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01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用于将具有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的复合膜折合至冷却管顶部,包括:左折膜机构、右折膜机构、第二输送单元,所述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所述左折膜机构包括多个左折膜辊、第一压合单元,多个所述左折膜辊锥度沿冷却管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可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实现了自动折膜,同时避免了手工作业出现烫伤的现象,多个锥度不同的左折膜辊可逐渐调整左待折膜部的倾斜角度,提高了折膜效果,保证了后续贴膜的质量。保证了后续贴膜的质量。保证了后续贴膜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冷却管贴膜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民众的认可,动力电池是必不可少的动力输出来源,它对温度十分敏感,需要确保在发挥出其最大的容量同时还能保持长循环寿命,目前电动汽车冷却(电池包、电驱动)系统的冷却管,耐电压要求主要采用对管身进行喷涂处理来实现,管身喷涂的主要缺陷是容易出现喷涂不均匀造成耐电压不良的问题。极易造成汽车电池系统安全隐患。如果采用耐电压性能极好(达到DC4500V以上)的PET复合膜,可以有效的降低耐电压不良的风险。
[0003]现有专利申请号为申请号201610600018.4的申请文件提出了一种贴膜折弯机构,底板上连接有吸板座板,底板上设置有能够将保护膜自动向上折边的前折边装置和侧折边装置;吸板座板上固装有真空吸板;真空吸板中间设有容置槽,产品定位固定块固装在容置槽内;产品定位固定块上活动连接有产品定位活动块;真空吸板上还设有用于吸住保护膜的气孔;吸板座板上通过弹性件a连接着辅助定位产品的定位销,且定位销顶端从真空吸板上伸出,但其只能起到折膜的效果。
[0004]折膜是贴膜机贴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目前的折膜工序常采用手动折膜,但手动折膜效果差,并且折膜与贴膜分为两个工序进行,而且贴模过程中需要对冷却管进行加热,容易烫伤操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同时手动折膜生产效率低,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手动折膜效果差、使用不安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以实现自动折膜、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用于将具有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的复合膜折合至冷却管顶部,包括:左折膜机构、右折膜机构、第二输送单元,所述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所述左折膜机构包括多个左折膜辊、第一压合单元,多个所述左折膜辊锥度沿冷却管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用于输送具有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的冷却管,所述第一压合单元对折合至冷却管顶端的左待折膜部滚动压紧,所述左折膜机构还包括折膜机架,多个所述左折膜辊包括第一左折膜辊、第二左折膜辊、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以及多个第五左折膜辊;多个所述左折膜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折膜机架顶端并沿冷却管传输方向设置,通过多个设置的左折膜辊可实现对左待折膜部的平缓折合,提高了折膜效果。
[0007]通过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可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实现了自动折膜,同时避免了手工作业出现烫伤的现象,多个锥度不同的左折膜辊可逐渐调整
左待折膜部的倾斜角度,提高了折膜效果,保证了后续贴膜的质量。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左折膜辊为圆锥状设置,所述第二左折膜辊为圆台状设置、所述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第五左折膜辊均为倒置的圆台状设置,沿冷却管传输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左折膜辊、第二左折膜辊、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第五左折膜辊的顶面直径逐渐增大,且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多个第五左折膜辊顶面直径相同。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待折膜部与第一左折膜辊、第二左折膜辊、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抵接,所述左待折膜部与冷却管的夹角沿冷却管传输方向逐渐减小。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第五左折膜辊顶面的竖直投影与左待折膜部部分重叠。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右折膜机构包括多个右支撑辊和第一右折膜辊、第二右折膜辊、第三右折膜辊、第四右折膜辊、第五右折膜辊;所述第一右折膜辊、第二右折膜辊、第三右折膜辊、第四右折膜辊、第五右折膜辊分别与第一左折膜辊、第二左折膜辊、第三左折膜辊、第四左折膜辊、第五左折膜辊结构相同,多个右支撑辊包括第一右支撑辊、第二右支撑辊、第三右支撑辊、第四右支撑辊、第五右支撑辊;多个右支撑辊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折膜机架顶端并沿冷却管传输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右支撑辊、第二右支撑辊、第三右支撑辊、第四右支撑辊均为圆台状设置,且锥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五左折膜辊为倒圆台状设置,通过多个右支撑辊的设置可配合多个左折膜辊在对左待折膜部进行折合时,为右待折膜部提供支撑,通过多个右折膜辊的设置可在左待折膜部完全粘接在冷却管顶端后,对右待折膜部进行折合,提高了折膜效果。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折膜机架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可对左待折膜部进行限位,提高第一压合单元的压合效果。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压合单元包括第一贴膜动轮、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贴膜动轮位于冷却管底端并与冷却管传动配合,所述第二固定板侧壁固定有第一压紧轮,所述第一压紧轮将冷却管与左待折膜部滚动压紧,通过第一压紧轮和第一贴膜动轮可对左待折膜部进行压合,提高了贴膜效果。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等离子清洗机,所述等离子清洗机的清洗端位于冷却管顶部,通过等离子清洗机可提高左待贴膜部与右待贴膜部之间的附着力。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左折膜辊和第四左折膜辊之间设有热风机,通过热风机可对冷却管进行辅热,防止冷却管散热过快,从而影响贴膜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7](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可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实现了自动折膜,同时避免了手工作业出现烫伤的现象,多个锥度不同的左折膜辊可逐渐调整左待折膜部的倾斜角度,提高了折膜效果,保证了后续贴膜的质量。
[0018](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一压紧轮、第三压紧轮、第四压紧轮、第五压紧轮的设置可防止贴膜过程中出现气泡,提高了贴膜质量。
[0019](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等离子清洗机,提高了膜与膜之间的附着力,通过设置的热风枪对冷却管进行辅热,提高了冷却管对复合膜上热熔胶的融化效果,提高了贴膜质量。
[0020](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多个左折膜辊和右折膜辊的设置,可在输送过程中对复合膜向冷却管一侧进行折合,左折膜辊和右折膜辊不仅可以起到输送冷却管,还可以进行折膜作业,提高了折膜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的折膜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的第五压紧轮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8、折膜机架;16、左折膜辊;1601、第一左折膜辊;1602、第二左折膜辊;1603、第三左折膜辊;1604、第四左折膜辊;1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用于将具有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的复合膜折合至冷却管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折膜机构、右折膜机构、第二输送单元,所述左折膜机构和右折膜机构分别对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进行折膜,所述左折膜机构包括多个左折膜辊(16)、第一压合单元,多个所述左折膜辊(16)锥度沿冷却管输送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用于输送具有左待折膜部和右待折膜部的冷却管,所述第一压合单元对折合至冷却管顶端的左待折膜部滚动压紧,所述左折膜机构还包括折膜机架(8),多个所述左折膜辊(16)包括第一左折膜辊(1601)、第二左折膜辊(1602)、第三左折膜辊(1603)、第四左折膜辊(1604)以及多个第五左折膜辊(1605);多个所述左折膜辊(16)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折膜机架(8)顶端并沿冷却管传输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折膜辊(1601)为圆锥状设置,所述第二左折膜辊(1602)为圆台状设置、所述第三左折膜辊(1603)、第四左折膜辊(1604)、第五左折膜辊(1605)均为倒置的圆台状设置,沿冷却管传输方向设置的所述第一左折膜辊(1601)、第二左折膜辊(1602)、第三左折膜辊(1603)、第四左折膜辊(1604)、第五左折膜辊(1605)的顶面直径逐渐增大,且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多个第五左折膜辊(1605)顶面直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待折膜部与第一左折膜辊(1601)、第二左折膜辊(1602)、第三左折膜辊(1603)、第四左折膜辊(1604)抵接,所述左待折膜部与冷却管的夹角沿冷却管传输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冷却管贴膜机的折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左折膜辊(1603)、第四左折膜辊(1604)、第五左折膜辊(1605)顶面的竖直投影与左待折膜部部分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传峰余俊杨超李星宇张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环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