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出风机座和两个外置冷源机构,所述空调出风机座底部设置出风网栅,两个所述外置冷源机构对称设置在空调出风区的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接架的转动确定风源输出件的风源输出位置,在输出过程中通过风源输出件的转动调节风源输出方向,从而将空调出风机座外围的空气汇入空调出风机座底部的空调出风区,使空气与空调出风区内的冷空气或者热空气混合,增大空调出风区的空气量,同时产生的风力作用扩大了空调出风区覆盖的范围,提高空调出风机座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风机座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风机座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
技术介绍
[0002]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如单体机,VRV)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热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冷暖负荷。
[0003]在实际中央空调的安装中,很多的餐厅或者一些公共场所空调出风机座设置的高度较高,且由于上述场所人流量都比较多,尤其在夏天,空调制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需要长时间的开机,或者是提前一段时间开机,不仅浪费能源,还会导致费用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出风机座,所述空调出风机座底部设置出风网栅,外机通过空调管道将冷风或者热风通过出风网栅吹出,在出风网栅底部形成空调出风区,还包括两个外置冷源机构,两个所述外置冷源机构对称设置在空调出风区的两侧,所述外置冷源机构至少包括:组装板,所述组装板采用“H”型结构,并在组装板的一侧形成两个对称的插接板,另一侧形成转腔,所述出风网栅底部对应组装板所在侧开始侧槽,所述侧槽内设置连接件,用于对插接板进行固定;冷源组件,所述冷源组件包括转接架和风源输出件,所述转接架通过转腔与组装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接架相对于转动连接的一侧设置转接槽,所述风源输出件可转动的设置在转接槽内。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槽的外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板与插槽插接配合,所述连接件为螺栓。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多个滑柱,所述限位板通过滑柱与侧槽滑动连接,且滑柱的外部设置有弹簧,其中:所述弹簧的顶端与侧槽内壁固定连接,底端与限位板顶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对应插接板的位置设置两组限位装置,一组限位装置包括两个档板,两个档板之间形成对插接板进行限位的凹槽。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源输出件包括外板,所述外板为环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风扇,其中:所述外板与转接槽内壁铰接。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板内位于风扇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滤
网。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板顶部的滤网设置有两个,两个滤网之间形成填充腔,然后再填充腔内填充净化颗粒。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中,通过转接架的转动确定风源输出件的风源输出位置,然后在输出过程中通过风源输出件的转动调节风源输出方向,从而将空调出风机座外围的空气汇入空调出风机座底部的空调出风区,使空气与空调出风区内的冷空气或者热空气混合,增大空调出风区的空气量,同时产生的风力作用扩大了空调出风区覆盖的范围,提高空调出风机座的制冷或者制热效率,尤其体现在制冷方面。
[0012]2、该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中,通过风源输出件的转动改变不同的汇入高度,由于出风网栅是冷空气的源头,所以汇入高度越高就越接近出风网栅,这样与冷空气接触的量就越大,空调出风区整体形成的冷空气也就越大,并实现外置冷源机构的多向设置。
[0013]3、该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中,限位板受弹簧弹力作用配合凹槽对插接板进行限位,实现对插接板的固定,在此固定的基础上配合风源输出件的转动改变出风网栅底部的出风方向,同时利用风源输出件提高出风强度,保证制冷的效率。
[0014]4、该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中,限位板受弹簧弹力作用收纳进入到侧槽内,这样侧槽就不会暴露出来,提高了空调出风机座的美观程度,而且不会由灰尘进入到侧槽内,便于后期的清洁工作的展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拆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置冷源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源输出件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置冷源机构转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螺栓实现固定的风源输出件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结构拆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板实现固定的风源输出件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一;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板实现固定的风源输出件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二;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板实现固定的风源输出件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其三;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板收纳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风源输出件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净化腔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00、空调出风机座;110、出风网栅;120、侧槽;121、插槽;130、连接件;131、限位板;1311、滑柱;1312、档板;132、弹簧;
200、外置冷源机构;210、组装板;211、插接板;2111、勾板;2112、顶块;212、转腔;220、冷源组件;221、转接架;2211、转接槽;222、风源输出件;2221、外板;2222、风扇;2223、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出风机座100,空调出风机座100底部设置出风网栅110,外机通过空调管道将冷风或者热风通过出风网栅110吹出,在出风网栅110底部形成空调出风区,考虑到很多的餐厅或者一些公共场所空调出风机座100设置的高度较高,这样形成的空调出风区很难覆盖到地面,而且上述场所人流量都比较多,尤其在夏天,空调制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为此,在空调出风区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外置冷源机构200,外置冷源机构200包括组装板210和冷源组件220,其中:请参阅图3所示,为了方便安装组装板210采用“H”型结构,从而在组装板210的一侧形成了两个对称的插接板211,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包括空调出风机座(100),所述空调出风机座(100)底部设置出风网栅(110),外机通过空调管道将冷风或者热风通过出风网栅(110)吹出,在出风网栅(110)底部形成空调出风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外置冷源机构(200),两个所述外置冷源机构(200)对称设置在空调出风区的两侧,所述外置冷源机构(200)至少包括:组装板(210),所述组装板(210)采用“H”型结构,并在组装板(210)的一侧形成两个对称的插接板(211),另一侧形成转腔(212),所述出风网栅(110)底部对应组装板(210)所在侧开始侧槽(120),所述侧槽(120)内设置连接件(130),用于对插接板(211)进行固定;冷源组件(220),所述冷源组件(220)包括转接架(221)和风源输出件(222),所述转接架(221)通过转腔(212)与组装板(210)转动连接,所述转接架(221)相对于转动连接的一侧设置转接槽(2211),所述风源输出件(222)可转动的设置在转接槽(22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120)的外侧开设有插槽(121),所述插接板(211)与插槽(121)插接配合,所述连接件(130)为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添加外置冷源结构的中央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0)包括限位板(131),所述限位板(131)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多个滑柱(1311),所述限位板(131)通过滑柱(1311)与侧槽(120)滑动连接,且滑柱(131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国,
申请(专利权)人:金国达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