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141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5
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包括有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密封连接在上壳体(1)下端,在上壳体(1)上端开设有插入接口(3),且下壳体(2)与该插入接口(3)连通,在所述上壳体(1)侧面还安装有多重锁止器(5),在所述插入接口(3)中还插入安装有阳插头(6);在所述阳插头(6)内部设置有上截流机构(7),在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下截流机构(8),所述上截流机构(7)与下截流机构(8)相互接触而使得管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在管路连接不稳定或连接不到位时截住管道内液体,从而能够确认和检验管路连接安装是否到位和稳定,能够避免连接发生错漏。能够避免连接发生错漏。能够避免连接发生错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路连接机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0003]新能源汽车各个部件的连接要求相比于传统汽车而言更加严格,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管路系统连接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汽车的控制误差,从而导致不必要事故的发生。目前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管路系统的快速连接接头普遍采用单锁止机构,连接稳定性不高,且没有有效的手段在连接接头连接不稳定或者连接不到位之时防止液体泄漏的办法,从而极大地增加管路内液体在车辆运行过程泄漏的风险,而且不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员在连接安装过程中错误操作导致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弥补现有管路连接机构技术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连接更加稳定,能够有效在管路连接不稳定或者连接不到位时截住管道之内的液体,防止其泄漏,从而能够确认和检验管路连接安装是否到位和稳定,还能够避免连接发生错漏的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密封连接在上壳体下端,在所述上壳体上端开设有插入接口,且所述下壳体与该插入接口连通,在所述上壳体侧面还安装有多重锁止器,在所述插入接口中还插入安装有阳插头;在所述阳插头内部设置有上截流机构,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下截流机构,所述上截流机构与该下截流机构相互接触而使得管路连通。
[0006]实现原理:通过将所述阳插头安装插入所述插入接口之中,使得阳插头内部的上截流机构与下壳体内部的下截流机构相互接触而促使管路连通,若是阳插头在所述插入接口中未安装到位则管路不会接通,从而避免了管路中液体泄漏的风险,且通过上截流机构与下截流机构双重截流保障程度更高。
[0007]作为优化:所述上截流机构包括有上密封活塞、上截流复位弹簧和密封圈a,所述上密封活塞由上活塞杆、上活塞顶盘以及上密封座组成,所述上密封座设置在上活塞杆中部,所述上活塞顶盘设置在所述上活塞杆一端,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上活塞杆另一端;
[0008]在所述阳插头内部固定设置有弹簧导流座,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
该弹簧导流座上,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密封座一端面,所述密封圈a安装在所述上密封座另一端面,在所述阳插头内部还设置有上截流孔,所述密封圈a与该上截流孔配合,从而实现截流功能,反之则处于连通状态。
[0009]作为优化:所述下截流机构包括有下密封活塞、下截流复位弹簧和密封圈b,所述下密封活塞由下活塞杆、下活塞顶盘以及下密封座组成,所述下密封座设置在下活塞杆中部,所述下活塞顶盘设置在所述下活塞杆一端,所述下截流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下活塞杆另一端;
[0010]在所述下壳体内部固定设置有导流支撑座,所述下截流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该导流支撑座上,所述下截流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密封座一端面,所述密封圈b安装在所述下密封座另一端面,在所述下壳体内部还安装有连接安装座,在该连接安装座中部开设有下截流孔,所述密封圈b与该截流孔配合,从而实现截流功能,反之则处于连通状态。
[0011]作为优化:所述多重锁止器设置有按压座,在该按压座上设置有至少两组锁舌,所述锁舌均锁定在所述阳插头侧面,且所述校验卡套与锁舌接触作用。
[0012]作为优化:在所述下壳体侧面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在一起,定位块用于在焊接前进行插入定位,防止焊接不到位,在所述下壳体的连接端还套设有O形密封圈Ⅳ。
[0013]作为优化:在所述连接安装座与所述阳插头之间还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O形密封圈Ⅰ、隔离环和O形密封圈Ⅱ,在所述连接安装座与所述下壳体之间还设置有O形密封圈Ⅲ,从而起到多重密封接口处的作用,防止连接到位后还出现泄漏的状况。
[0014]作为优化:所述多重锁止器设置有两组锁舌,每组锁舌均相对设置有卡头,其中一组卡头卡住所述阳插头,另一组卡头卡住所述上壳体;所述上壳体还开设有锁舌插口和卡口,所述锁舌均配合插入安装在该锁舌插口中,所述卡头通过该卡口卡住所述上壳体。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上截流机构与下截流机构可分别对阳插头和下壳体进行截流,只有在上截流机构与下截流机构的活塞顶盘相互接触从而顶开上下密封座之时,即阳插头稳定且到位地插入上壳体之中时才可实现管路的联通,进而有效地防止了管道之内的液体泄漏,同时能够起到确认和检验管路连接是否到位和稳定的作用;多重锁止器设置有至少两组锁舌,从而多重锁止器对阳插头的卡紧更加稳定;设置有多个密封圈对连接装置各个连接部位进行密封,防泄漏更加有保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截面结构示意图A。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B。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截流机构和下截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多重锁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装配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整体装配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上壳体1;下壳体2;插入接口3;多重锁止器5;阳插头6;上截流机构7;下截流机构8;上密封活塞71;上截流复位弹簧72;密封圈a73;上活塞杆74;上活塞顶盘75;上密封座76;弹簧导流座77;上截流孔78;下密封活塞81;下截流复位弹簧82;密封圈b83;下活塞杆84;下活塞顶盘85;下密封座86;导流支撑座87;连接安装座88;下截流孔89;按压座51;锁舌52;卡头53;定位块21;O形密封圈Ⅳ22;O形密封圈Ⅰ61;隔离环62;O形密封圈Ⅱ63;O形密封圈Ⅲ23;锁舌插口11;卡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6]实施事例:
[0027]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设置有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下壳体2密封连接在上壳体1下端,在上壳体1上端开设有插入接口3,且下壳体2与该插入接口3连通,在上壳体1侧面还安装有多重锁止器5,多重锁止器5采用注塑成型;在插入接口3中还插入安装有阳插头6;在阳插头6内部设置有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下壳体(2)密封连接在上壳体(1)下端,在所述上壳体(1)上端开设有插入接口(3),且所述下壳体(2)与该插入接口(3)连通,在所述上壳体(1)侧面还安装有多重锁止器(5),在所述插入接口(3)中还插入安装有阳插头(6);在所述阳插头(6)内部设置有上截流机构(7),在所述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下截流机构(8),所述上截流机构(7)与该下截流机构(8)相互接触而使得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截流机构(7)包括有上密封活塞(71)、上截流复位弹簧(72)和密封圈a(73),所述上密封活塞(71)由上活塞杆(74)、上活塞顶盘(75)以及上密封座(76)组成,所述上密封座(76)设置在上活塞杆(74)中部,所述上活塞顶盘(75)设置在所述上活塞杆(74)一端,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72)套设在所述上活塞杆(74)另一端;在所述阳插头(6)内部固定设置有弹簧导流座(77),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72)一端固定连接在该弹簧导流座(77)上,所述上截流复位弹簧(72)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密封座(76)一端面,所述密封圈a(73)安装在所述上密封座(76)另一端面,在所述阳插头(6)内部还设置有上截流孔(78),所述密封圈a(73)与该上截流孔(78)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管路系统双向快速截流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截流机构(8)包括有下密封活塞(81)、下截流复位弹簧(82)和密封圈b(83),所述下密封活塞(81)由下活塞杆(84)、下活塞顶盘(85)以及下密封座(86)组成,所述下密封座(86)设置在下活塞杆(84)中部,所述下活塞顶盘(85)设置在所述下活塞杆(84)一端,所述下截流复位弹簧(82)套设在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曹树林李旭阳申太明韩宗俊徐梓净杨毅万雄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