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87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的线性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螺旋状编织管的力学性能随内部膨胀而改变的特性来实现力与位移的输出。由于施加负载方向会影响编织管膨胀的方向,因此当负载方向不同时,输出力与位移的方向也不同,从而实现双向驱动。相比于其他气动人工肌肉,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气动人工肌肉气腔容积更小,充放气速度更快,该气动人工肌肉在保持以往气动人工肌肉高质量比与功率比的同时,降低了驱动气压,提升了收缩率,并具有快响应速度。响应速度。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体机器人的线性驱动
,具体涉及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近几年智能材料的快速发展,基于智能材料的柔性驱动器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人工肌肉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驱动器,其可以在外界激励条件下(电、光、热、磁、湿度以及电化学等)产生可逆的收缩、旋转、弯曲以及它们的组合运动,并输出类似于生物肌肉的动力,另外人工肌肉能够承受大负载和大变形。与传统的刚性驱动器相比,人工肌肉具有无限多自由度、输出能量密度高、柔顺性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医疗、工业、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0003]目前人工肌肉驱动器的制作材料主要包括形状记忆合金(SMA),介电弹性体(DEA),离子聚合物

金属复合材料(IPMC),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纤维以及半结晶聚合物材料等。其驱动方式包括热驱动、电驱动、光驱动、流体驱动等,其中流体驱动(主要为气动)利用材料在充气时的不均匀变形来实现驱动。例如,通过结构设计使得气腔具有膨胀各向异性,进而充气可产生轴向收缩,然而这种驱动方式产生的收缩量不大,响应速度慢;另外还可以通过设计折纸结构等方式实现气体驱动,但其同样存在响应速度慢、只能单向驱动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该人工肌肉不仅具有传统气动人工肌肉的大负载、高输出能量密度特性,而且具有收缩率大、可双向驱动和高频响应等优异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包括:热定型编织管,管状弹性气腔,所述热定型编织管覆盖在管状弹性气腔表面。
[0007]其中:
[0008]所述管状弹性气腔在内部充气后发生径向膨胀,为所述热定型编织管提供径向力。
[0009]所述热定型编织管具有膨胀各向异性,受膨胀时其直径变大、长度变小。
[0010]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由编织管覆盖在管状弹性气腔表面,然后将管状弹性气腔卷绕在芯轴上并加热定型形成热定型编织管,去掉芯轴得到螺旋卷绕型气动人工肌肉。
[0011]所述热定型编织管的螺旋角随管状弹性腔体的气压增大而增大。螺旋角为热定型后的编织线相互形成的锐角。
[0012]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的刚度和弹性系数随输入气压增大而增大,因此气动人工肌肉在发生伸缩形变后,会产生趋向于恢复原长的回复力。具体而言,所述气动人工肌肉处于拉伸状态时,其螺旋角随气压增大而增大,进而气动人工肌肉收缩;当气动人工肌肉处于压缩
状态时,其螺旋角随气压增大而减小,从而气动人工肌肉伸长。
[0013]所述气动人工肌肉既可伸长,也可以收缩,因此能够输出双向力与位移。其伸长与收缩的最大形变量决定于气动人工肌肉螺旋结构的螺距。螺距减小则最大收缩量增大,最大伸长量减少;螺距增大则最大收缩量减小,最大伸长量增大。
[0014]所述气动人工肌肉螺旋结构的直径与热定型编织管的直径之比为气动人工肌肉的弹簧指数。
[0015]优选地,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的弹簧指数为5。
[0016]优选地,所述管状弹性气腔采用2.8mm外径与0.9mm壁厚,其材料采用PS6600系列5号硅胶。
[0017]优选地,所述编织管为初始直径与轴向压缩后的最大直径比为1:3的伸缩式编织软管,编织管的初始内径等于管状弹性气腔外径,使得编织管能够包覆管状弹性气腔。所述编织管的制作材料为尼龙66。
[0018]优选地,气动人工肌肉末端处的限制机构,用以阻止气动人工肌肉因充气而旋转。
[0019]所述气动人工肌肉使用气压泵作为动力源,根据管状弹性气腔内外径与热定型编织管直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输入气压,输入气压大于0.04MPa时,气动人工肌肉即可输出线性位移与力。实测中最大收缩率为54%,输入5Hz高频通断气压下最大收缩率为44%。对于不同负载,气动人工肌肉达到最大收缩率或最大伸长率所需的输入气压的范围仅为0.07MPa~0.1MPa。
[0020]本专利技术优异的效果是:
[0021]传统的液压驱动、电机驱动都存在噪声大、功率密度低等不足。相比于液压、电机驱动,气动人工肌肉具有静音、自由度高、高功率/质量比和高功率/体积比等优点。然而,气动人工肌肉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响应速度慢、工作气压高、高频驱动效果差、只能单向驱动等。另外,气动人工肌肉具有强非线性时变特征,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0022]本专利技术利用螺旋状编织管的力学性能随内部膨胀而改变的特性来实现力与位移的输出。由于施加负载方向会影响编织管膨胀的方向,因此当负载方向不同时,输出力与位移的方向也不同,从而实现双向驱动。相比于其他气动人工肌肉,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动人工肌肉气腔容积更小,充放气速度更快,该气动人工肌肉在保持以往气动人工肌肉高质量比与功率比的同时,降低了驱动气压,提升了收缩率,并具有快响应速度。
[0023]此外,当输出气压恒定时,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的输出力与施加负载呈线性关系。因此,在恒定负载条件下,可以通过控制气压来实现输出位移的精确控制。在恒定位移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气压来精确控制输出力的大小。
[0024]本专利技术中的气动人工肌肉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在工业自动化、移动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医疗康复、远程控制等多个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应用实例(仅输出单向拉力型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例中用于制备管状弹性腔体的模具;
[0027]图3是图1中的气动人工肌肉部分热定型时的卷绕示意图;
[0028]其中:1.芯轴;2.管状弹性气腔;3.热定型编织管。
[0029]图4是图1中气动人工肌肉在不同输入气压条件下的应力

应变关系图。
[0030]图5是图1中的气动人工肌肉在5Hz、0.1MPa的输入气压下,负载20g的收缩率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能,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以输出单向拉力的螺旋卷绕式人工肌肉为例(如图1所示),该人工肌肉由管状弹性腔体与其外包裹着的编织管组成,并通过缠绕芯轴、热定型形成螺旋卷绕型结构,其他组成部件还包括气管、气压计、气压阀、旋转限制机构等。气管是所述气动人工肌肉所需气压的输入通道,管状弹性气腔与其外包裹的螺旋状热定型编织管组成的气动人工肌肉主体在输入气压变大时出现收缩,同时完成线性位移与力的输出。
[00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人工肌肉包括热定型编织管,管状弹性气腔,所述热定型编织管覆盖在管状弹性气腔表面,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由编织管覆盖在管状弹性气腔表面,然后将管状弹性气腔卷绕在芯轴上并加热定型形成热定型编织管,去掉芯轴得到螺旋卷绕型气动人工肌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弹性气腔在内部充气后发生径向膨胀,为所述热定型编织管提供径向力,所述热定型编织管具有膨胀各向异性,受膨胀时其直径变大、长度变小;所述热定型编织管的螺旋角随管状弹性腔体的气压增大而增大,螺旋角为热定型后的编织线相互形成的锐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人工肌肉的刚度和弹性系数随输入气压增大而增大,气动人工肌肉在发生伸缩形变后,会产生趋向于恢复原长的回复力;具体而言,所述气动人工肌肉处于拉伸状态时,其螺旋角随气压增大而增大,进而气动人工肌肉收缩;当气动人工肌肉处于压缩状态时,其螺旋角随气压增大而减小,从而气动人工肌肉伸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编织管的双向线性快响应螺旋卷绕式气动人工肌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人工肌肉既可伸长,也可以收缩,能够输出双向力与位移;其伸长与收缩的最大形变量决定于气动人工肌肉螺旋结构的螺距,螺距减小则最大收缩量增大,最大伸长量减少;螺距增大则最大收缩量减小,最大伸长量增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编织管的双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好王健丁建宁王一伦程广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