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5091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49
公开了一种包括引导块和/或引导板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系统包括驱动器,该驱动器具有主体并且包括可旋转地联接至其的针组件,针组件限定了针轴线。引导块或引导板中的一个被配置为接合皮肤表面并且相对于皮肤表面以预定角度对准针组件轴线,以便以预定角度进入骨髓腔。有利的是,骨内进入系统的成角度的针可以缓解输注期间的疼痛并且减轻背壁穿透。可以缓解输注期间的疼痛并且减轻背壁穿透。可以缓解输注期间的疼痛并且减轻背壁穿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
[0001]优先权
[0002]本申请要求2020年8月2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3/069,988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申请。


[000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

技术介绍

[0004]骨内(IO)进入装置可以通过穿透表面组织和下面的硬骨皮质层而提高脉管进入,以放置进入针和提供对骨的骨髓腔的进入。流体和药物可以流动通过针内腔并且进入骨髓腔以注入脉管系统。IO进入事件通常在紧急情况下执行,而在紧急情况下,迫切需要脉管进入和/或直接静脉进入是不可能的。
[0005]需要IO进入报告的患者在输注期间而不是在穿透皮肤表面组织或骨皮质期间经历增大的疼痛。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骨髓腔中增大的压力,这是输注的流体和/或药物引起的。在插入期间使针成角度(angling)可以朝向较大体积的骨髓腔(例如胫骨结节)引导药物,从而减小骨髓腔内的压力,进而减少不适。另外,在穿透期间使针成角度可以减轻“背壁穿透(backwalling)”,在该情况下,进入针穿过骨髓腔并且穿透骨皮质的远侧壁。本文公开了包括成角度的引导板和成角度的引导块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以及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文公开了一种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包括:针组件,其包括限定针轴线并且配置为进入骨的骨髓腔的针;驱动器,其可旋转地联接至针组件并且配置为推进针通过骨皮质以进入骨髓腔;和引导板与引导块中的一个或二者,其配置为接合皮肤表面并且使针轴线相对于骨髓腔的纵向轴线以预定角度对准。
[000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定角度在相对于骨髓腔的纵向轴线的1
°‑
90
°
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或引导块中的一个包括配置为接合皮肤表面的凹形或凸形皮肤接合表面。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被联接至引导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或引导块中的一个包括引导凹部,其配置为接合基准点身体部位(fiduciary body part)并且使针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凹部被布置在第一部分上,该第一部分与联接至针的引导板或引导块中的一个的第二部分可滑动地接合。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块包括各自配置为接收驱动器的一部分的第一系列缺口和第二系列缺口,第一系列缺口配置为使针轴线与第一预定角度对准,第二系列缺口配置为使针轴线与不同于第一预定角度的第二预定角度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限定通道,该通道配置为接收穿过其中的针并且将针维持在预定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或引导块中的一个与驱动器主体可释放地接合。
[000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和引导块中的一个或二者包括布置在其表面上并且配置为粘附至驱动器和皮肤表面中的一个或二者的粘合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引导板的一部分被配置为抵靠针组件的一部分,以防止针的远侧尖端背壁穿透骨髓腔的远侧壁。
[0010]还公开了一种进入骨髓腔的方法,包括:使引导板的皮肤接合表面与皮肤表面接合,使骨内进入系统的针与引导板的通道对准,通道相对于皮肤接合表面以预定角度延伸,并且推进针通过通道以预定角度进入骨髓腔。
[0011]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定角度在相对于骨髓腔的纵向轴线的1
°‑
90
°
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皮肤接合表面包括配置为接合皮肤表面的凹形或凸形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引导板与引导块联接,该引导块配置为接合骨内进入系统的皮肤表面和驱动器,并且将驱动器的轴线保持在预定角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布置在皮肤接合表面上的引导凹部与基准点身体部位接合,以使针与目标位置对准。
[00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使包括布置在其上的引导凹部的引导板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包括通道的引导板的第二部分滑动,以使针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引导板的一部分粘附至驱动器或皮肤表面中的一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联接至针的针衬套的一部分抵靠在引导板的表面,以防止针的远侧尖端背壁穿透骨髓腔的远侧壁。
[0013]还公开了一种进入骨髓腔的方法,包括:将骨内进入系统的驱动器的一部分与引导块的表面接合,将引导块的皮肤接合表面与皮肤表面接合,将骨内进入系统的针的轴线与预定角度对准,并且沿着针轴线推进针而以预定角度进入骨髓腔。
[001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预定角度在相对于骨髓腔的纵向轴线的1
°‑
90
°
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布置在皮肤接合表面上的引导凹部与基准点身体部位接合,以将针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使引导块的包括布置在其上的引导凹部的第一部分相对于引导块的第二部分滑动,以将针与目标位置对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方法还包括将驱动器的部分与第一系列缺口或第二系列缺口中的一个接合,以将针轴线的轴线与第一预定角度或不同于第一预定角度的第二预定角度中的一个对准。
[0015]考虑到更详细地描述这些概念的特定实施方案的附图和以下描述,本文提供的概念的这些和其他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清楚明白。
附图说明
[0016]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公开文本的具体实施方案呈现公开文本的更具体的描述。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方案,因此不应当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通过使用附图,将更具体和详细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在附图中:
[0017]图1A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成角度的引导板IO进入系统的透视图。
[0018]图1B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与成角度的引导板接合的针的特写细节。
[0019]图2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成角度的引导块IO进入系统的侧视图。
[0020]图3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包括引导板和引导块的成角度的组合IO进入系统的侧视图。
[0021]图4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成角度的组合IO进入系统的侧视图,该系统包括
具有可滑动部分的引导块。
[0022]图5A

5B图示了根据一些实施方案的成角度的引导块IO进入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更详细地公开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之前,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具体实施方案不限制本文提供的概念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可以具有的特征可以容易地与特定实施方案分离并且任选地与本文公开的许多其他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特征组合或替代本文公开的许多其他实施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的特征。
[0024]关于本文使用的术语,还应当理解,这些术语是为了描述一些特定实施方案的目的,并且这些术语不限制本文提供的概念的范围。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通常用于区分或识别一组特征或步骤中的不同特征或步骤,并且不提供连续的或数字的限制。例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特征或步骤不一定以顺序出现,并且包括这样的特征或步骤的特定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组件,其包括针,所述针限定了针轴线并且配置为进入骨的骨髓腔;驱动器,其可旋转地联接至所述针组件并且配置为推进所述针通过骨皮质以进入所述骨髓腔;和引导板和引导块中的一个或二者,其配置为接合皮肤表面并且使所述针轴线相对于所述骨髓腔的纵向轴线以预定角度对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角度在相对于所述骨髓腔的纵向轴线的1
°‑
90
°
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或所述引导块中的一个包括凹形或凸形皮肤接合表面,其配置为接合所述皮肤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被联接至所述引导块。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或所述引导块中的一个包括引导凹部,所述引导凹部配置为接合基准点身体部位并且使所述针与目标位置对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凹部被布置在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引导板或所述引导块中的一个的第二部分可滑动地接合,所述第二部分被联接至所述针。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块包括第一系列缺口和第二系列缺口,各自配置为接纳所述驱动器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系列缺口配置为将所述针轴线与第一预定角度对准,所述第二系列缺口配置为将所述针轴线与不同于所述第一预定角度的第二预定角度对准。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限定了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接纳所述针穿过其中并且将所述针维持在所述预定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或所述引导块中的一个与所述驱动器主体可释放地接合。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和所述引导块中的一个或二者包括布置在其表面上的粘合剂,所述粘合剂配置为粘附至所述驱动器和所述皮肤表面中的一个或二者。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角度的骨内进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板的一部分被配置为抵靠所述针组件的一部分,以防止所述针的远侧尖端背壁穿透所述骨髓腔的远侧壁。12.一种进入骨髓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引导板的皮肤接合表面与皮肤表面接合;将骨内进入系统的针与所述引导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
申请(专利权)人:巴德阿克塞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