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尘器上的气旋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08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吸尘器上的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11),其包括一个外壳(12)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所述或每个气旋分离器都具有一个气旋体(52,54),所述气旋体具有一个周壁,所述周壁的至少主要部分与外壳(12)间隔一定的距离;所述外壳和气旋体(52,54)之间的空间可接收已经从气旋分离器内分离出来的灰尘。这种结构设置可以为气旋分离器提供隔音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真空吸尘器)上的气旋式分离器/收集器。
技术介绍
气旋式分离器/收集器在吸尘器领域内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部件。夹带有灰尘、尘土和其它物质(将其总称为灰尘)的气流被吸尘器内的一个抽吸源(电机和叶轮)从正在清扫的区域内吸入并穿过分离器,气流在分离器内沿着一个基本为螺旋形的路线穿过气旋体,从而通过离心力将灰尘与气流分开。分离后的灰尘将被收集并保持在气旋体的某一部分或一个与该气旋体相连接的部分内,这样,当方便时,就可以将其倒空并处理掉。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可用于立式吸尘器和筒式吸尘器上。在立式吸尘器中,分离器一般设置在吸尘器的主体部分内并从吸尘头向上延伸,而且通常与吸尘头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该主体在其上端设置有一个手柄,使用者可利用该手柄在正被清扫的地面上对整个机器进行操纵。筒式吸尘器设置有一个主体,该主体内容纳有分离器,该分离器可在类似地面这样的表面上移动,而且一个柔性抽吸软管由该分离器延伸到一个杆体和/或吸尘头或工具处。本专利技术原则上能够应用到这两种吸尘器上。当然,可以采用多个气旋分离阶段,和/或设置后分离器(电机前)过滤器,以确保从气流中除掉尽可能多的灰尘,而且在由吸尘器排出的空气中不含或基本不含有灰尘。气旋分离器的有效操作要求高速气流从中流过,这样就能够使离心作用最大化,通过离心作用可将灰尘与气流分开。但是,气旋分离器中的高速气流可能噪音很大,而且噪音中还包括高频声音,这种高频的声音至少会使吸尘器的使用者感觉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广义上讲,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由于气旋分离器的操作而产生噪音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我们提供一种用于吸尘器上的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其包括一个外壳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所述或每个气旋分离器都具有一个带外周壁的气旋体,至少该外周壁的主要部分与外壳间隔一定距离,外壳与气旋体壁之间的空间用于接收由气旋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灰尘。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器/收集器装置中,所述或每个气旋体的周壁与该分离器/收集器外壳之间的间距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音的传导,其中噪音是由于气旋体内的气流向吸尘器外部流动而产生的。为了减小噪音的传导,所有或几乎所有气旋壁都按照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进行设置。在该外壳内按照彼此平行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气旋分离器,从而使空气总流量的一半经该分离器/收集器装置从每个气旋分离器流过。当然,这种气旋分离器其体积小于同等容量的一个分离器,这样就能够使空气以更高的速度在气旋分离器内流动,从而更加有效地将灰尘与气流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在于气旋体本身其横截面形状主要为圆形,可为圆筒形或为锥形,但是外壳的形状无需与此相一致。当对分离器/收集器组件进行现场组装时,如果外壳构成了吸尘器可见表面的一部分,那么仍然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来使该外壳的形状与吸尘器的整体造型相匹配。换言之,吸尘器的造型并不受分离器之气旋体的圆筒形或锥形形状所限制。相对安装在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而言,该外壳的下部在使用时可用于将从吸入气流中分离出来的灰尘收集和保存起来。当我们提及方位或位置、方向时,例如提到下部部分时,是指吸尘器在备用状态下的常规预定方位。在外壳上可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门,以用于对已被收集起来的灰尘进行处理。介于气旋体和外壳之间的其它部分空间可用于实现其它功能。例如,它们可以形成一条或多条用于使空气从分离器内流出和/或流入分离器内的通道。由于这些气流一般不具有如气旋体内的螺旋气流那样的高速,因此它们产生的噪音不大可能高于空气在每个气旋分离器内流动时所产生的噪音水平,当然,它或它们与外壳之间的空间是隔音的。如果需要使空气流动,那么介于该气旋体或每个气旋体与外壳之间的一部分或多部分空间可容纳一种具有更好隔音性能的物质,如果该空间内仅含有空气,那么该物质例如可以是泡沫塑料或橡胶材料或纺织填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尘器,该吸尘器设置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而且该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吸尘器主体上。分离器/收集器装置的外壳的一部分或多个部分优选构成吸尘器可见外表面的一部分。这样,该部分或这些部分就能够根据吸尘器的造型而被加工成合适的形状。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加以说明,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尘器的示意性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之吸尘器的灰尘分离器/收集器组件的透视图;图3为灰尘分离器/收集器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为某些部分的轮廓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灰尘分离器/收集器组件的内部结构;图5是一个与图4相似的视图,但该视图是从不同角度观察时得到的。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参照附图1,图中以示意性侧视图的方式示出了一个吸尘器,该吸尘器包括一个主体部分10和一个由附图标记11表示的灰尘分离器/收集器组件。该分离器/收集器组件11可通过与一个设置在吸尘器主体10之端部上的凹槽相配合而被装配到吸尘器主体10上,这样就能够利用未示出的紧固部件将其保持在那里备用,而且能够将其拆卸下来,以将收集到的尘土倒出。该分离器/收集器组件11包括一个限定有一内部空间的外壳12,该外壳设置有一个手提把手13,当将该组件装配到吸尘器主体10上或从该主体上拆卸下来时,以及在将尘土从外壳内倒出时,可握住该把手13。外壳12设置有一个用来与吸尘软管套口15相连接的构件14,软管(16)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用来与吸尘工具或吸尘头相连接的接头或连接件,如果需要,可通过一个杆体与吸尘工具或吸尘头相连接。吸尘器主体10设置有一对便于吸尘器在地面上移动的轮子20并容纳有一个抽吸源,即电机21和叶轮22。通过该抽吸源而产生的抽吸气流的通道从电机前过滤器23通向叶轮22。空气在流过叶轮22后,其废气通过电机后过滤器25释放到周围空气中。外壳12容纳有至少一个气旋分离器17,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其容纳有两个气旋分离器,这两个气旋分离器彼此并排设置沿空气流动方向彼此平行连接,具体如下文所述。一条设置在外壳12内的通道用于使抽吸气流到达气旋分离器的入口,而已经通过气旋分离器与尘土分开的空气在出口通道31处离开气旋分离器,当外壳处于吸尘器的主体内时,它将面向通向电机前过滤器23的入口通道并与该入口通道密封接合。现参照附图2,图中以透视图示出了分离器/收集器组件1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组件11的外壳12之顶部,设置有一个用于通过套口15与软管相连接的构件14。从图2中还可看到,手柄13设置在外壳12上,该外壳的端壁30面向吸尘器主体10的某一部分,即容纳有抽吸源和前过滤器23的那部分,壁30设置有一个用于使空气从设置在外壳12内的气旋体流向前过滤器23的出口通道31。一个门32可以被打开,从而形成一个通向外壳12内部的入口,用于将收集起来的灰尘倒空,而且该门还构成了端壁30的下部。现参照图3、4和5,这些附图详细示出了分离器/收集器11的各个部件。门32与端壁30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回转连接件34用于使门除了转动外还能够整体相对端壁30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这样当需要将其打开时,就能够将门32从卡爪63上松开,具体如下文所述。门的回转连接件34安装有弹簧,弹簧向下对门施加偏压而与卡爪相接合,而且还能够以回转的方式将其偏压到打开位置上(图4所示的位置),在该位置上,门32大体垂直于壁30。在手柄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吸尘器上的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其包括一个外壳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所述或每个气旋分离器都具有一个气旋体,所述气旋体具有一个周壁,所述周壁的至少主要部分与外壳间隔开设置,所述外壳和气旋体周壁之间的空间可接收已经从气旋分离器内分离出来的灰尘。

【技术特征摘要】
GB 2005-2-15 0503072.11.一种用于吸尘器上的气旋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其包括一个外壳和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所述或每个气旋分离器都具有一个气旋体,所述气旋体具有一个周壁,所述周壁的至少主要部分与外壳间隔开设置,所述外壳和气旋体周壁之间的空间可接收已经从气旋分离器内分离出来的灰尘。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包括两个气旋分离器,这些气旋分离器设置在外壳内并彼此平行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或每个气旋分离器都以基本水平的方位设置在外壳内。4.根据权利要求3的分离器/收集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设置在外壳内的气旋分离器所在位置而言,外壳的下部部分在使用过程中用于收集和保存被气旋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特伊瓦尔斯森
申请(专利权)人:瓦克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