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1758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15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施工围护结构;进行一期桩的成桩施工:采用一期灌浆管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一泥浆柱,所述第一泥浆柱形成所述一期桩;采用一期混凝土管向所述一期桩内灌注混凝土,同时所述一期桩的泥浆自所述一期灌浆管的排泥管排出,占据所述一期桩空间的混凝土能够凝固形成一级混凝土封底。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基坑封底的防水性能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基坑封底的防水性能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基坑封底的防水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深基坑工程为解决承压水突涌问题,一般会采用坑底注浆加固的方法。坑底注浆加固即一次性向坑底注浆从而形成水平封底。
[0003]但是,坑底注浆加固存在以下缺点:对于深度较深的基坑,注浆质量难以保证,封底存在漏水风险。
[0004]因此,亟需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坑封底存在漏水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6]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施工围护结构;
[0009]S2、进行一期桩的成桩施工:采用一期灌浆管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一泥浆柱,所述第一泥浆柱形成所述一期桩;
[0010]S3、采用一期混凝土管向所述一期桩内灌注混凝土,同时所述一期桩的泥浆自所述一期灌浆管的排泥管排出,占据所述一期桩空间的混凝土能够凝固形成一级混凝土封底。
[0011]可选地,所述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0012]S4、进行二期桩的成桩施工:采用二期灌浆管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二泥浆柱,所述第二泥浆柱形成所述二期桩,每一所述二期桩至少与一个所述一期桩在空间上存在重合部分;
[0013]S5、采用二期混凝土管向所述二期桩内灌注混凝土,同时所述二期桩的泥浆自所述二期灌浆管的排泥管排出,占据所述一期桩空间的混凝土和占据所述二期桩空间的混凝土间无间隙且能够凝固形成终极混凝土封底,所述围护结构的下端与所述终极混凝土封底连接。
[0014]可选地,在步骤S1前,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0015]S0、计算所述终极混凝土封底的厚度。
[0016]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
[0017]S21、对所述第一泥浆柱的位置进行设计;
[0018]S22、依据所述第一泥浆柱的位置进行所述一期桩的所述一期灌浆管的引孔施工;
[0019]S23、下放所述一期灌浆管;
[0020]S24、采用所述一期灌浆管高压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以形成所
述第一泥浆柱。
[0021]可选地,所述步骤S2和所述步骤S3之间还包括:
[0022]S31、依据所述第一泥浆柱的位置进行所述一期桩的所述一期混凝土管的引孔施工;
[0023]S32、下放所述一期混凝土管。
[0024]可选地,所述步骤S4包括:
[0025]S41、对所述第二泥浆柱的位置进行设计;
[0026]S42、依据所述第二泥浆柱的位置进行所述二期桩的所述二期灌浆管的引孔施工;
[0027]S43、下放所述二期灌浆管;
[0028]S44、采用所述二期灌浆管高压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以形成所述第二泥浆柱。
[0029]可选地,所述步骤S4和所述步骤S5之间还包括:
[0030]S51、依据所述第二泥浆柱的位置进行所述二期桩的所述二期混凝土管的引孔施工;
[0031]S52、下放所述二期混凝土管。
[0032]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一期桩之间存在一个所述二期桩,相邻的所述一期桩和所述二期桩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mm。
[0033]可选地,所述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中,膨润土掺量为360kg/m3;所述水泥系浆液中,水泥掺量为360kg/m3。
[0034]可选地,所述二期桩的轴向尺寸大于所述一期桩的轴向尺寸,且所述二期桩的底面深度大于所述一期桩的底面深度。
[003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封底。通过进行一期桩的成桩施工,相当于在待开挖基坑土体的土体内冲击出一级混凝土封底的浇筑空间,保证一级混凝土封底能够更好地成型;一期桩的泥浆呈流动态,当一期混凝土管向一期桩内灌注混凝土时,一期桩的泥浆自一期灌浆管的排泥管排出以为混凝土腾出空间,最终混凝土将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者水泥系浆液置换出来,占据一期桩空间的混凝土能够凝固形成一级混凝土封底。一级混凝土封底能够避免漏水风险。同时一级混凝土封底能够起到抗坑底隆起的作用,进而可以减小维护结构的深度,节约成本;且一级混凝土封底还能够减小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面沉降。待一级混凝土封底达到设计结构强度后再进行基坑开挖。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工围护结构时的俯视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理论上一期桩和二期桩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003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期桩施工完成后的剖视图;
[004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期桩和二期桩的引孔位置分布示意图;
[004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理论上一期桩和二期桩的引孔分布示意的剖视图;
[004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理论上一期桩和二期桩的位置分布示意图;
[0043]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终极混凝土封底形成后的示意图。
[0044]图中:
[0045]1、围护结构;
[0046]2、一期桩;21、一期灌浆管;22、一期混凝土管;
[0047]3、二期桩;31、二期灌浆管;32、二期混凝土管;
[0048]4、待开挖基坑土体;
[0049]5、终极混凝土封底。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0051]实施例一
[0052]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53]S1、施工围护结构1;
[0054]S2、进行一期桩2的成桩施工:采用一期灌浆管21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一泥浆柱,第一泥浆柱形成一期桩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一期桩2呈阵列分布;
[0055]S3、采用一期混凝土管22向一期桩2内灌注混凝土,同时一期桩2的泥浆自一期灌浆管21的排泥管排出,占据一期桩2空间的混凝土能够凝固形成一级混凝土封底。
[0056]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先在待开挖基坑土体4上施工围护结构1以隔断承压水层,然后采用一期灌浆管21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一泥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围护结构(1);S2、进行一期桩(2)的成桩施工:采用一期灌浆管(21)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一泥浆柱,所述第一泥浆柱形成所述一期桩(2);S3、采用一期混凝土管(22)向所述一期桩(2)内灌注混凝土,同时所述一期桩(2)的泥浆自所述一期灌浆管(21)的排泥管排出,占据所述一期桩(2)空间的混凝土能够凝固形成一级混凝土封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S4、进行二期桩(3)的成桩施工:采用二期灌浆管(31)向基坑底部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并在基坑底部形成第二泥浆柱,所述第二泥浆柱形成所述二期桩(3),每一所述二期桩(3)与一个所述一期桩(2)在空间上存在部分重合部分;S5、采用二期混凝土管(32)向所述二期桩(3)内灌注混凝土,同时所述二期桩(3)的泥浆自所述二期灌浆管(31)的排泥管排出,占据所述一期桩(2)空间的混凝土和占据所述二期桩(3)空间的混凝土间无间隙且能够凝固形成终极混凝土封底(5),所述围护结构(1)的下端与所述终极混凝土封底(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前,还需要执行以下步骤:S0、计算所述终极混凝土封底(5)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封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S21、对所述第一泥浆柱的位置进行设计;S22、依据所述第一泥浆柱的位置进行所述一期桩(2)的所述一期灌浆管(21)的引孔施工;S23、下放所述一期灌浆管(21);S24、采用所述一期灌浆管(21)高压喷射注浆喷射膨润土浆液或水泥系浆液以形成所述第一泥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济侯征宇李操杨怡雯金晶李冀清周蓉峰罗鑫吴欣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