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密封舱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22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密封舱体,包括有:舱本体,舱本体顶部具有开口,在舱本体内侧壁上形成有环形定位槽;舱盖,其封堵在开口处并与舱本体侧壁密封连接;密封部件,设置多个,沿舱盖周向方向布置;驱动装置,与多个密封部件连接,用以驱动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的径向方向打开,并施加压紧力定位固定舱盖以及使得密封部件与舱本体壁密封;或者,驱动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径向方向闭合,以使得密封部件和舱本体壁分离;吊挂件,其设置在舱盖上;其中,多个密封部件打开时围设形成一环形密封体,其嵌入到和使其轮廓适配的环形定位槽内。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下密封舱体结构密封性差以及舱体端盖在多次使用后容易报废的问题。及舱体端盖在多次使用后容易报废的问题。及舱体端盖在多次使用后容易报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密封舱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深海耐压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密性是水下舱体功能实现的前提和关键,现有的水下密封舱体应用的端盖大部分采用法兰结构连接,密封舱体中的舱盖与舱体均有通孔法兰,安装时舱盖法兰与舱体法兰紧密贴合,并通过螺栓连接。此中水下密封舱体结构增加了舱体及舱盖的外形结构尺寸,尤其是舱体两端法兰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原材料的尺寸,导致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量增大,形成材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增加了加工时间及加工成本,导致产品生产的高耗时、高成本。还有部分水下密封舱体在舱体两端直接攻打螺纹孔,由于螺纹孔直接攻打在舱体上,多次拆装易破坏螺纹孔的螺纹牙,螺纹牙破坏后基本无法修复,轻者重新攻打新的螺纹孔,重者导致筒体直接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水下密封舱体结构密封性差以及舱体在多次使用后容易报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水下密封舱体结构,其不仅提高了舱体密封性,而且还有效的避免了舱盖多次拆卸导致舱体报废的问题产生,延长了整个水下密封舱体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下密封舱体,包括有:舱本体,所述舱本体顶部具有开口,在所述舱本体内侧壁上形成有环形定位槽;舱盖,其封堵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舱本体侧壁密封连接;密封部件,设置多个,沿舱盖周向方向布置;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密封部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的径向方向打开,并施加压紧力定位固定舱盖以及使得密封部件与环形定位槽壁密封;或者,驱动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径向方向闭合,以使得密封部件和舱本体壁分离;吊挂件,其设置在所述舱盖上;其中,多个密封部件打开时围设形成一环形密封体,其嵌入到和使其轮廓适配的环形定位槽内。
[000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驱动元件,每个驱动元件分别对应和一所述密封部件连接。
[000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块或密封条,其外侧面轮廓和环形定位槽壁轮廓适配。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元件包括有:驱动缸体;前端盖,设置在驱动缸体前侧,与驱动缸体密封连接;
后端盖,设置在驱动缸体后侧,与驱动缸体密封连接;活塞杆,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缸体内,其与所述驱动缸体和前端盖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密封部件连接;拉杆,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
[00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一侧与所述密封部件轮廓适配并与所述密封部件固定,另一侧形成有凸起连接部,在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凸起连接部和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驱动元件由多个第一驱动油缸和多个第二驱动油缸构成,所述第一驱动油缸的活塞杆杆长度大于第二驱动油缸活塞杆杆长度,多个第一驱动油缸的尾端汇集于舱盖中心位置处,在相邻的第一驱动油缸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第二驱动油缸装配在所述安装空间位置处。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挂件为吊挂环,设置有多个,沿所述舱盖的周向布置。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定位槽为从所述舱本体壁上内凹形成。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舱本体壁上设置有用以对所述舱盖限位的限位部。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一侧设置有凸台,凸台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前端盖两侧均设置有凸台,前端盖中心位置处设有沿其轴向开设的通孔,所述前端盖一侧凸台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密封槽,所述通孔内壁上设有装配有密封圈和导向环的安装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水下密封舱体,通过舱盖和舱本体壁之间的密封连接实现第一层的密封,通过打开的密封部件形成的环状密封体实现舱盖和环形定位槽壁之间的第二层密封,通过双层密封结构的配合,保证了整个舱盖和舱本体之间的密封效果,密封效果好;其次,本实施例中的舱盖的拆卸方式为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多个第二密封件进行闭合动作,与舱本体的侧壁分离,然后施加作用力到吊挂件即可,与现有技术中拆卸螺栓的方式相比,不会因为多次频繁拆卸对舱本体造成损坏,其拆卸方式简单可靠,有效的延长了水下密封舱体的使用寿命。
[0014]结合附图阅读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的舱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的驱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的密封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水下密封舱体的密封部件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密封舱体的实施例,包括有:舱本体100,所述舱本体100顶部具有开口,在所述舱本体100内侧壁上形成有环形定位槽1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舱本体100可以为圆柱型或者方形等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0020]环形定位槽110为从舱本体100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其为环形,沿舱本体100周向方向布置。
[0021]在舱本体100内形成有容纳腔,开口与容纳腔连通。
[0022]舱盖200,其封堵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舱本体100侧壁密封连接;在具体设置时,在舱盖200周向方向上设置有环形安装槽,在环形安装槽内侧嵌装有环形密封圈,在舱盖200从开口装入到舱本体100内时,其通过周圈的环形密封圈实现和舱本体100壁之间的密封连接。
[0023]密封部件300,设置多个,设置在舱盖200顶面上,沿舱盖200周向方向布置;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密封部件300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多个密封部件300沿舱盖200的径向方向打开,并施加压紧力定位固定舱盖200以及使得密封部件300与环形定位槽110壁密封;或者,驱动多个密封部件300沿舱盖200径向方向闭合,以使得密封部件300和舱本体100壁分离;吊挂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密封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舱本体,所述舱本体顶部具有开口,在所述舱本体内侧壁上形成有环形定位槽;舱盖,其封堵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舱本体侧壁密封连接;密封部件,设置多个,沿舱盖周向方向布置;驱动装置,与多个所述密封部件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的径向方向打开,并施加压紧力压紧固定舱盖以及使得密封部件与环形定位槽壁密封;或者,驱动多个密封部件沿舱盖径向方向闭合,以使得密封部件和舱本体壁分离;吊挂件,其设置在所述舱盖上;其中,多个密封部件打开时围设形成一环形密封体,其嵌入到和使其轮廓适配的环形定位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驱动元件,每个驱动元件分别和对应的所述密封部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为密封块或密封条,其外侧面轮廓和环形定位槽壁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密封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包括有:驱动缸体;前端盖,设置在驱动缸体前侧,与驱动缸体密封连接;后端盖,设置在驱动缸体后侧,与驱动缸体密封连接;活塞杆,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缸体内,其与所述驱动缸体和前端盖密封连接,所述活塞杆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密封部件连接;拉杆,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仁杰李维珏宋汉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