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10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在风机和循环风道的配合下,多余的气态液氮通过通风孔被吸入循环风道,再在压力作用下被重新排入冷冻室内,从而提升液氨的利用率,避免多余的气态液氮从冷冻室溢出。避免多余的气态液氮从冷冻室溢出。避免多余的气态液氮从冷冻室溢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液氮速冻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它被迅速广泛的应用于鱼、虾、螃蟹、鸡、鸭、肉、水果、蔬菜以及各种预制食品的冷冻中,现有的隧道式速冻机中,存在着气态液氮从冷冻室的间隙溢出的情况,以及冷冻室室门打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气态液氮的流失,造成了浪费,降低了气态液氮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提高了气态液氮的里利用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包括冷冻室、风机和循环风道,冷冻室内设有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风机设于冷冻室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均为L型。
[0007]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包括抽风风机和送风风机。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抽风风机与所述循环风道连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送风风机连接有液氮真空管道,所述液氮真空管道与外部液氮发射装置相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风机和风道的配合,增加气态液氮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溢出浪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13]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包括冷冻室1、风机和循环风道,冷冻室内设有第一循环风道7和第二循环风道8,风机设于冷冻室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孔5,在抽风风机3工作的情况下,多余的气态液氮会通过通风孔5经过第一循环风道7和第二循环风道8,风机包括抽风风机3和送风风机4,所述送风风机4通过液氮真空管道6(传送过程中液氮零损耗)与冷冻室外的液氮发射装置相连接,真空管道6在传送过程中可以实现液氮零损耗,减少液氮传送过程中的浪费;进入抽风风机3的气态氮气在压力的作用下重新被排入冷冻室内,再次被利用,减少因从冷冻室漏出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0014]综上所述,其有益效果为:在冷冻室上设有两个循环风道,让多余的气态液氮在抽风机作用的情况下,经过通风孔进入循环风道,之后再次进入冷冻室内,增加液氮的利用率,避免过多的液氮从冷冻室溢出。
[0015]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包括冷冻室、风机和循环风道,其特征在于:冷冻室内设有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风机设于冷冻室的顶部,所述循环风道上设有一定数量的通风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液氮循环速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风道和第二循环风道均为L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科威嘉尼江苏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