响生态系统安全的预期。
[0003]吡啶喹唑啉,属于新型喹啉唑啉类杀虫剂,作用机理是阻止害虫进食,直至害虫缓慢饿死。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作物上的蚜虫科、粉虱科、蚧壳虫类、叶蝉科、蓟马科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体的传播。该类化合物可以完全穿透叶面,对在叶面下方捕食以及栖居的害虫也可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0004]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虫害的危害,尤其是蔬菜和果树。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如蚜虫、白粉虱、飞虱、叶蝉、蓟马蚧壳虫等,在害虫防治过程中,化学杀虫剂防治是作物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但长期使用,害虫抗性逐年增加,防治效率下降,且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也破坏生态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那么低剂量、高活性、高渗透性,内吸传导性强,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对蜜蜂安全的高效低毒杀虫剂的研发成为了重点。
[0005]蚜虫,繁殖最快的昆虫。隶属于半翅目(原为同翅目Hemiptera),包括球蚜总科Adelgoidea和蚜总科Aphidoidea.蚜虫前翅4~5斜脉,着生于触角第6节基部与鞭部交界处的感觉圈称为“初生感觉圈”,生于其余各节的叫“次生感觉圈”。蚜虫为多态昆虫,同种有无翅和有翅,有翅个体有单眼,无翅个体无单眼。具翅个体2对翅,前翅大,后翅小,前翅近前缘有1条由纵脉合并而成的粗脉,端部有翅痣。第6腹节背侧有1对腹管,腹部末端有1个尾片。主要危害以成蚜或若蚜群集于植物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上,用针状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使细胞受到破坏,生长失去平衡,叶片向背面卷曲皱缩,心叶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停止生长,甚至全株萎蔫枯死。蚜虫为害时排出大量水分和蜜露,滴落在下部叶片上,引起霉菌病发生,使叶片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减少干物质的积累。当前防治蚜虫的主要方法为化学防治。伴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杀虫剂的广泛应用,蚜虫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逐渐产生抗性。正是因为蚜虫发生量大,以及人们田间用药不合理,世代生命周期短,直接导致蚜虫抗药性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抗药性不合理和难以治理的主要害虫之一。
[0006]粉虱(Aleyrodidae),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吸汁昆虫
的统称。若虫像介壳虫,扁卵圆形,常被有棉花状物质。成虫长2~3公厘(0.08~0.12吋),被有白粉,像小蛾。翅在体内发育,最后一次脱皮时翻出。多分布于温暖地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是大害虫,吸橘、枣树汁液,分泌蜜露,使烟霉菌生长,从而毁坏果实。橘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woglumi)生于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蜜露上生长烟霉菌,使橘树的光合能力减退。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是本科中数量最大、危害最烈的一种,它使植物活力减退,引起萎缩、变黄和枯萎。
[0007]飞虱(Delphacidae),半翅目飞虱科的通称,分布在中国各省,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发生多。寄主有水稻、英白、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等禾本科植物。全部植食性,很多种生活于禾本科植物,是农业的重要害虫,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有一些种还传布植物病毒病,如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飞虱体型小,长多在5毫米以下。大多以卵或若虫越冬。1年发生3~4代以至10代以上。越冬卵产在寄主组织里。若虫则蛰伏于冬季寄主或杂草中,天气转暖便孵化或活动取食。已知有些种(如褐飞虱、白背飞虱等)只能在南方越冬,每年至植物生长季节,由南方向北方飞迁,侵入农田为害。成虫和若虫都刺吸植物液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种类多在植株茎杆上刺吸,影响植物的生长,严重时可使叶片发黄,甚至整株干枯和倒伏。成虫和若虫都善走能跳。成虫还可以飞迁,大多有趋光性。
[0008]叶蝉科(Cicadellidae)半翅目的1科,后胫有刺2列,后足基节伸达腹板侧缘,是头喙亚目中小形善跳的大类。该科昆虫均以植物为食,成虫、若虫均刺吸植物汁液,叶片被害后出现淡白点,而后点连成片,直至全叶苍白枯死。也有的造成枯焦斑点和斑块,使叶片提前脱落。很多种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如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Linnaeus)、黑尾叶蝉、白翅叶蝉、小绿叶蝉、菱纹叶蝉等。有些种类还传布植物病毒病,如稻普通矮缩病、桑萎缩病、小麦红矮病等。
[0009]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Thysanoptera)的通称。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0010]蚧虫,又名"介壳虫"。介壳虫是柑桔、柚子上的一类重要害虫,常见的有红圆蚧、褐圆蚧、康片蚧、矢尖蚧和吹绵蚧等。介壳虫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介壳虫往往是雄性有翅,能飞,雌虫和幼虫一经羽化,终生寄居在枝叶或果实上,造成叶片发黄、枝梢枯萎、树势衰退,且易诱发煤污病。
[0011]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是防治作物虫害最为有效的手段,但单一药剂以及常见药剂的使用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杀虫效率低且害虫抗药性也逐渐增强。而且长期连续高剂量的使用单一的化学杀虫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合理的使用新型药剂并进行复配具有扩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
杀虫剂复配或混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12]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含有氟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所含有的活性成分为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其中,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重量比为60:1~1: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优选重量比为20:1~1: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有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中,含有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填料或溶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杀虫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的:氟啶虫酰胺和吡啶喹唑啉的含量为1%~80%,余量为农药学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助剂或填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霍淑红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嘉益蓝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